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当“新村民” 共筑“永兴”梦

亳州晚报 2020-05-18 08:19 大字

马大虎介绍今年刚栽种的优质番茄马大虎在加工数据线的扶贫车间了解生产情况

产业园地

从0亩增至2800亩

2014年11月,利辛县永兴镇永兴村,走进了一位带着行李的“新村民”,他,就是该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村第一书记马大虎。6年来,马大虎与村民一起,吃住在永兴,奋战在永兴,甘当“新村民”。

发展村集体经济,调整传统种植方式,帮助贫困村出列,增加村民收入,改善村民生活环境……从2014年驻村扶贫以来,马大虎就想方设法增强该村的“造血”功能,如今贫困发生率高达14.68%的永兴村不仅实现了脱贫出列,村集体收入在去年已达到了127万元。“现在我们已经实现了‘脱贫梦’,接下来我还想和乡亲们一起实现‘永兴梦’。”马大虎说,帮助大家脱贫增收,是自己作为一名扶贫干部尤其是一名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现在正是我们的蒲公英成熟收获的季节,这一捆捆打包好的都是蒲公英,一部分出售给药材收购商,一部分新鲜的通过面粉厂加工成蒲公英面条。”5月15日,在利辛县永兴镇永兴村的扶贫生产车间里,马大虎拿着笔记本,记录着蒲公英的收成及打包情况。

永兴镇永兴村扶贫产业园于2017年5月启动建设,总占地2800余亩,占全村耕地的60%,通过“党总支部+农发公司+种植基地+农户”的模式,永兴村扶贫产业园分为五个功能区,分别是蒲公英薄荷种植区、蒲公英花茶生产加工区、订单蔬菜种植区、经济果林种植区、肉鸭养殖区。如今,收获的蒲公英正是扶贫产业园产业的一部分。

马大虎介绍,为了更好增加村集体收入,提高蒲公英的附加值,该村与利辛县一家面粉厂合作生产了蒲公英面条,促进农产品深加工,形成产销一条龙。此外,村里还准备将一个扶贫车间改造成花茶生产车间,将蒲公英深加工成花茶进行销售,进一步提高村集体种植收益。

“每到蒲公英收获的季节,都会需要大量的工人,我就会来这里找活干。”村民冉广银介绍,他主要负责蒲公英捆扎、打包,一天能有80元左右的收入。待蒲公英的忙碌季过去了,他就会到村蔬菜大棚等种植区继续打零工,只要肯卖力干,收入很是令他满意,“要不是马书记和扶贫工作队,我们哪有这挣钱的机会?”

除了蒲公英生产车间外,在不远处扶贫产业园的保温大棚内也是一片热闹的场景,村民们正忙碌着为西红柿施肥。今年3月份刚刚栽种的西红柿已经开始挂果,果实长势十分喜人。

“我们栽种的都是优质品种的西红柿,网上销售行情最好的时候一公斤能卖10元左右。即便按照普通西红柿3元一公斤的价格卖,亩产10000公斤左右收入也是相当可观。”马大虎说,现在村办企业新建了6个单体1000平方米的保温大棚,同时在其余土地上还种植着蒲公英、薄荷1123亩,订单蔬菜390亩,带动5家大户从事订单瓜果的种植。周边农户尤其是贫困户在流转土地的同时,通过田间管理获得了稳定的收入。

看着田野里忙碌的情景,向记者介绍村里产业情况的时候,马大虎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然而,刚驻村的时候,马大虎的心情可没现在这么好。

贫困发生率从14.68%降到0.2%

时间拨回到6年前。2014年11月,马大虎作为第六批选派干部从市委办公室到永兴村工作。当时永兴村基础条件非常薄弱,全村1249户3943人,贫困户231户579人,贫困发生率14.68%,村里大部分村民外出打工,留守的老人和小孩较多,种植以传统的小麦玉米为主;村部只有4间办公室和3间党员活动室,1台电脑,村集体除了党建经费没有其他收入,村内道路都是泥路。

“全村产业发展几乎一片空白,没有种植大户,只有一户村民养殖兔子。”马大虎说,由于没有技术指导、销售渠道不畅,这位村民养兔子不仅没见到效益,还亏损严重,“我当时真是看在眼里,愁在心里”。

“贫困村要想从根本上脱贫,必须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从驻村的第一天起,这个念头就在马大虎的头脑里深深扎下了根。“没有产业带动,就没有资金来源,不仅贫困户收入难保障,而且村里要改善基础设施也没有能力,下雨地里放水、下雪组织推土机铲雪、组织人员清理杂物等,一牵涉到钱,村干部就很头疼,因为村委会拿不出钱来。”

说干就干!马大虎带领村干部考察了不少项目,经历过看到希望时的热血沸腾,也感受过项目难以落地的失望失落。通过多次探索,永兴村初步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他们以村委会名义流转群众土地近1500亩,再流转给种植大户,把村里的鱼塘和泥鳅池承包出去,每年一共收入5万元。这是永兴村村集体收入的“第一桶金”。

此后,马大虎又积极推进蒲公英种植项目在永兴村落地。没想到,当年种植的时候遇到了旱灾,百余亩蒲公英旱死,后来补种了白萝卜,总算挽回了损失。因为开局不顺,有些村干部打起了“退堂鼓”,但马大虎并不气馁,他依然坚信,蒲公英种植项目有很好的增收前景,“可以做花茶,可以做面条,可以当中药材卖”。果然,蒲公英的效益如今显现了出来。

今年年初,受疫情影响,永兴村一些年轻人和技术人员无法及时外出打工,村里又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家电子产品加工企业。“我们利用现有的扶贫车间,为这家电子产品加工企业提供生产场地,主要生产高清数据线。在增加村集体收入的同时,也能解决一部分年轻人不愿意或者无法及时外出打工的就业问题,防止因疫致贫或返贫的情况。”马大虎说。

6年间,永兴村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从14.68%下降到0.2%。

村集体年收入从基本为0增至127万元

经过6年的努力,村集体年收入更是从2014年基本为零增长到2019年的127万元。村集体有了资金,村容村貌的变化“一天一个样”:近20千米的水泥路四通八达;一座标准化的自来水厂解决了农户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建的145平方米的村卫生室改善了村民就医条件;修建的健身广场让村民不再发愁“健身去哪儿”;村里考上大学的学生和优秀共产党员、保洁员也能获得一定的资金奖励。

“我刚来村的时候也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奖励,但那时候村里没有钱,我是从市委办争取的资金。”马大虎说,如今有遭遇大病而又不是贫困户的村民,村里也可以拿出一定的资金进行帮扶了。

更重要的是,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没有了,大家比着干,加油干,脱贫增收的劲头更高了;带领大家脱贫增收的村干部的威望更高了;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和谐了。

贫困户杨文军家2.6亩土地流转给扶贫产业园后,就一直在产业园内帮工,今年6个保温大棚建好后,他和其他5个贫困户就一人负责一个保温大棚进行管理。他们主要负责保温大棚里作物的除草、打药、授粉等工作,每天收入在60元左右,一年能收入1万多元。

“这都是在马书记的带领下我们村干出来的成绩。”杨文军说,马大虎刚到村里扶贫的时候,他还觉得这个城里来的干部就是来“镀金”的,没想到一干就是6年。“你看他这大热天的天天往地里跑,脸都晒得跟俺一样黢黑黢黑的,哪还能看出来是个城里人,哈哈哈哈……”

“路灯装到家门口,村部门前跳广场舞,这搁在几年前,谁能想到?”村民杨文群说,“多亏了党和政府给我们派来了干实事的好干部!”

驻村6年来,马大虎每月都在村里20多天,各个村跑了无数遍。电瓶车已经骑坏了两辆。

看到临近村的扶贫干部因工作原因陆续调换,永兴村的很多村民担心马大虎也要调走。于是,有一段时间,总有村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跟马大虎说:“马书记,你再干几年吧,我们老少爷们摁红手印留你。”

“作为一名扶贫干部,作为一名党员,帮助群众脱贫增收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马大虎说,只要组织、群众需要,他会继续坚守下去,“我们现在已经实现了‘脱贫梦’,接下来就要把村里的产业做好,巩固和扩展我们的脱贫成果,努力实现‘永兴梦’,让村民们都能过上富足的生活。”记者李锦文文/图

让贫困村学会“造血”才有“钱途”

马大虎带领永兴村的干群,通过发展集体经济,改善了当地的种植结构,增加了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不仅让贫困户陆续脱贫,也让永兴村实现了出列,更为当地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经济收入。

为贫困村“输血”,能解一时之急;让贫困村自己“造血”,才能脱贫不返贫。

像马大虎这样能为贫困村带来光明“钱途”和前途的扶贫干部,越多越好!

新闻推荐

街头倡公筷

“五一”期间,利辛县好人协会志愿者走上街头,广泛开展“公筷行动”志愿宣传活动,引导市民正确使用“公筷公勺”,有效阻断病毒...

利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利辛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