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政协委员为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利用出实招谋良策

亳州晚报 2018-11-27 15:06 大字

专题协商会现场

11月20日上午,市政协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利用专题协商会召开。市政协主席汤涌参加会议并讲话。

汤涌指出,城市文脉是一座城市形成、变化和演进的轨迹,是城市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生生不息的象征。近年来,亳州市不断加大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利用力度,立足地域文化优势,积极开展中医药养生文化、道家文化、曹魏文化、白酒文化等研究,深入挖掘“亳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取得了显著成绩。

汤涌强调,要进一步增强做好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利用工作的意识。要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针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针,千方百计把文脉“留”下来,让历史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彰显新价值。要进一步提升文化遗产利用水平,大力探索历史文化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新思路、新途径,创新文化遗产开发利用模式。

汤涌强调,做好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利用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具有深远意义。要落实工作责任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宣传推介,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广大政协委员要积极关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广泛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为推动亳州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利用作出应有贡献。

就做好2019年政治协商工作,汤涌要求,要认真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选好协商课题,不断完善专题协商,全面推进对口协商,着力创新界别协商,进一步强化提案办理协商,积极探索其他形式的协商,努力搭建更多的协商平台,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进一步提升亳州市政治协商民主工作水平。

副市长曹振萍参加会议并表示,市政府将以此次政协专题协商会为契机,强化基础保障,强化规划引领,强化创新融合,着力健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利用工作体系,加快推动载体项目建设,努力促进亳州市文化遗产资源优势转化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推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利用工作再上新台阶。

会上,市政协调研组、县区政协、委员代表等进行了发言。

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市委会主委张国芳,市政协秘书长葛生参加会议。

现将部分发言内容摘登,以飨读者。

市政协调研组:

激活文化遗产“遗传密码”

市政协调研组提出,历史是城镇之根,文化是城镇之魂。亳文化中的道家文化、华佗中医药养生文化、曹魏文化、酒文化、涡河文化及北关历史街区,是亳州这座城市的魅力所在,也是亳州这座城市的基因、灵魂和“遗传密码”。近年来,亳州市完善政策法规,加强文物保护,保护怀旧地标,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市政协调研组建议,构建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机制,将文保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城乡建设规划、财政预算、体制改革、各级领导责任制,纳入文保单位划定保护范围、树立保护标志、建立保护档案、设立保护机构。从保护城、乡、村老街区和老建筑实际出发,积极拓宽保护途径,探索整体改造、原地恢复、异地搬迁、合理开发等保护新模式。形成文化遗产保存的多元投入机制,实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为有关工作和项目提供稳定、持续的资金支持。要积极营造全社会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地方文史专家的作用,加强对青少年地方文史知识的教育,引导全民了解地方历史、热爱家乡人文。

市政协调研组建议,完善文化遗产传承保护规划工作。合理地营造有利于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外部环境,将“有形”的物质空间规划设计同“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结合起来。要进一步搭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平台,加大对传承人的培养和扶持力度,不断引导非物质文化遗产适应市场需求。加大对道家文化、曹魏文化、华佗中医药养生文化的研究力度,加大对涡河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力度。

市政协调研组建议,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力度,加大对花木兰、曹操东西观稼台、八角台遗址以及城父、义门等千年文化名镇的研究、保护和开发力度。建立城、镇、村三级联动的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对集镇和村落的老街区、老建筑实行完整保护,重点做好老街区内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合理延续,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加大对重要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利用的研究,重视道家文化、华佗中医药养生文化、曹魏文化、酒文化、涡河文化研究,举全市之力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以大项目带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从而达到真正的传承和保护。

市政协调研组建议,将传承保护与培育特色文化有机结合。在传承和利用文化遗产过程中,坚持以保护为基础、合理利用为手段,培育特色文化以及提高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为最终目的。在利用中突出“体验经济”的观念,将物质文化足迹的保护与非遗的保护结合起来,特别应注重外向型、参与性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度挖掘与品牌经营,真正将保护与培育特色文化结合起来,形成集传承、保护、开发、体验于一体的发展模式。

蒙城县政协:

大力开发庄子文化产业

蒙城县政协表示,庄子是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主要创始人。蒙城是庄子故里,历史悠久,人文厚重。

就如何更好地开发庄子文化产业,蒙城县政协建议,兴建庄子文化产业园,将鲲鹏展翅、逍遥天地、感悟庄子、寻道问源等要素融入其中。加大对庄子文化的宣传力度,加大对庄子文化的研究力度,继续举办国际庄子学术研讨会,出版《庄子研究》《庄子百问》《庄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等书籍刊物。

蒙城县政协建议,完成高速蒙城出入口、高速蒙城路段、省道203线、305线、307线蒙城路段的庄子文化包装,设置“庄子故里欢迎您”等大型标牌和高炮广告,让人们一进蒙城便感受到浓厚的庄子文化氛围。以弘扬庄子文化、道家文化为主题,高品位、全方位地开发一批庄子文化旅游纪念品。开辟庄子文化旅游线路,加快培育蒙城旅游地接人才。

蒙城县政协表示,希望通过对庄子文化产业的开发,以文化为纽带,将庄子的文化魅力扩及南北,让更多人来蒙城寻道。

市政协常委马莉:

加大老子文化资源开发力度

马莉建议,在研究老子思想内在文化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开展老子文化大讲堂、《道德经》读书会、“道源问道”传统文化研学之旅等活动宣传老子文化,让更多人了解老子,了解老子思想。学习曲阜等地先进的旅游文化发展模式,并结合当地实际,打造具有独特性的创意旅游文化。以天静宫、道德中宫、陈抟庙等景区为老子文化资源的载体,将科技与创意融入老子文化资源开发,开发出适合旅游展示、为游客喜闻乐见的老子文化旅游产品。

马莉建议,以涡河、武家河为核心,以老子文化、秦汉文化和当地民俗风情为依托,融自然湿地、历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一体,建设集生态保护与文化展示、科普教育、旅游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涡阳道源国家湿地公园。将老子文化与湿地公园景观的规划紧密结合起来,打造湿地公园文化景观新特色,在满足现代人休闲需要的同时,充分体现老子文化特色。

马莉建议,加强与其他地区的旅游互动,形成以老子文化为中心的辐射圈。不仅要充分开发本地旅游资源,还要谋求地区间的互动合作,形成华佗、曹操、陈抟、老子、庄子名人故里旅游专线互动网。尽可能地以老子文化为纽带,不断提升老子文化在海内外的影响力。

民革市委会:

莫让“文化遗产”变成“文化遗憾”

民革市委会提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与开发利用并重,通过各种活动大力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和保护工作有序进行。亳州市现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3项,省级非遗保护项目38项,市级非遗保护项目11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亳州市历史发展的见证,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应充分做好保护传承工作,不要让“文化遗产”变成“文化遗憾”。

民革市委会提出,健全非遗保护工作机制,建立以政府为主导、文化部门牵头、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非遗保护机制。把非遗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城乡建设规划,把非遗保护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健全非遗保护机构,确保各县区有专人负责非遗保护工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民革市委会建议,创新“非遗”保护宣传模式,利用文化部门的职能优势,借助电视、报纸、网络等平台,开展非遗宣传展示相关活动,向公众展示非遗文化,普及非遗保护知识,宣传非遗保护成果,营造非遗保护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让非遗保护工作深入民心。加大资金投入,打造专业人才队伍。抓好非遗开发利用,助推旅游发展。在做好保护工作的前提下,推进非遗保护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打造关联产业。

市政协常委时明金:

加强革命遗址保护利用 搭建基层党性教育平台

时明金提出,亳州是革命老区。在全市城镇及农村,分布着革命战争年代战斗遗址、名人故居、重要会址、军事指挥部、烈士陵墓陵园等主要革命遗址53处。但是,目前亳州市革命历史纪念场馆较少,远远不能满足经常性、广泛性开展革命历史教育的需要。抓好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使革命遗址成为进行党性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平台,具有现实必要性。

时明金建议,科学制订保护利用规划。对尚未被列入文物保护序列的,要在调研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使其进入保护序列。对没有显著标志的遗址,要抓紧挂牌、修葺、保护。对濒临消失的遗址,要尽快抢修或异地复原、竖立纪念性标牌等。积极打造红色站点,保护较完整的零散纪念设施。依托重要的人物、事件,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多点发力,升级现有规模、档次,将散落的革命遗址设计成一个个红色站点,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等,让群众有遗址可观、有历史可学、有故事可听、有精神可感。

时明金建议,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拨出专项资金支持革命遗址的修缮保护工作。要完善投融资体制,加大资金投入,为红色旅游发展注入活力。要积极引导和组织民间投资者合理开发利用革命遗址,参与红色旅游的建设经营。要加大开发力度,充分发挥革命遗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把革命遗址的保护利用与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相结合,形成旅游合力。

市政协委员魏绍军:

因为老街,亳州明天会更好

魏绍军说,亳州北关历史街区是城市古老文明历史的见证,是先人留给今人最好的遗产。在老街居民的爱护和政府投资改造下,老街重新焕发新颜,成为亳商市井文化的集中展示区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载体。

为让亳州老街这个窗口更美更靓,魏绍军建议,做好老街的整体统筹规划。根据历史传承,每条街巷都有不同的业态、风格,每条街巷的建筑风格也各不相同。因此,要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不搞大拆大建。

魏绍军建议,进一步规范老街经营及群众生活秩序,良好的生活、经营及卫生秩序将带来拥挤的游客、繁荣的商业及良好的口碑。一方面,老街管理单位要用规章制度规范住户和经营者的行为;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他们的宣传和教育力度。

此外,魏绍军建议,要进一步完善老街的旅游配套设施。同时,大力整治老街外围环境。

市政协常委赵锋:

以资源为导向 开发多功能养生旅游产品

赵锋提出,目前中国一、二线城市一半以上居民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人口的老龄化和身体的亚健康状况促使国内更多的居民开始寻求身心放松的旅游形式,因此养生旅游成为热点。这种以放松身心、强身健体、休养疗养为主要目的的旅游形式逐渐取代传统观光旅游,成为新的趋势。亳州在养生旅游资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文化旅游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应打好养生牌。

赵锋提出,亳州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拥有森林、温泉、宗教、中药、民俗、美食等旅游资源,资源禀赋较高,为亳州市养生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就养生旅游产品开发,赵锋建议,以资源为导向,开发多功能养生旅游产品。进行市场细分,开发个性化养生旅游产品。广泛进行市场调研,根据旅游消费者人口统计学特征,按照年龄、职业、旅游动机等不同类型对旅游者旅游偏好进行初探。根据不同人群不同的旅游偏好开发旅游产品、设计旅游线路并不断完善、改进,进而吸引潜在旅游者前往旅游。

赵锋建议,依托政府扶持,开发特色养生旅游产品。积极依托当地现有旅游资源,发掘潜在优质旅游资源,将中药养生、道源问道、温泉保健等作为地方特色,创建旅游品牌。开发中医药健康养生之旅、培育赏花观光游等一批生态养生旅游线路,推出亳州特色养生旅游。进一步加大养生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打造大型龙头景点。

市政协委员张弘:

进一步保护和传承 亳州匾额文化

张弘说,亳州匾额文化源远流长,近现代亳州匾额文化尤其兴盛。散落在亳州居民及周边城乡的匾额,征集(或复制)起来数量将非常可观。亳州市正在大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亳州旅游的吸引力、提升历史文化名城品位,有必要大力保护和弘扬亳州匾额文化。

张弘建议,建设亳州匾额文化博物馆。可以由政府有关部门主管,发动民间收藏力量主办,政府适当给予资金支持。通过公开向社会征集匾额等形式,搜集亳州历史上留存的各种匾额及相关物品,包括匾额制作工艺及传承人,建立公益性亳州民间匾额博物馆。

张弘建议,提升景区、沿街店铺匾额档次。一座城市街巷的魅力,可以靠招牌特别是匾额、楹联有力地支撑起来,一块上好的匾额就是一处动人的美景,这在北京大栅栏、杭州河坊街、开封书店街等地都有成功范例。目前,亳州市景区、街巷匾额制作质量总体偏低,影响了历史文化名城形象。

张弘建议,推动国有企事业单位管理的景区、游园、店面匾额升级换代,从用词、书法、雕刻、板材等方面全面提高制作工艺和质量。对民营沿街店铺匾额进行升级改造,政府出台标准,对匾额材质、书写等进行规范,号召商家重新制作,政府适当补贴。另外,凡是沿街店面新悬挂牌匾,都要按照标准制作。

张弘建议,加强牌匾制作技艺传承保护。依托市书法家协会、市刻字协会、市篆刻学会等,对牌匾制作工艺传承人队伍进行筛查,由市文旅局把牌匾制作工艺纳入非遗保护范围,让牌匾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享受相应的培训和补贴。

九三学社市委会:

着力建设涡河生态文化旅游带

九三学社市委会提出,涡河是亳州市的母亲河,流经亳州市境内长度173公里。涡河文明历史悠久,涡水文化有5000多年历史。

九三学社市委会建议,加强规划引领。结合亳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把涡河生态文化旅游带建设纳入其中,作为重要发展战略、重点项目进行谋划,制订科学的发展规划。规划要突出特点,彰显主题,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融入其中,切实把生态文化旅游带建设成产业特色鲜明、带动作用明显、宜居宜业宜游的亮点工程。

九三学社市委会建议,加快建设步伐。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文旅项目建设越快越好,越早越好。提升建设品位,确保建设的档次与水平。注重提升涡河沿线现有景区品位,彰显其文化内涵。整合有效资源,加强规范管理。对涡河流域文物古迹摸清底数、建立档案、竖立标识,划定保护范围,明确监管责任,对盗挖古墓、破坏文物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 (陈璐)

新闻推荐

村民喜摘“脱贫花”

11月18日,蒙城县篱笆镇社区脱贫村民在就业扶贫基地的菊花田里喜摘“脱贫花”。享有“三花之乡”美名的蒙城县篱笆镇,党委...

蒙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蒙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