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红利” 村民“共享”

亳州晚报 2019-08-29 08:02 大字

“亳州好人”李灯虎

李灯虎出生在蒙城县楚村镇的一个农民家庭,18岁就外出打零工。经过多年打拼,掌握了生猪养殖技术,并于2014年回家创业,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致富后不忘回报家乡,为乡邻捐款、修路,参与公益事业。每年拿出12万元作为专项“扶贫金”助力全村104户贫困家庭。提起刚刚获得7月份“亳州好人”的李灯虎,村民们个个都竖起大拇指。

技术创业村民增收

“我18岁就外出打工了,尝试过很多不同的工种,后来学会了一套养猪技术,也积累了一点积蓄,就想着回家打拼自己的事业。”李灯虎说,2014年他返乡创业,在家乡富达新村创办了安徽天基正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用“猪—沼—农”生产模式,以科技为支撑,实现生猪养殖、沼气发电、经济作物种植、精深加工产品、销售一条龙的产业经营新格局。

由于懂技术又善于经营,以诚信对待每个客户,李灯虎的养猪场越办越大,很快成为当地的龙头企业。

在党的脱贫政策鼓舞下,李灯虎积极加入村镇的扶贫工作。以企业入股的模式,富达村把120万元县扶贫专项资金投入到企业,每年分红利12万元,7万元惠及104户贫困户,5万元作为集体收入,用于村里的发展和建设。

为了助力脱贫攻坚,李灯虎秉承“两个优先”的用人导向。一是招收员工时优先用富达新村村民,二是富达新村的贫困户优先。与此同时,李灯虎采取“公司+农户”的养殖发展模式,通过对养殖户开展培训,带动了当地I600户农民发展生猪养殖业,户均增收2万元。

“公司+农户”村民享红利

“咱是从农村出来的孩子,知道农村贫困家庭不容易,能给他们提供点帮助,我就尽量多提供点。”李灯虎说。

对有养殖愿望的无资金户、特困户免费提供仔猪和养殖技术,帮助他们脱贫致富。为增强养殖户抵御风险的能力,李灯虎积极实施“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实行“四统一”:即由公司统一提供仔猪,统一供应饲料,统一防疫,统一收购,解决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李灯虎还结合林业扶贫指标,每个贫困人口一亩林地,公司把所有贫困户的林地指标集中到公司周边,统一种植、统一管理,让贫困户得到了实惠。仅林业扶贫一项,他每年安置就业人员达6000多人次,发放工资40余万元。

“我们企业最初流转土地600余亩,结合企业自筹与政府支持建设沼气项目,利用沼气发电解决部分能源自给。”李灯虎说,除了养殖生猪外,企业还利用沼渣、沼液种植水果、花卉苗木等经济作物400余亩,其中大棚樱桃40亩,猕猴桃120亩,薄皮核桃50亩,紫薇、桂花等苗木190亩,预计实现年收入150万元,同时还解决了环保问题。

尽心照顾瘫痪岳母

除了帮助村邻共同致富外,李灯虎还是村里远近闻名的大孝子。李灯虎的岳母楚士荣今年87岁,两个儿子相继病逝,给老人带来沉重打击。2015年9月,老人又因脑血栓导致全身瘫痪,卧床不起。

“这担子我和爱人贾顺英义不容辞要挑起来,也是我们做子女应尽的一份责任和义务!”李灯虎不仅说到,而且也做到了。他的手机定有“孝心响铃”,四年来提醒着他老人一日三餐、服用营养品以及做“特护”的时间。

因楚士荣老人不能吃面食,李灯虎和爱人每天只能用吸管给老人喂服奶粉、麦乳精。为给老人调节生活,他隔三岔五地做些鸡蛋膏,用小汤匙一勺一勺地喂服,像喂个小孩一样用着“耐功夫”。李灯虎只要有空就会抱起老人,到院子里晒晒太阳,翻翻身子,找来村里的邻居和老人一起聊聊天。

“父母们辛苦了一辈子,现在老了,照顾他们是做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没什么值得夸耀的。”李灯虎说,他只希望能和爱人一起让岳母安度晚年,抚平老人晚年丧失爱子又卧病在床的痛苦。(记者李锦文)

新闻推荐

城市的 变迁

亳州老城区“北门口”一角刘涛摄曾经繁华的和平路刘涛摄拍摄于上世纪90年代的喷泉广场夜景已成为回忆张家柱摄中...

蒙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蒙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