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 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 记安徽绿色天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如义

亳州晚报 2019-11-05 08:18 大字

[摘要]记安徽绿色天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如义

王如义指导工人采摘红辣椒

□本报记者任雷文/图

在外创业成功后,他下定决心返乡创业,让贫困村里有了大产业,改变了传统农耕方式和落后生产理念,吸纳了周边众多群众就近务工,帮助了家乡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他就是蒙城县立仓镇大李集村致富不忘乡邻的安徽绿色天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如义。

“只要愿意来务工,我统统接纳”

金秋时节,红椒遍野,一派丰收景象。

10月23日,蒙城县立仓镇大李集村,王如义经营的中药材种植基地里套种的680亩火红辣椒挂满枝头。68岁的吴世珍和十几位周边村民一起,在田地里边拉家常边采摘成熟的红辣椒,一辆电三轮则把地头成袋成袋的红辣椒装运到村里的烘干塔仓库。

吴世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其老伴常年生病,家庭经济困难。自从王如义回到村里搞特色种植,她也成了经常到基地打零工的一员。“在这里摘辣椒,活也不累,中午还管饭,一天60元,很不错。”吴世珍高兴地说,“现在是不愁吃不愁穿,今年也脱了贫,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72岁的赵贵珍老人也是其中的一位务工人员,同时也是附近怀远县徐圩乡宗庙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老伴因病去世多年,她平时都是一个人生活,日子过得很是孤独。王如义的基地投用以后,赵贵珍就来到基地务工,和其他务工人员一起干活,有说有笑,很是开心,如今的赵贵珍精神头明显好了很多。

王如义介绍,今年7月份以来,随着部分地块套种的辣椒陆续成熟,每天都有几十位周边群众在地里采摘,他们中既有普通群众,也有贫困群众。“摘下来的辣椒主要销往郑州、杭州、蚌埠等地,仅这一季辣椒就有望实现产值130多万元,帮助乡亲们增加务工收入约40万元”。

贫困户陈超的父亲患有重病,妻子瘫痪在床,还有一个刚满周岁的孩子,一家的重担都落在了他的身上。2014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一系列帮扶措施让陈超一家人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了解到他对农机很精通,王如义就请他到基地负责农机驾驶和管理,每个月有4000元的工资。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又不耽误照顾家人,每个月还能有稳定的收入,这让陈超一家实现了稳定脱贫。

“凡是愿意到我们这里务工的,不论远近,我统统接纳,对一些工作认真的贫困人员,年底我还会给他们一定的奖励。”王如义说,一年多来,他通过种植、养殖和扫把加工等,带动附近群众300多人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务工就业。其中在中药材种植基地,种植高峰时有200多人同时在地里劳作,有本地的,也有邻县怀远的,其中贫困户至少60户以上。

“让农民在家门口上班领工资”

丰收的辣椒只是王如义中药材种植基地的附属产品,目前,基地种植的丹参等中药材长势良好,年底有望丰收。“我初步估算,种植中药材要比传统作物一亩地平均增收千元以上,老百姓自己就可以种植。”王如义高兴地说,为了向土地要效益,他还在药材种植基地套种了近700亩花椒、西梅,两年后将大面积挂果,预计年产值达400多万元。

“对我来说,不忘初心,就是拥有家乡情怀。”王如义说,一个人富裕不算富裕,必须通过不断的努力带动更多人走向富裕,才是真正的富裕,“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在外面打工这么多年,就想为家乡做点贡献,带领父老乡亲一起创业,为脱贫攻坚工作尽绵薄之力”。

立仓镇大李集村位于芡河洼地,地处蒙城、凤台、怀远三县交界,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因为兄弟姐妹多,家里穷,2000年7月,王如义中学一毕业,就奔着熟人去了杭州打工,摆过地摊,进过工厂,当过油漆工。在做油漆工时,为了多赚钱,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磨砂皮,一直要做到深夜,十根手指经常被磨破流血。经过近20年的打拼,王如义在杭州成立了自己的建材科技公司,注册资金5500万元,主要从事大型建筑外墙涂料等工作。

2018年春节前的返乡探亲之旅,重新定义了王如义的生活。

“只有过年才回老家的我,从驻村扶贫工作队了解到,村里还有140多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当时,我就产生了一股怎么才能帮助乡亲们致富奔小康的冲动。”王如义说,更巧的是,隔壁一位老人来他家串门,闲谈中诉说了其找儿子要点钱看病却遭儿媳妇奚落的事情,“我就想,要是他能有个事干,多少挣一点钱,哪至于大过年的去找儿子要个百十块钱看病”。

大年初四,王如义被镇政府邀请参加“蒙城老乡,请您回家”创业座谈会。在听了政府支持回家创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后,那一夜,王如义辗转反侧睡不着,“想想村镇领导的期盼、乡亲们的难处,我最终下定决心返乡创业,在老家流转土地发展规模特色农业,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说干就干!过完春节,王如义立刻成立了蒙城县绿色天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村里流转2350多亩土地做基地,结合亳州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的相关政策,他投资了600多万元,种植中药材,让贫困村里有了大产业,周边村民农闲时也有了家门口上班的场所。截至目前,该公司已累计发放务工费160多万元,其中贫困户近40万元;支付土地流转费用188万元,贫困户从中获益近20万元。

2019年春节前,王如义在村里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工资集中发放仪式,共发放200多人工资50多万元。一些老人领到工资后,非常激动,逢人就说自己一把年纪还能在家门口打工挣钱了。“当有人把这话学给我听,我心里很欣慰。同时也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沉重了,今后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的责任更大了。”王如义解释说,他之所以要搞个集中发放工资仪式,就是要告诉周边群众,农民在家门口也可以上班领工资。同时带动在外创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投身家乡建设。

“用十年时间打造‘花椒村’”

10月23日下午,大李集村烘干塔仓库,49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苗氏正在一堆红辣椒中工作,将卖相不好的病坏辣椒一个个拣出来。因为腿有疾病,无法从事体力活,也不方便外出打工,自从王如义的基地建立以后,她就经常到这里工作,“一天五六十元,有空我就过来,一个月能挣1000多块钱。要不是王如义,谁能让我来干活,真要谢谢他”。

烘干塔仓库属于村集体资产,闲置一段时间后,被王如义承包了下来,每年交给村集体费用5万元,目前主要用于烘干红辣椒。“鲜辣椒要不能及时卖完,容易坏,烘干的辣椒容易保存,市场也需要干货。”王如义介绍说,正常情况下,10斤鲜辣椒可以烘3斤干辣椒,目前鲜辣椒批发价是每斤3元,干辣椒的批发价是每斤15元,“按照今年的行情,红辣椒烘干后,效益会增加不少”。

除了承包烘干塔仓库,王如义还积极开发其他村集体资源,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贡献力量,每年直接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增收10.2万元。当看到荒废的芡北新河,他通过协约,以每年向村里缴纳一万元费用,承包了芡北新河大李集段,投资10余万元养鱼虾,并在两岸堤坝种植柳树,美化河道。同时,他还以42000元的年租金租赁了村里的两台大型农机。

“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42户461人,目前未脱贫的有21户51人。2018年,村集体收入已经达到70.46万元,贫困户基本上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这其中就有王如义作出的重要贡献。”大李集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许飞说。

为了增加土地收益,王如义在中药材种植前曾通过订单种植的方式,将流转的土地先种了一季高粱,并以“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带动周边群众也种了400多亩高粱,帮助他们增收40多万元。为了让高粱穗子变废为宝,他又租来村里一所废弃的学校,投资10万元整修后,成立了绿色天成扫把制作车间,优先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来车间扎扫把,以每把2元工钱的标准,按件计酬。每天,车间里少则十多人,多则几十人一起扎扫把。自2018年10月份以来,已经加工生产扫把5万把,仅此一项就带动群众务工收入累计达到10万元,先后帮助24户贫困户实现增收,稳定脱贫。

“我感觉回村创业带动脱贫很有意义,通过规模化种植价值更高的经济作物,改变了传统的农耕方式和落后的生产理念,带动父老乡亲增收,帮助一些贫困户稳定脱贫,很有成就感。”王如义已经初步制定了扎根家乡发展的十年远景规划,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引导群众利用房前屋后近千亩空闲地种植花椒,打造“花椒村”,如果愿景得以实现,全村群众年收入将增加500万元以上。

“我也制定了三年近景计划,主要在中药材种植方面,做到种子、育苗、种植压茬推进,希望通过我的示范作用,带动周边群众改变传统农作物种植模式,进行中药材种植。”王如义介绍,近期他还将积极协助村里推进土地流转,介绍山东菏泽蔬菜种植大户来村流转土地1000亩,种植辣椒、大蒜等蔬菜,同时培养本村致富能手,增强村民的造血能力,带动村民尤其是贫困人口就业,增加村民收入和村集体收入。“到时候,如果乡亲们也想种植药材、蔬菜,我们可以提供种子、幼苗和免费的技术支持”。

快评

一位返乡创业者的“家乡情怀”

在外创业成功的王如义坚守朴实的“家乡情怀”,通过在老家流转土地2000多亩发展规模特色农业,在种植丹参、白术等中药材的基地套种大红袍花椒、西梅、辣椒等经济作物,吸纳周边群众就近务工挣钱,用自己先进的经营理念和实际行动,带动了父老乡亲增收和贫困户稳定脱贫,改变了传统的农耕方式和落后的生产理念,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路上的“带头人”。(任雷)

新闻推荐

田里来了“农技保姆”

“土壤深松最好在30公分以上,同时犁透、犁实,深松可以增强土地的保肥保水能力,促使作物根系下扎,抗倒伏能力增强……”10月19...

蒙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蒙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