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地头打响“麦苗保卫战”

亳州晚报 2019-11-13 08:31 大字

抽水机将水送进田间水渠村民陈凤新正在看护抽水机

今年5月份以来,亳州市平均降雨量383.7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减少41%,目前全市有210万亩小麦需要补墒。

旱情如火情,刻不容缓!在农村地区,政府相关部门组织的抗旱服务队和村民们正在进行抗旱保墒“保卫战”,田间地头到处是抽水机的轰鸣声,截至目前,全市已抗旱178.6万亩。

“昼夜坚守在河堤上”

“这个抽水机已经连续工作六天六夜了,我们吃住都在河堤上,确保沟里有水方便村民浇地。”11月12日下午,在蒙城县楚村镇七里村,负责看护抽水机的村民陈凤新说,一台抽水机能解决3000多亩土地的灌溉用水问题。

七里村浇灌用的水来自茨淮新河。茨淮新河是蒙城县境内主要河流之一,河水通过翻水站进入蒙凤沟,经过抽水机提升到马大沟,再流入到田间的水渠,最后变成小麦的“活命水”。七里村和富达新村的3000多亩土地就是靠这种方式实现了抗旱保墒。

楚村镇位于蒙城县东南部,是蒙城县130多万亩干旱土地中情况最为严重的乡镇之一。据镇水利站站长曹敏介绍,楚村镇从县水利局借了四台30千瓦的抽水机,另外购置了4台18千瓦的抽水机,正开足马力往田里抽水。

四台30千瓦抽水机是楚村镇抗旱保墒“保卫战”的主力,其中三台架在蒙凤沟上,另一台架在老湾沟,一起将茨淮新河的水送到村民浇灌机的抽水泵里。“一台抽水机一个小时能抽1200立方的水,6天就是17万多立方。”陈凤新说道。

沿着乐柳路向东驶去,沿途几个乡镇是蒙城县最需要抗旱的地区,一路前行到处是抽水机的轰鸣声。村民们在田地里抱着水管挪动身体,从水管喷出的抛物线形状的水弧,不仅为小麦解了渴,也为村民带来了希望。

“15座泵站火力全开”

“5月份,双涧翻水站就开启了。7月底再次开启后就没有再停过,已经连续运行了三个多月。”蒙城县水利局水管所副所长王杰介绍说,2200多个小时共翻水1200多万立方米,保证了附近几个乡镇的灌溉用水,成了抗旱保墒最重要的水源。

双涧翻水站是蒙城境内沿涡最大的国有翻水站。进入翻水站内部,四个直径一米多的潜水泵开启了两个,“按规定,潜水泵只能开两个,目前开启两个潜水泵提升的水量是翻水站最大的设计水量。”王杰说。

潜水泵在脚下“火力全开”,人走在上面能感觉到些许震动,响亮的机器声让人听着热血沸腾。据王杰介绍,蒙城县水利局将沿芡、沿涡的15座国有泵站30台机泵全部开机翻水,确保全县的大中沟有充足的抗旱水源。

蒙城县水利局下属的水利工程队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为了打赢抗旱保墒“保卫战”,工程队不仅分文不收,而且自发组成三支服务队,为全县所有乡镇提供浇灌机具和技术指导,24小时待命随时赶赴抗旱前线排忧解难。

旱情如火情。蒙城在全县已开挖大中沟22条,清淤长度61.2公里;抗旱服务队已在立仓、楚村、双涧、岳坊、小辛集乡等乡镇架设临时泵站17处,进行二级提水。日最高投入机械1.37万台次,日最高投入人力2.8万人,累计用电29万度,累计用油600吨,累计投入抗旱资金743.8万元。

“抗旱形势刻不容缓”

据蒙城县应急管理局相关人员介绍,入夏以来,蒙城县遭遇历史罕见的干旱,6—9月份,全县累计降雨量316.7毫米,较常年偏少44%,土壤底墒明显不足,尤其是南部及东南部乡镇,降水严重偏少。涡河、北淝河、芡河三条河流水位基本处于正常蓄水位以下。

“现在还是干旱阶段,如果继续干旱下去,可能就会出现旱灾。”蒙城县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张森说,寒冷干旱对小麦生长极为不利,部分播后未进行碾压的地块,因滴漏跑墒,小麦可能出现黄苗甚至死苗的现象。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10月中旬以来,亳州市已连续20多天无降雨过程,造成部分前期降雨偏少地区的表层土壤从10月下旬开始出现墒情不足现象,主要集中利辛县和蒙城县。

据统计,目前全市有210万亩小麦需要补墒。据市气象部门预测,近日亳州市仍无明显降雨过程,旱情将持续发展,不利于小麦正常生长。

抗旱如救火,保墒如保命。近日,亳州市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小麦抗旱补墒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县区及时组织抗旱浇灌,确保苗全、苗齐、苗壮,同时组织全市农技人员结合包村联户服务,深入乡镇、村开展抗旱技术指导。(记者李鹏文/图)

新闻推荐

部署脱贫攻坚工作

本报讯10月29日,蒙城县坛城镇召开脱贫攻坚冬季攻势部署会议。会议指出,要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突出问题,各村制定...

蒙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蒙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