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城的路让家越来越“近”
一到周末,张先生总喜欢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回老家吃土菜,“开车方便,不堵的话四十分钟就能到。”不过,前些年,张先生回家可没这么方便。
1991年就离开老家长丰外出打工的张先生,如今已在合肥市区成家立业。
张先生最初是在广东沿海地区打工,由于路途中转麻烦,往往是几年回一次家。后来张先生回到合肥市区工作,但仅仅是从老家长丰到合肥市区,需要先坐三轮车花四五十分钟到集镇,然后在镇上等两三个小时坐火车,到合肥之后再转公交车到西七里塘,总之要花上一天的时间,差不多早晨天亮就出发,晚上天黑才能到……
2000年,张先生买了第一辆私家车,第一次从合肥市区开车回老家,花了近两个小时。再往后,随着道路越修越好,蒙城北路、阜阳北路等都可快速连接去往张先生老家的道路,如今阜阳北路高架北延工程正在施工,等到完工通车后,“路会更好走。”
芜湖路曾是进出城干道
说起合肥的出城道路,市民多数都很熟悉,不过,芜湖路这样的道路也曾是合肥外向的主要出入口,可能很多市民会意想不到。
改革开放以后,1978年至1985年,合肥市政府在财力十分拮据的情况下,逐年增加对市政基础设施投资。以新建、改建城市干道、整修小区道路为主,先后改建了蚌埠路(东段)、铜陵路、望江东路、金寨路(环城路-芜湖路)等;新建合作化北路、扩建濉溪路。截至1985年,合肥市共有市管道路73条,道路总长度105.7公里。
1986年至1992年,合肥市又先后新建了
安庆路西段等。1992年底,合肥市共有市管道路94条,道路总长度142.8公里。
当时的长江路、安庆路、寿春路、芜湖路是横贯东西的主干道。位于老城区商业中心的长江路,全长2990米,是东西走向主干道,也是东达江苏、上海,西抵河南、湖北的主要通道。位于老城区环城路(一环路)南的芜湖路,道路总长度3451.7米,也是合肥西通六安、东抵浦口、南达安庆的主要出入口。位于城西端,东起大西门与长江路相连,西抵西郊大铺头,总长8660米的蜀山路(即现在的长江西路),则是合肥市通往皖西、河南、湖北的交通要道。位于城区西南端,北起安庆路西段省博物馆门前,南抵东流路东段,总长5104.6米的金寨路,是市区通往西南郊工业区的主要交通干道,也是通往安庆等地的主要道路。南起长江路中段(省政府对面),北抵濉溪路东段,道路总长2115米的阜阳路,是城区通往北郊及皖北等地的主要出入口干道。
现在很难想像,芜湖路曾经是合肥的出城道路,即便是如今仍承担着出城道路角色的长江西路、阜阳北路这些道路,也早与原先的模样相差甚远。
城区路网框架逐步形成
观察不同时期合肥市域面积可以发现:1979版城市总规(1979-2000)中,规划城市用地77.7平方公里;1995版城市总规(1995-2010),规划城市用地150平方公里;2011版城市总规(2011-2020),规划城市用地360平方公里。城市规模成倍增加,一条条道路折射出城市的变迁。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合肥的城建发展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重要时期。1978年~1992年。改革开放后,合肥市拉开了旧城改造的序幕。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合肥市城市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1983年后,围绕着贯彻实施国务院批准的《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复函的精神,合肥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从1986年开始,以寿春路改造为起点,合肥市开始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
1992年~2005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合肥市掀起新一轮城市建设高潮。1993年以后,随着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新站开发试验区等新区建设的启动,根据1992年城市局部调整规划和1995年重新修订的城市总体规划,合肥市路网建设在完善区间路网的同时,重点打通城市出入口干道,建设环路和立交桥,先后拓宽改造了美菱大道、阜阳北路、合裕路,打通了一环、二环、蒙城路,在一环路相继建成了五里墩立交桥、美屯立交桥、金屯立交桥,至1999年底,初步形成了“二环九射”加方格网的路网格局。2000年以后,随着城市路网骨干基本成形,道路建设的重点是打通“断头路”和各分区之间联系的通道,使城区内部交通和对外联系更加畅通。2004年至2005年,改造了300多条小街巷,使全市小街巷基本达到路畅、灯明、排水畅通的标准,有效地改善了市民居住、生活环境。
自2006年合肥大建设以来,合肥的城市面貌更是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2006年,合肥规划建成区面积为224.6平方公里。去年底,这一数据已经扩展到461平方公里。十几年间,合肥从曾经的江淮小邑蝶变为大湖名城。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伍静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连日来,蒙城县三义镇干群抓住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对陆续成熟的玉米进行开镰收割,确保成熟一块、收获一块、灭茬一块,实...
蒙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蒙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