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产业助力贫困户奔向新生活

亳州晚报 2019-03-27 10:54 大字

村民们正在篮球场上打篮球

本报讯“多亏了村里的帮助,让俺们家成功脱了贫,现在生活很好,感谢党,感谢政府!”日前,蒙城县楚村镇阎合村瓦房庄村民郑瑞标高兴地说,他们家现在不仅自己脱了贫,而且还带动其他村民就业,共同走上致富路。

今年57岁的郑瑞标父母年迈,妻子多年前因病去世,两个孩子以前年幼,家里生活困难,他因此成了村里的贫困户。几年前,儿子郑奎长大后外出务工,看到外地工厂搞编织小家具,销路很好,于是他便与工厂签订了代加工合同,从工厂买回半成品,回家加工完成后再卖给工厂。踏实肯干的他渐渐干出了规模,如今每年销售额达40多万元,带动贫困户7户9人就业。2017年,郑瑞标的家庭成功脱贫。

“除了贫困户,郑奎家的代加工产业还带动了其他非贫困户就业,所有人员加在一起已有17个人了。”村委会主任、扶贫专干单德臣说,村里用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的举措还有很多。

说到产业扶贫,单德臣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村里现在有两个光伏发电站,年收入28万多元;一个养殖场,年出栏生猪700多头;一个秸秆深加工厂,年处理秸秆1200多吨,收入90万元左右;村里有烘干设备一套,采取租赁的形式,每年给村里带来收入8万多元。“这些都是村脱贫致富的源动力,所有的收入贫困户从中分红,每户每年可分到7000多元。你说,有这么多项目保障,贫困户能不顺利脱贫吗?”

如今,行走在阎合村,多条水泥路形成“米”字形,把阎合村与四周顺畅地连接在一起,去年刚建成的村委会新办公楼前的广场上,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村民闲暇时前来锻炼身体;不远处的篮球场上,年轻的小伙子甩开膀子你追我赶,欢笑声响彻整个村庄。

阎合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李军说,阎合村曾是贫困村,共有农户673户3196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81户243人。以往村里基础薄弱,村民生活水平不高,运动健身没有条件,后来在脱贫政策和各级政府的帮助下,村里建了新房、标准的篮球场、安装了健身设施,贫困户也渐渐走出了贫困的泥沼,村里也成功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接下来,村里打算建设一个文化礼堂,加快推进扶贫驿站建设,继续把产业扶贫的路子拓得更宽,既要防止贫困户返贫,又要让群众的生活水平再提升,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记者刘景侠文/图)

新闻推荐

蒙城行推出教育收费权质押贷

本报讯(记者许梦源方宁宁)近日,蒙城农商银行推出教育收费权质押贷款,为当地的民办幼儿园——蒙城县伟才幼儿园提供信贷支持。...

蒙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蒙城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