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江淮时报 2017-11-28 13:03 大字

◆蒙城县政协 刘勇

当前,乡镇文化工作承担了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团结、增进人们感情、提高国民素质等重任。巩固和发展乡镇文化工作,这对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发展农村群众文化事业都有着重大意义。

农村基层文化是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缺少这一环,文化大繁荣便不可能实现。加强文化建设,难点在农村,重点也应该放在农村。

近年来,由于一些部门受经济、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对农村文化建设认识不到位,表现为农村文化建设经费不足,农村娱乐形式比较单调,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乡镇文化工作“阵地”脆弱等。

加强基层文化服务建设,必须从改革思维出发,弄清基层文化的内涵。随着文化发展主客观环境、背景及形势任务的变化,基层文化无论从概念到属性、从外延到内涵、从硬件到软件、从载体到布局,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基层文化不仅空间大大拓展了,而且功能更加宽泛,内涵也更为丰富了。

第一,要强化政府主导,打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组合拳”。乡镇文化建设要纳入规划,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和完成指标措施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建设规范化乡镇文化设施。

要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的建设,重点建设好设备先进、功能齐全、服务优良的现代化文体娱乐设施,充分体现国办文化的主导地位。

第二,培养一支热心农村文化事业、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农村文化工作队伍。建立农村基层文化骨干培训网络,坚持岗位培训与学历教育培训的相结合,提高他们的文化技能、知识技能。基层文化建设,改革创新是前提,顶层设计是关键,丰富主体是根本,政策配套是核心,人才培养是支撑。

要从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考虑基层特点、体现群众意愿,不断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多提供农民群众看得懂、用得上的文化产品,从以文导人、化人、悦人和泽人四个方面着力入手,建立基层文化人才培养规划。

第三,建立长效机制,构建和谐文化。抓好传统文化。利用传统的节日、庙会等形式,向农民普及文化知识,开展农村文化活动,以农村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转变农民对文化的态度,激发他们对主流文化的热情。以 “文化下乡”、“农家书屋”、“文化大院”等为载体,普及农民的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

把“要文化”与“送文化”相结合。公共文化服务是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改善文化民生的重要举措。公共文化服务必须深接地气,因地制宜,提高文化服务的感染力、亲和力和影响力。基层公共服务要“常态化”,要着力完善设施网络,畅通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第四要创新服务方式,开辟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新渠道。建立健全群众文化需求跟踪反馈机制,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提供更多为群众喜闻乐见、充满正能量的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努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适销对路”,让群众真正喜欢文化、参与文化、创造文化。

要支持影视类、演艺类、动漫类等更多主体参与基层文化市场繁荣工程,推动基层文化理念由封闭走向开放、文化行为由保守转向时尚、文化路径由基层转向更广阔空间。

第五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公共文化领域。积极探索将财政投入以直接拨款为主转为购买服务、项目补贴、以奖代补、基金制等多种方式,形成竞争机制,使资源配置从文化系统“内循环”逐步转为面向市场和社会的“大循环”。同时培育和发展多元化的社会服务主体,充分发挥文化非营利组织、文化志愿者等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作用。

新闻推荐

蒙城县教育界文联暨 网络作协成立

本报讯11月18日,蒙城县教育界文联暨网络作家协会举行成立新闻发布会。蒙城县教育界文联暨网络作家协会是经蒙城县委宣传部批准和蒙城县民政局依法注册成立的社团组织。新闻发布会当日,省文联副主席...

蒙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蒙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