减少疫情对脱贫的影响,再加把劲!

亳州晚报 2020-02-28 10:02 大字

卢毅(左)到李华家走访,发现她家的养鸽场地都已经建起来了卢毅(右)到贫困企业走访,帮助企业顺利复工复产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驻村工作队迅速返回岗位,与村“两委”一起投入到紧张的防疫工作中。现在疫情逐渐稳定,我作为土桥村的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要再加把劲,在继续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抓好脱贫攻坚,克服疫情影响,保障84户贫困户的正常生产生活。

“闲置”蔬菜大棚有了新“主人”

2月26日,周三。上午,我来到贫困户于建家走访。年前,我看到他在光伏电板下种植的蔬菜作物长势很好,就琢磨着让他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收入。本想着过年期间能好好规划下,可还没等过年,新冠肺炎疫情就肆虐开来。虽然现在疫情还没过去,但扶贫工作也不能耽误。

村里建设有120个扶贫蔬菜大棚,去年因管理不善,承租方撤资了,我不能眼看着今年大棚闲置呀!当我找到一些种植大户谈承包时,他们都纷纷表示这个烫手的山芋,接不得!大棚数量太多,投资不小,一旦管理稍微滞后就会赔本。我就琢磨着,既然怕面积大,不好管理,不如化整为零地承包给想要发展种植产业的贫困户。这样既能为贫困户增加收入,又能保证每一个大棚都能受到精心的管理。我找到合作社理事和村书记一起商议,我这个想法得到了他们的认可。我当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于建。

刚到土桥村时,我对于建的印象非常深刻。第一次走访,还没进他家门,包队干部桂秀兰就跟我介绍说,于建是我们村出了名的勤快老实人。我当时还纳闷,勤快的话,日子应该过得殷实呀,怎么成了贫困户?我进了他家才知道,他家一共四个孩子,三个男孩,一个女孩,三个男孩都在上小学,还有一个智力四级残疾的媳妇。于建是一个地道的农民,不懂什么技术,一家人都需要他照顾,也不能外出打工,就仅靠着那4亩多土地维持生活。

后来,我帮他申请了低保,给他安排了一个公益性岗位,在村里看护光伏电板,同时让他在电板下种植一些蔬菜。2018年底于建顺利脱贫。

2月26日,我来到于建家,鼓励他种植大棚蔬菜,当时他还有些犹豫,怕自己干不好。“我们已经考虑到贫困户抗风险能力低,已经跟县里的农产品保供基地产销的供应商联系,对接蔬菜种子和培训种植方法。”听到我的话,于建立刻喜上眉梢。

于建说:“卢书记,等疫情过去了,我就好好准备,我能不能先包十个,您可一定得帮我呀!”我说:“行!等疫情一过去,我就安排你学习去,赶明你说不定就是咱村的大户能手了呢!”

特色养殖带动贫困户增收

随后我来到贫困户李华家,她也是2018年脱贫的贫困户。这次疫情防控工作,李华也加入到了志愿防疫一线队伍中,本想着动员李华加入种植直供蔬菜的行列,可闲聊中了解到她有养鸽子的想法,我就赶紧帮她从网上搜集了养鸽子的视频,这次走访也是过来给她送些养鸽子的资料。到了她家我才发现,李华家的养鸽子场地都已经搭建好了。

“卢书记,你说怎么干我就怎么干,我信你!”李华说。

李华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都在上学。李华的丈夫鹿纯锋患有强直性脊柱炎,不能干重活,生活的重担都压在李华一个人身上。

2018年刚到村走访时,我了解到他们两口子会捕鱼,跟村“两委”商量以后,帮她申请了5万元的扶贫贷款,在她家附近的沟塘养鱼蟹。根据实际情况,我又陆续帮她申请了低保和县级公益性岗位——水塘看护员。可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鱼虾出现大面积死亡,眼看贷款要赔个掉底,我再去走访时,一向坚强的李华,还是没忍住情绪,跟我说:“俺这养鱼本来是准备挣些钱给孩子上大学的,现在鱼都死了,本钱也都是俺贷的款,钱还没还呢,俺这该咋办啊?”

第一次见李华柔弱的样子,这让我心里很不好受。我鼓励她要相信科学,并和她一起到附近鱼塘学经验、找原因,鼓励她继续养殖,同时帮她从网上搜集了一些养殖视频资料。终于,我们找到了原因,是水质和养殖方式上出现了问题,之后通过学习,她再次尝试后,情况有了好转。2018年年底,她又扩大了养殖规模,2019年年底,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1000元。

“现在我们养鱼找到技巧了,养鸽子还是头一次,遇到困难或者技术难题,一定要及时跟我说,别自己干着急。”我告诉她,不要怕,只要自己好好干,在养殖方面有任何困难,我都会尽最大努力帮助她。“放心吧,为了孩子,为了不辜负你,我也得好好干!”李华说。

助扶贫基地顺利复工复产

我一边走访贫困户,一边宣传防疫知识,告诉村民现在疫情还未过去,不能放松警惕。大家都非常配合,让我很欣慰。

我县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就是在我所在的乡镇,那个时候我的孩子刚满一周岁,而就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候,大年三十,孩子却因支气管肺炎住进了医院。但疫情当前,作为土桥村的第一书记,我不能不管。我在医院让医生给我检查好身体,将孩子交给家人照顾后,就回到了村里,跟各位党员干部一起在村里的各个入口值守。

虽说是暖冬,但毕竟是三九严寒,我担心一些老党员在风口吃不消,就劝他们在三轮车里坐着,可他们却劝我回村部,怕我这个城里来的姑娘吃不消。好在疫情慢慢得到控制,亳州市已连续多天未出现新增确诊病例和新增疑似病例。

按照要求,各地企业开始逐渐复工复产,本周我还走访了辉赢玻璃制品厂,这家工厂是我们村里的一家扶贫基地,虽然小,但是能吸纳近20人就业,年前就有6名贫困户在厂内务工。可由于疫情的影响,玻璃制品厂已经停产快一个月了。

接到镇里关于复工复产的安排,我第一时间赶到了厂房,询问他们目前有没有困难。为了尽快帮助他们投入生产,让更多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我联系到我们单位数据资源管理局,看看能不能提供一些可能有订单需求的资源,引导帮助工厂尽快安全地复工复产。

2019年8月,我们村新增了8名扶贫小组长,清一色地全是女同志。村里人戏称,我带领了一帮扶贫娘子军。为了提高这支娘子军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我组织她们一起参加集体活动,带她们一起走访、培训。无论是抗疫工作,还是扶贫工作,我们一定都会出色地完成自己的使命,用行动来证明,什么叫巾帼不让须眉!

(卢毅/口述记者曾莹莹/整理)

·人物小记·

卢毅,现任蒙城县许疃镇土桥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2013年大学毕业后,她毅然放弃了高薪工作,来到蒙城县小辛集乡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2016年,三年大学生村官任期结束,因工作成绩突出,组织上调任前往蒙城县信息局工作。2018年3月,她看到组织部在大学生村官群里发出鼓励有大学生村官经历的同志二次下基层开展扶贫工作,她主动申请,来到了土桥村。她在村里通过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让贫困户用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得到群众好评。

新闻推荐

环保服务前移 企业轻装上阵 亳州市环保部门为企业复工复产开辟“绿色通道”

我市环保部门为企业复工复产开辟“绿色通道”

蒙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蒙城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