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忆父亲杨子仪烈士
杨树梓
今年的4月1日,是父亲杨子仪烈士英勇牺牲68周年的日子。作为革命先烈的后代,作为一位86岁的老人,我也想向大家讲一讲我的父亲——在震惊皖北的“蒙城惨案”中牺牲的蒙城四烈士之一杨子仪。
1906年,父亲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在蒙城县钟鼓楼南边的簧巷口,有一家大糟坊酱园棉花行,是祖辈们留下的祖业。在我记事的时候,棉花行生意很好,雇佣十多个工人,门面房产十多间,后面还有两层宅院,另外在黄大桥东还有房产十间。祖辈家产雄厚,曾有“杨半城”之称。
父亲杨子仪自幼勤奋好学,品学兼优。 1919年,“五四”反帝反封建爱国青年运动波及全国,正在读小学的父亲和同学们一道挥舞小旗,参加示威游行。 1924年,他初中毕业后,便告别家乡,奔赴北京求学,积极参与爱国活动,寻求救国革命道路。
1926年秋,从北京回乡的父亲组织进步青年成立了“蒙光社”,并创办“蒙光周刊”,积极宣传国共合作、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唤起民众觉醒,形成蒙城革命的新生力量,向蒙城的反动势力展开了猛烈斗争。
1929年,父亲同一些民主主义革命者组成蒙城县总工会,创建了 “平民小学”,继续向封建反动势力开展斗争。1937年抗战爆发后,父亲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投身革命,加入抗日队伍。 1937年秋,蒙城地下党组织筹建党的秘密联络点——大同书店,父亲任名誉经理,倾囊筹集资金,开展革命活动。
1937年冬,经豫皖苏边区党委书记吴芝圃同志批准,父亲被发展为中共特别党员,直接与县工委书记单线联系。这时蒙城政治形势逐渐恶化,根据豫皖苏边区党委指示,将部分干部转移到解放区,并决定让父亲留下坚持地下斗争。
1939年初,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制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后,全国各地的反共摩擦事件不断发生,安徽形势急剧恶化,白色恐怖笼罩蒙城。 1940年3月,当时驻蒙的国民党安徽省保安六团,查封了党的秘密联络点大同书店,逮捕了杨子仪、卢锡璜、尚志忠、李季臣等同志。父亲被抓后,被关押在省保安六团驻地——城东扁担王庄,我们想去看望,但不被允许。反动派昼夜严刑拷打审问,但他们大义凛然,坚贞不屈,丝毫没有暴露党组织的情况,表现出共产党员对党、对人民的赤诚。父亲四人虽被拷打得体无完肤,国民党反动派却未能从他们口中得到半点共产党机密,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4月3日夜间,敌人偷偷地将他们活埋,制造了震惊皖北的“蒙城惨案”。针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残忍暴行,共产党人和抗日进步力量进行了坚决反击,新四军六支队首长彭雪枫公开致函国民党蒙城县政府,痛斥反动派“足下每以希特勒自居,以反共反新四军为能事……”。
父亲被害后,日军时常侵犯蒙城,家里生意做不下去了,家境日趋衰败。母亲领着我们兄弟四人逃亡乡下杨寨落户,生活穷困。直至1948年,蒙城全境解放,我们全家重新回到党的怀抱,当时政府敲锣打鼓给我们家送上了光荣烈士匾。
解放后,父亲的遗物、遗像先后被陈列在合肥蜀山烈士陵园抗日馆、蒙城革命烈士馆、蒙城历史博物馆内。 2011年清明前,蒙城县政府又在县经济开发区庄子大道旁,为“蒙城四烈士殉难处”庄严重建了一座高大雄伟的纪念碑。每到清明节,一些机关单位、学校都会去扫墓,杨家子孙后代无论身在何处,都会回到碑前,祭奠父亲。
又逢清明,我以颤抖的双手和无比悲痛的心情,一字一字书写父亲当年的战斗岁月,既是缅怀先烈,更是启迪后人。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革命成果,我们理当倍加珍惜,不忘初心,在建设美好安徽、美好家乡的新征程上继续不懈奋斗。
敬爱的父亲,您短暂一生的奋斗足迹,我们会永远牢记!敬爱的父亲,我们永远怀念您!
新闻推荐
近日,蒙城县重点局落实县委上一轮中央巡视整改“回头看”(扩大)会议精神,进入以“查漏洞、抓反弹、补短板”为主要内容的巡察整改“回头看”工作阶段。该局突出组织领导,认真履行责任,成立局巡察整改“...
蒙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蒙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