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农民种地用上“钢铁侠”

亳州晚报 2019-10-14 08:33 大字

种地用上无人机张延林摄1973年,牲口犁耙耕种田地刘涛 摄1959年,干部下乡参加劳动刘涛 摄1968年,十河区梅城大队社员们在扬麦子张家柱 摄1962年,生产队里运肥忙刘涛 摄1959年,十八里公社农民踊跃缴公粮刘涛 摄蒙城农民购买农机享受补贴胡卫国 摄机械化水平的提升,提高了种和收的效率李成奎 摄

亳州位于皖西北,是一个农业大市,作物以中药材、小麦、大豆和玉米为主。全市气候处在暖温带南缘,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四季分明。

据史料记载,1949年,亳州耕地面积为2710352亩,占全境总面积的86%。1958年,五马等部分乡镇还尝试种植了20万亩水稻,由于气候和种植习惯等各方面原因,水稻种植草草收尾。

20世纪90年代以前,亳州市农业生产以人力为主。夏收、秋收是农民一年中的两件大事。由于机械化水平低,夏收、秋收往往都要持续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小麦、大豆从收割、脱粒、晾晒到入仓,主要靠人力来完成。

农闲时节,各家各户还要上河工,也就是每家要出一名劳动力义务参加挖河开渠的劳动。茨淮新河、大寺闸等都是靠人工完成的水利设施。

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大型收割机、播种机等“钢铁侠”不断出现在田间地头,农业生产的效率成倍增长。一亩地以前一个割麦能手需要割大概一天的时间,如今大型收割机只需要十分钟的时间。夏收的时间也从半个月减少为三四天就可以结束。

2018年,亳州市成为全国唯一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区全覆盖的省辖市。粮食总产居全省第二位,小麦亩产居全省第一位。

此外,亳州市还建设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基地208万亩,农机作业托管服务实现全覆盖,建成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31个,建设“四好农村路”2060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152座,新增通客车建制村40个。

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农村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的增收渠道也在不断拓宽。2018年,亳州市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650人,新增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1家、家庭农场18家。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额达31亿元,新培育电商经营主体531家。大力实施旅游富民工程,推出乡村旅游精品线路7条,成功创建省优秀旅游乡镇6个、旅游示范村12个,建成扶贫农家小院40家。

今年,亳州市持续提升农业效益,实施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和蔬果产业绿色增效工程,加快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新增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30个,新增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基地10万亩。持续改善农村环境,建成48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造农村厕所10万户。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000人,新增省农民合作社示范社6家、家庭农场12家,力争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450万亩。(记者蒋加磊)

新闻推荐

城关街道依法整治三轮车电动四轮车

本报讯10月10日,蒙城县城关街道召开依法整治城区三轮车、电动四轮车工作推进会。会议下发了蒙城县规范整治城区三轮车、电...

蒙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蒙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