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变“等脱贫”为“要脱贫”

亳州晚报 2018-04-10 09:49 大字

本报讯  近年来,蒙城县王集乡大力引进扶贫企业,带动就业,不断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鼓励贫困户发展特色手工业、种植、养殖业,贫困户发展积极性高涨,从以前的“等脱贫”变为“我要脱贫”,截至去年底,拟脱贫929户2252人,贫困发生率降低到1.23%。

王集乡位于县城最东边,也是亳州市的东大门,东面与蚌埠市的怀远县接壤。以前该乡缺少支柱性产业,全乡76258人中共有贫困人口2369户6344人。正值阳春三月,从县城去王集乡的路两旁,桃树、梨树、李树等果树花开正繁,处处争奇斗艳,间或有几处蔬菜大棚镶嵌其中,有的种植反季节蔬菜,有的则种上了草莓,周末则有大量的游客驱车赶来,采摘新鲜的草莓,体会乡间的乐趣。

邱朱村位于这条路的北面,该村鼓励贫困户发展特色果树种植,果树下套种药材,或者养殖家禽。记者来到村里,几名贫困户正在果园里打理刚发芽的果树,他们告诉记者,种植果树,收成好,效益不错,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

王窑村位于邱朱村隔壁,该村的贫困户李磊身体残疾,干不了体力活,但是身残志坚的李磊在村里的支持下,建起了占地半亩的小型蛋鸡养殖场,2000只蛋鸡年纯利润在两万元左右,去年顺利“摘帽”。“好生活是奋斗出来的,只要自己有信心,生活只会越来越好。”脱贫后的李磊说。

白果村位于涡河北岸,该村素有“竹乡水韵”之称。走进白果村,片片是竹林,春风拂来,竹叶沙沙作响。该村的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起来了竹编手工业。57岁的张学毅是白果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来到张学毅家,他正在用篾刀把竹子劈成编筐用的长条。他告诉记者,现在种了两亩的竹子,每亩每年补助500元,产的竹子编筐、编篮子,每天编2个,收入在60元左右,依靠这门传统手艺,张学毅也逐渐摘了“帽”。

不仅如此,王集乡还建设扶贫车间,对贫困户进行技术培训,鼓励贫困户发展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进一步增加贫困户收入。

王集乡副乡长刘丽艳说:“下一步,我们乡继续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引导贫困户转变观念,树立‘我脱贫、我光荣\’的思想,不断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让贫困户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记者 武景)

新闻推荐

打造“四季有花开、处处有色彩”的园景

本报讯(吴少平郑茹)黑松、美人梅、金娃娃萱草……几十种花卉搭配组合,构成街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五线谱造型的钢管装饰悬在上方,上面还有音符的图案,让景观显得格外灵动。这就是位于合肥市庐阳区北一...

蒙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蒙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