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早”助力困难群众战胜疫情 疫情防控期间亳州市发放临时救助资金23万多元

亳州晚报 2020-02-26 10:03 大字

[摘要]疫情防控期间我市发放临时救助资金23万多元

本报讯近日,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社会救助工作,亳州市民政部门充分发挥主动发现机制,及时了解掌握辖区内困难群众的生活状况,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早发现”即通过电话、微信、上门等多种方式,及时了解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特殊群体的家庭生活状况,统计掌握社会救助对象疫情信息。

蒙城县岳坊镇戴尧村村民戴锦浩因做胃穿孔手术,治疗费用总共花了27万多元,这么多的治疗费用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2月3日,戴尧村干部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向镇民政办汇报,镇民政办了解情况后立即启动“救急难”应急救助机制,安排村干部收集相关资料,不让群众跑腿,通过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平台上报,让数据跑腿。2月20日,戴锦浩的临时救助资金5900元已打卡发放到位。

“现在这个时候,没想到这么快就能领到临时救助的钱,这可为我们家帮了大忙。”戴锦浩说。

除此之外,疫情防控期间,市县民政部门还保证按月及时发放低保金、特困人员供养金、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救助资金。对发生疫情的重点地区社会救助对象,发放口罩、消毒液等个人防护用品,帮助救助对象做好疫情防控。

“早介入”即指导乡镇(街道)、村(居)督促特困供养人员监护人认真落实照料服务责任,密切关注其身体状况,确保分散特困供养人员不扎堆、不串门,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切实做好自身防护和疫情防控工作。对特困人员供养机构实行临时封闭管理,最大限度减少人员出入,发现特困人员出现疑似症状,由卫生防疫部门及时送到指定医疗机构就诊,防止疫情扩散。

“早救助”即简化流程,第一时间救助。疫情防控期间,对新申请低保等社会救助的,全面实施网上申请、审核审批;对特殊困难群体优化程序,先予以办理,待疫情控制后补办相关资料和程序;对已纳入低保的对象,取消定期入户核查。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以及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根据需要直接给予临时救助。对其他生活困难患者,及时启动临时救助备用金,积极开展先行救助。

利辛县城关镇东风村的郭子锋父子三人均是低保户,2月11日,因亲戚范某某被确诊为新冠肺炎,三人均有接触史,被隔离在县医院。在隔离观察期间,2月14日,郭子锋由于自身疾病去世,镇民政办考虑到郭子锋的儿子出院后生活会出现临时性困难,县民政局指导镇民政办通过乡镇临时救助备用金采取先行救助,及时发放救助金2200元。

据了解,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截至2月20日,亳州市共临时救助85人,发放救助资金238590元。(潘冬冬记者武景)

新闻推荐

防疫生产两不误 抢抓农时备春耕

年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工人在浇灌种苗本报讯俗话说,农时不等人,春日胜黄金。当前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也是春季田管的重要...

蒙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蒙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