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乡与茨淮新河的往事
◎张秀礼
2013年过了正月十五,因为身体原因,我到省胸科医院复查。复查结果表明,春节前那两个月的治疗虽然有疗效,但仍未达到理想状态,医生建议继续住院。就是这次住院,我认识了一位老乡,他向我说起自己与茨淮新河的一段往事。
这个老乡叫林荣,是我邻床老病友的大儿子,很热情。也很健谈,说话一口合肥腔,看我一个人住院,就问这问那的。一聊起来,竟然是老乡,自然又增加了几分亲切。林荣的老家在阜阳颍东插花镇北林庄,与我老家直线距离大约有10公里。我老家靠近阜蚌公路,出村过阜蒙河后就上了阜蚌公路,往西几百米便是利辛与阜阳的交界处。再往前拐一个大弯一公里处就是茨淮新河的插花枢纽。说是插花枢纽,其实是在一个叫新建集的地方,距离插花镇还有七八公里的样子。这个新建集就是因新建插花闸而得名,紧依茨淮新河南岸。
茨淮新河是淮北平原的一条大型人工河,起自阜阳颍河左岸茨河铺,向东至怀远县荆山南入淮河,全长134公里,流经阜阳插花,亳州利辛、蒙城,淮南凤台、潘集,蚌埠怀远等,集分洪、排涝、灌溉、航运等综合利用于一体。1971年开工,1984年全线通航。
茨淮新河主干全系平地开挖,全河段分4级控制,建有茨河铺、插花、阚疃和上桥四处枢纽,分段控制流量和水位,各枢纽均按国家五级航道标准设置船闸,可常年通航2×300吨级驳船。我这里要说的是与林荣有关的插花枢纽,也是我熟悉的一个枢纽。插花枢纽由节制闸和船闸组成,我无数次从这里路过。节制闸于1978年4月动工,1982年交付使用;船闸位于节制闸右岸,与节制闸相距250米,1980年9月动工,1984年6月竣工验收后交付使用。
林荣是插花枢纽的建设者,从1979年到1981年,他在这个距离老家不远的地方度过了两年多时间。他说,父亲离开林庄后,回去的次数不多,他兄妹几个对老家的印象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是父亲口中一个叫林庄的村子。在参与插花枢纽建设期间,林荣与工友去过林庄,但没有人认识他,只有一个姑姑嫁到了插花街上。林荣回忆说,当年,插花枢纽的施工任务由安徽省水利建筑安装公司承担,土方工程由阜阳县治淮总队配合,统一接受工程指挥所的领导,工程指挥所由安徽省水利建筑安装公司和阜阳县治淮总队选派负责干部组建。
林荣说,1979年他才19岁,高中毕业,被父亲安排到安徽省水利建筑安装公司,成为一名工人,跟着一位师傅从事钢筋焊接的工种。当时,工地上的生活很单调,除了两周放一次露天电影外,基本上没有娱乐活动。茨淮新河是人工河,挖河是义务工,一到秋冬季农忙结束后,附近各县的农民就去工地挖河。那时候还没有农民工一说,因此插花枢纽工地上都是正式的工人。新建集还未形成规模,只有附近的村民去卖点青菜给工地。一帮愣头小子精力充沛,遇到阴雨天无法施工,就闲得无聊。于是,夏天的晚上,他们就结伴出去踅摸吃的。工地周围都是田地,瓜果之类的吃食自然有的是,林荣和他的工友们没少偷吃,当然,也没少挨骂。现在想想,我们村在阜蒙河河堤上的苹果园估计他们也没少光顾。有时候,他们也趁工休去我家东边那个叫双龙的小集上去逛荡,不买不卖,只为了看大姑娘小媳妇儿。有一个工友还真的修成正果,娶走了一个经常到工地上卖菜的姑娘。那时候,一个拿工资的工人,也让无数农村人羡慕。
林荣跟我说起这些往事的时候,一再强调,那是一段辛苦但充满了快乐的日子,去踅摸村民的东西,有时是为了满足口欲,烤红薯、烤玉米、烧毛豆……“那种清香,到现在都忘不掉!”他又说,有时候也不单纯是为了吃,而是追求刺激。尽管当时物质还不丰富,但工地上的伙食还是不错的。年轻人嘛,不怕累,就怕无聊,所以就要制造点动静,发泄过剩的精力。
节制闸主体工程完工后,林荣就离开了插花枢纽工地。再后来,他从安徽省水利建筑安装公司跳槽出来,下海经商,自己创办了一家公司。他说,这些年为公司一直忙,就忘了老家林庄,忘了当年在家乡工作的这段经历,直到遇见我。
林荣详细问了我插花闸现在的状况,我把我所知道的悉数告诉了他。其时,我也离开老家到亳州二十多年了。他说,等他闲下来一定再回老家,看看自己当年参与建设的水利工程。看得出,他是很怀恋那段生活的。我出院那天,林荣坚持开车把我送到火车站,让我再到合肥时一定联系他。感谢林荣和他的工友们为插花枢纽建设做出的贡献,也感谢那个时代无数农民为义务开挖茨淮新河洒下的汗水。
如今,八年过去,不知道林荣是否闲下来,是否已回故地看看。
新闻推荐
利辛县五大发展引领前进
利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利辛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