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俗文化担当 充盈“节味”的职责

亳州新报 2018-02-23 10:00 大字

花戏楼景区里欣赏民俗表演,蒙城看新春民间传统艺术精品展,利辛上演国际梦幻灯光秀,涡阳展演非遗民舞……春节期间,亳州市举行了精彩纷呈的文化娱乐和惠民活动,让大家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见2月22日《亳州晚报》六版)

“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作为文化积淀深厚的亳州,民俗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即便有些看上去很“土”,但至今仍然传递着积极健康的“正能量”,更给人一种乡土的亲切感、自豪感。

这几年,很多人在抱怨春节“年味儿”越来越少,其中很重要的缘由是,现在的社会越来越物质化、功利化,一些传统的习俗、本真的文化正在逐渐淡化,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大众化、标准化、流水线式的日子。弥补这种遗憾,我们完全可以从传承民俗文化做起。从报道上看,一个个富有亳州特色的活动,让人们原汁原味地真切体会到民俗的魅力、文化的凝聚力,也让传统节味变得更加浓香、节日文化活动更有活力。可以说,越是民俗的,就越有乡愁的味道。置身于“互联网+”年代,春节要想过得有滋有味,不妨将亳州民俗融入其中,让传统文化散发出独有的特色与魅力。

让民俗担当充盈“节味”的职责,不仅需要因势利导,更需要政府主导。一方面要精准研判群众文化需求,充分挖掘地方文化内涵,通过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展送文化下乡等途径,让民俗活动“叫好更叫座”,影响力一年比一年大,传承度一年比一年强,群众参与率一年比一年高;另一方面,在对民俗坚守其“根”、突出其“神”、抓住其“形”的同时,要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依靠市场力量,创新传承手段,办出时代气息,使其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玩赏习惯。

传承优秀民俗,除了政府“搭台”之外,更需要百姓“唱戏”。我们每个人都有分享民俗文化的权利,更有承担文化保护的责任。说到底,就是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主人翁意识,切实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多为喜庆祥和、充满过年气息的传统文化活动捧捧场、喝喝彩,在传承民俗的过程中更深地体验生活的情趣,在有滋有味的文化节味里尽享快乐。尤其是对濒临消失的民俗更要倾注全力,让其有尊严地“活在当下”。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又是一年新春时,多一点传统民俗元素,多一点现代文化创意,使活动常办常新、续写繁华,是大势所趋、众望所归。   (徐剑锋)

新闻推荐

61.好人姓名:徐红

齐家为国共甘甜,扛起重担讲奉献。为救夫君把肾捐,血脉相连人同赞。刘孟生好人事迹:徐红,女,蒙城县供电公司职工,另外一个身份是“警嫂”。徐红丈夫张洪建是一位普通民警,不幸身患尿毒症,13年漫漫寻医路,徐...

蒙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蒙城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