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淝河“清道夫”每天最多捞1吨垃圾
[摘要]一顶草帽是河道保洁员全部防暑装备,直言最怕雨后垃圾被冲入河道
7月17日,南淝河的水面上,袁师傅正在酷暑中清理河面的树叶。 7月17日,合肥市正式入伏。高温天气,一出门就容易出汗。而在合肥市南淝河城区段,却有不少“清道夫”,顶着烈日在河面上打捞垃圾。他们已经习惯了酷暑,却最怕梅雨季节。那时候,两岸的树叶、杂物会被雨水冲下,反而最忙。 烈日行“舟”,每天最多打捞1吨垃圾 17日8时30分,江淮晨报、江淮网记者穿过环城马路来到位于蒙城路桥下的南淝河中段。入伏的第一天,天空的云团比之前几天多了一些,但高温并没有丝毫的吝啬。走路几分钟时间,记者已经汗流浃背。此时,65岁的袁英耿老人正驾着电动小船,在南淝河河面上“晃悠”。 在河岸边,记者看到这个黑瘦的老人,手握渔网、动作娴熟。水面上漂浮的树叶、垃圾袋、矿泉水瓶被“一网打尽”。只能容下一个人站立的电动船,已覆盖了一堆垃圾。记者靠近,还能闻到一股难闻的腥臭。袁英耿老家在长丰,之前在窑厂工作。从2003年他来到这里,一干就是15年。如今,他已经习惯了这里的工作环境。 袁英耿所在的队伍是合肥市城乡建委排办里一支默默无闻的队伍——河道保洁员。无论晨光熹微,还是夕阳西下;无论烈日炎炎,还是寒气逼人,他常年穿梭在南淝河上负责河道保洁工作。“因为没有遮阳条件,夏天打捞垃圾最考验人的是日头晒。”一顶草帽就是全部防暑装备。“最多的一天,我一个人要打捞1吨的垃圾。” 酷暑时节船上温度比岸边还要高 “我们一个队伍有9个人,负责南淝河中段8公里的水域。”夏季的温度太高,好在单位调整了工作时间,于是袁英耿每天4时就起床,5时30分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夏天天晴的时候,垃圾相对会少一些。”不过,袁英耿和同事们最怕的还是梅雨季节。“一下大雨,南淝河两岸的杂物、树叶就会被冲下,雨后就最为忙碌。” 河道保洁是一份高强度耗体力的工作。在河面上工作久了,需要坐下来喝点水补充水分。“在许多人眼里,或许会觉得在水上工作很凉快,但大家都错了。”袁英耿介绍,由于太阳照在河道上蒸发吸热,水的温度确实会降低,但与此同时,水面上的温度却会升高,在河道上作业反倒比在岸上更热。 在河道上,不仅有像袁英耿这样驾驶电动船、手工打捞垃圾的保洁员,还有驾驶柴油清洁船自动清理河道的保洁员。李先友就是其中一位。记者登上他的船,驾驶室里只有头顶一台小小的吊扇,烈日下几分钟就满头大汗。而他却不知道每天要在水面上来回跑多少趟。 辛苦也欣慰,期待乱扔垃圾越来越少 合肥市排水管理办公室城市防洪管理所负责南淝河城区段17.3公里的河道保洁,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游段每月清捞垃圾约为270立方米、中游段约350立方米、下游段约320立方米,各段每日清理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 入伏后,合肥市防洪所调整了河道保洁员的作息时间,避开中午日照最强时段。为保障高温天河道保洁员的健康和安全,防洪所还为他们派发了藿香正气水等防暑降温用品。 让袁英耿感觉欣慰的是,和前些年相比,如今合肥市民的生活习惯越来越好了,乱丢垃圾的情况也少了很多。现在河道里的垃圾袋、矿泉水瓶都很少。“自己辛苦一些,河道干净了,心里也很欣慰。”袁英耿希望,市民都更加爱护河道,不要贪图方便往河道里乱扔垃圾。 晨报首席记者 方佳伟/文 晨报记者 李福凯/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亳州市公安机关紧密结合全市黑恶势力犯罪形势,集中优势警力,聚焦重点地区、重点领...
蒙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蒙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