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前,本报报道了亳州市蒙城县马集镇薛湖小学教师葛红花照顾两位养父的感人故事。今年7月,长期照料瘫痪养父并带着养父上班的葛红花被评为“中国好人”。记者近日进行了

安徽日报 2019-10-30 06:55 大字

10月27日,星期天。皖北大地已入深秋,住在亳州市蒙城县城南一公租房的葛红花一大早就起来了——有很多活在等着她,养父和伯父积攒了一周的衣服要洗,更重要的是,天冷了,需收拾下准备过冬的衣被。“爸爸和伯父年纪大了,怕冷。”31岁的葛红花说。

4年前,患脑梗后遗症的73岁的养父葛保田,病情加重,瘫痪在床,近乎是植物人,饭要葛红花一口口喂。80岁的伯父葛保尧,智力相当于七八岁孩童,也患过脑梗,虽不需喂饭,但也帮不了啥忙。

感恩养父

“爸爸为了我流尽了血汗”

幼时,葛红花就知自己与别的孩子不同。别人是一个爸一个妈,她却有两个“爸”,却没妈。懂事后才知道,自己是被这两个“爸”收养的。

这两个“爸”,就是家住蒙城县岳坊镇冯庙村的葛保田、葛保尧兄弟俩。兄弟俩因贫寒,40多岁都没娶到媳妇。198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俩收养了出生几个月的女婴。兄弟俩给这个女婴起名“葛红花”,倍加呵护。后来,渐渐长大的葛红花称葛保田“爸”,叫葛保尧“大伯”。

家境贫寒,又没妈疼爱,但在小红花眼里,自己并不比那些有爸有妈的孩子差多少。印象中,只要家里有啥好吃的,两个“爸”不舍得吃,都留给她。葛保尧智力虽有问题,但知道小红花是他的“闺女”,很疼她。不能出去干活,他就在家照看小红花,驮着满村走。“遇到有小孩欺负我,他就会不要命地追赶。在那样的环境里长大,我不怨恨、心理健康,就得益于大伯的保护。”葛红花说。

最辛苦的要数葛保田,除了干农活,还要出去打零工。“爸要为我挣奶粉钱。”葛红花曾听养父讲,收养她后,没钱买奶粉,就到窑厂打工装土,“装一车才3块钱,不够买一袋奶粉。”葛红花上学后,家里的开销更大,养父的年龄也大了,身体又不好。“去打工,很多人嫌爸年老,不要他。”葛红花说。

时间过去10多年,葛红花还记得上高中时,养父葛保田送生活费时的情形。

当时养父已60多岁了。政府给他办了低保,让大伯享受了五保待遇,但红花的学习费用和生活费还要养父挣。打不到工,养父就到有喜事的人家讨“喜钱”,即打听谁家有了喜事,就买上爆竹,到人家门口放。别人一高兴就给点“喜钱”。“一次一般给1块钱,有的不给,还会出口伤人。”说到这,葛红花的眼圈红了。

葛红花在蒙城一中读高中,离家50多里。养父每次来送生活费,都舍不得坐车,骑辆破自行车进城,把由5角、1元的零钱积攒起来的二三十元给她送去。“60多岁的人,每次来回要骑车五六个小时,我都不忍心接他的钱……为了我,爸把血汗都流尽了。”

携父上班

“我要让两位老人生活好点”

知道两个爸不易,葛红花学习很刻苦,几乎每学期都能拿奖状,“这是爸爸和大伯最高兴的事,他们常拿着奖状见人就夸。”

2009年,葛红花考上了亳州师专,成了大学生。上学期间,一次得了5000元奖学金。她用这钱给两位老人买了台渴望已久的电视机。2012年10月,葛红花考上了教师,本可留在镇小学,当了解到该校不能为两个老人提供住宿时,就要求调到了偏僻的马集镇薛湖小学,因为该校能提供她和两位老人的住处。“爸和大伯当时都70多岁了,身体又不好,离不开人照顾。”

葛红花带两位老人一起“上班”。她到哪里,两位老人就到哪里。

上班首月,1500元工资,葛红花没舍得添件新衣,给两位老人每人买身新棉衣。之前老人的钱都花在红花身上,很少穿新衣。穿上女儿买的新棉衣,两位老人像过年穿新衣的孩子一样笑了。

两位老人年高有病,常吃药,虽有政府补助,葛红花每月仍入不敷出。她就用周末和寒暑假到县城一快餐店打工。端盘子、打扫卫生,一暑假才挣1000多元。“我要尽力让两位老人生活得好点。”葛红花说。

2015年11月,教学成绩突出的葛红花被调到蒙城县逍遥路小学。“这个学校在县城,离医院近,便于两位老人看病。”为了把两位老人接过来,葛红花申请了公租房。

葛红花的家在一楼,60多平方米的两室一厅。大伯住1间,葛红花住1间,养父睡在客厅里的医用床上。“客厅空间大,便于侍候爸。”医用床是葛红花花了近2000元买的。“能升能降,还可推到院里晒太阳。”葛红花微笑着说。

在这个家中,最值钱的是客厅的空调。“小时候,夏天热得睡不着,都是爸和大伯给我扇扇子。有时我一觉醒来,他们俩还在轮换给我扇……”葛红花眼里泛着泪花。为两位老人买空调,一直是她的“心结”。到薛湖小学上班后,她就开始攒钱。一位同学得知后,“赞助”了2000多元。这样总共花4000多元买了空调,让老人在炎炎夏日也可以安然入眠了。

借款救父

“爸在,家就在,我要用一生报恩”

在调入逍遥路小学第二年,年老体弱的养父病情加重,瘫痪在床。葛红花奔走多家医院,希望让养父重新站起来,却未能如愿。养父大小便失禁,她专门买了“尿不湿”,每天要换几次,还要及时给养父擦洗身子。

每天天不亮,葛红花就起床,先帮养父换下“尿不湿”,因要上课,没时间做早餐,就到小吃摊点买些可口的早点喂养父。中午下班,葛红花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服侍好养父,然后做午饭。葛红花都是变着花样做饭。鸡蛋羹、米糊、鸽子汤等,营养又易消化,是她的“招牌菜”。饭做好了,还要一口口喂。“爸爸没意识,饭不能太热,也不能凉,喂饭不能急。”每次喂饭后,葛红花身子都有些僵,歇一会,自己才有胃口吃。

下午到家,还是先侍候好养父,再做晚饭、喂饭,自己再吃饭。收拾好家务,还要抽时间备课。“虽然每天要照顾两个养父生活,但红花没影响教学,学生都喜欢她。她带的班成绩在全校同年级班中名列前茅。”逍遥路小学校长马丽说。

养父长期卧床,导致便秘,葛红花就用开塞露帮养父通便,“要等爸最后一次小便,换上干净的尿不湿后,我才睡。我已经养成习惯了。”每天夜里1点多,忙碌的一天的葛红花才能入睡。

“一个未婚姑娘能这样照顾养父,不容易,就是亲生女儿做到这样也不多。”蒙城县文明办负责人说,葛红花的善举,感动了很多人。

2018年6月,因脚部、肺部感染,养父病情恶化,茶饭不进。葛红花将其送到县医院救治。医生劝葛红花为养父准备后事。葛红花哭着求医生:“一定要救救我爸啊!”在葛红花坚持下,养父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

养父吃不下饭,营养跟不上,还需用进口药。1支药就要750元,每天2支,这些药不在医保目录上,不能报。再加上外用药、营养液,一天要花去葛红花一个月工资。很快借的钱用完了,有人再次劝她放弃治疗,但葛红花哭着不同意,在场的医护人员都被深深地感动了。

养父住院期间,葛红花所在的学校组织教师捐款2000多元。县妇联和县文明办送来慰问金,让她心里涌起一股股暖流。在社会的关爱和葛红花的坚持下,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养父恢复了进食。虽然目前养父仍瘫痪在床,没任何意识,但葛红花还是坚持伺候在床头。“爸在,家就在。哪怕爸迷糊了,不会喊我的名字,但只要能呼吸,能吃我做的饭,我就感觉很幸福。”葛红花说,两位“养父”的养育大恩,她要用一生来回报。

葛红花由于家中负担,至今未婚。她的家庭先后荣获安徽省“最美家庭”和全国“最美家庭”称号。她先后被评为“亳州十大新闻人物”、“安徽好人”,荣获今年7月“中国好人”称号。

·记者手记·

养父、伯父,只是葛红花向别人介绍老人时的称呼,方便别人理清关系,当着老人的面,只有一声“爸”。

“爸在,家就在”。这句话对葛红花来说,不仅体现了敢于担当的责任,更是饱含了中华传统美德的道德情愫。家境贫寒,葛红花不怨天尤人,靠着自己的努力一点点改善,尽力让两位老人在晚年享受较好的生活。养父突发重病,她倾其所有也要把老人留在人间,以报答31年养育之恩。冷暖相守,不离不弃。

这位年轻女子在逆境中奋力拼搏,因感恩而报恩,从精神到行动,已超出了“孝”的道德范畴,让生命变得异常精彩,令人由衷钦佩。

新闻推荐

梦蝶诗会 以“诗”会友

以“诗”会友

蒙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蒙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