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县探索农民合作社承担贫困户技能培训任务把脱贫“课堂”设在田野上
■ 本报记者张玉芳通讯员王华斌
“在葛振家庭农场参加了10天蔬菜种植技能培训,学到了技术,还找到了活儿干。 ”8月9日,蒙城县岳坊镇岳坊寺社区贫困户张子牛兴奋地告诉记者,由于在培训班学习认真,他被聘为农场工人,预计每个月有1500元收入。
记者随后了解到,就在8月5日,共有50名贫困户人员,顺利从蒙城县易宏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第二期技能脱贫培训班结业,其中15人被农场聘用,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将贫困户技能脱贫培训交由合作社承担,这是蒙城县的一项创新。该培训项目是安徽省33项民生工程之一,针对的是有劳动能力和就业创业愿望的贫困家庭劳动力。今年全省计划实施培训2万人,财政给予食宿和交通补助。
蒙城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高洁告诉记者,以往这类培训都是选择一些定点培训机构来承担。今年,该县探索创新,选择了两家专业合作社来承担部分培训任务,共培训贫困劳动力227人。其中之一就是“丝瓜大王”葛振领办的易宏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其开设的两期技能脱贫培训班共惠及贫困劳动力80人。
相比较培训机构,葛振的培训班看起来不那么“正式”。农场没有教室,前3天,借用了村部的会议室给50名贫困户劳动力上理论课,葛振和他请来的畜牧专家分别讲授种养殖知识;后7天,学员们就在葛振带领下,在蔬菜大棚里锄草施肥。
“让学员们戴着草帽在大棚里干点活,这正是创新培训想要的效果。 ”高洁说,在定点机构培训,虽然也有实践教学要求,但他们大多没有实践基地,实践学习很容易流于形式,而由合作社直接负责培训就不同了。葛振夫妇对农业有真感情,对蔬菜市场行情把握精准。妻子丁玲还是技术好手,光记录心得的笔记本就有10多个。别人上课对着教材照本宣科,但葛振这里的培训班教材都是他们夫妻俩自编的,内容更实用。
“培训不是目的,能就业才是关键。 ”高洁表示,培训班办得精彩,能起到示范带动效应。有的学员受到鼓舞回去创业,合作社就相当于 “孵化基地”,给创业学员提供技术跟踪、统一供应种子肥料等服务。
首批参加培训的岳坊镇母集村贫困户刘景春从培训班回去后,萌生了养羊的想法。葛振给他联系羊羔,指导搭建羊棚,又从县畜牧局请来专家指导防疫。刘景春从一窍不通慢慢掌握了要领,13只母羊都已怀胎。牛王村的王玉朝上完培训班后,也从去年失败的养羊经历中缓过神来,咬咬牙又买了20多只羊。 “农民最缺的是技术,现在有葛振他们帮忙,心里有底气,我还想干。 ”
那些没有能力和意愿创业的贫困户则可以在农场打工。葛振的家庭农场每年固定用工40多人,农忙时用工达到百人,培训学员今后就是农场用工的主力。对聘用的15名优秀学员,葛振打算先安排他们在农场务工,等技术熟练了再带动他们一起创业。
“对合作社来说,解决了他们用工难,提高了用工素质;对贫困户来说,通过培训真正掌握了技能,获得了就业机会;对政府来说,增强了培训的实用性,提升了民生工程满意度。 ”省农经学会理事会会长胡桂芳认为,蒙城县的这种 “双元制”培训课堂实现了“三赢”。
新闻推荐
“您好,请问大学新生助学贷款应该如何办理?”“我的孩子已经在庄子小学报名,请问如何知道有没有被录取?”“我一直在外地务工,孩子上学错过了报名期,怎样补救呢?”……8月7日11时,一个个群众关切的教育问...
蒙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蒙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