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白衣战士”奋战在武汉疫情前线

亳州晚报 2020-02-05 10:12 大字

亳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一病区护士张飞鹏利辛县人民医院感染科三病区护士长李伟

安徽省援汉抗疫第一批医疗队共有185名队员,均为医院技术骨干,其中有4名来自亳州市。从1月29日开始,他们陆续投身到工作岗位,开始了与疫情的顽强搏斗,共同为守护武汉人民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主动请缨赴武汉战疫情

1月27日晚上,亳州市援汉抗疫首批4名医护人员顺利抵达武汉市,他们分别是,亳州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张孝飞、亳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一病区护士张飞鹏、利辛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长李华和利辛县人民医院感染科三病区护士长李伟。

武汉战“疫”就像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四位“白衣战士”却主动请缨,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舍小家顾大家,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才是共产党员。在当天早上的“出征”仪式上,张孝飞动情地说:“作为共产党员,我自愿加入抗‘疫’队伍,共抗疫情。”

拥有10年重症工作经验的张飞鹏,“出征”前主动请缨到医院感染科支援抗击新冠病毒感染肺炎前线,从腊月二十九一直工作到出发去武汉,没有回过一次家。医院征召援汉抗疫医护人员时,他再次请缨,申请到更需要他的地方。

李华也有10年的重症工作经验,练就了过硬的急救操作技术,掌握了各种抢救药品的药理作用、适应症、禁忌症,面对各种急重症患者能沉着冷静,渐渐成为医院一名青年骨干。刚接到通知时,作为母亲的李华舍不得孩子,可是看着武汉不断攀升的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想到曾对南丁格尔宣过的誓言,她毅然报了名。

安徽省援汉抗疫第一批医疗队共有185名队员,均为年轻的技术骨干。医疗队分为三个组,其中医疗救治组73人、危重症组62人、重症护理组50人。张孝飞、李华、李伟被分配到医疗救治组,张飞鹏被分配到危重症组,支援医院是武汉太康医院。

战“疫”前线的工作是紧张忙碌的。1月28日,来不及休整的张孝飞、李华、李伟和张飞鹏就参加了系统的疫情知识培训,培训专家来自华西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当地医院重症监护护士在培训上分享了疫情前线总结的经验。

武汉太康医院虽然是东西湖区最大的私立医院,但医院没有缓冲区、没有隔离带、没有热水器,甚至连速干手消毒剂都没地方挂……张飞鹏还和其他支援队员参与建立了武汉太康医院重症医学科,成为救治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病人的“主阵地”。

最早开始工作的是李华。1月29日下午,她就赶到太康医院了解工作环境,第二天早上她带领一个由25名护士组成的小组忙着做开工前的准备工作。连续工作了五天后,2月4日,她和部分护士又被调到东西湖区医院,支援医院开设新病区。

1月31日,张孝飞被分配到普通医疗救治组第七病区,担任病区负责人。梳理工作流程、检查消毒效果、每天上报报表……即使非值班时间,他仍然会到病区查看,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坚守岗位挑战身体极限

从亳州到武汉,改变的是工作环境,不变的是医者救死扶伤的初心。在武汉,李伟的工作时间从每天八个小时变成了六个小时,工作时间短了但工作强度更大了,很大一部分压力来自身上的防护服。

穿防护服需要同事帮忙,这样才能保证有更好的防护效果。但脱防护服就比较麻烦了,为了减少交叉感染一般都是自己脱。李伟说,脱防护服最需要注意的是减少与里面衣服和身体的接触,每次都要花费很长时间。

穿着防护服工作是最辛苦的过程。防护服是紧缺物资,为了减少使用量,李伟工作时不喝水、不吃饭、不上厕所,靠着毅力坚持六七个小时,直到下班,对一个42岁的中年女护士来说,工作强度增加不少。

不仅李伟,张孝飞、李华和张飞鹏都不惧怕新冠病毒感染肺炎。作为医护人员,他们知道新冠病毒感染肺炎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只要工作流程规范,防护措施得当,就不会被传染。

为了做到医护人员“零感染”,张孝飞要求病区24名医护人员严格执行工作纪律,规范操作流程,防护服穿戴必须符合要求,同时规定最多两人同时就餐,就餐时禁止交流,就餐结束及时穿戴防护装备,减少暴露时间。

每天与疑似和确诊的新冠病毒感染肺炎患者接触,李伟并不害怕。作为在感染科工作二十多年的护士,她接触过大量的传染病人,去武汉前她还多次接触利辛县确诊的新冠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并提供护理服务。这也是她主动到武汉疫情前线的重要原因。

护理工作提供的不仅是护理服务,还有心理开导。一次上班时,有一位病人突然发起脾气,把护士站的固定电话砸了。李伟理解病人的恐惧和不安,但她总能千方百计让病人平静下来,恢复情绪。

李伟身体里的白细胞减少,抵抗力较弱。有一次下班,当她脱掉防护服时,发现自己浑身是汗,衣服全都湿透了。李伟回到宾馆调整身体,第二天准时出现在工作岗位上。忍受着身体的极限,她把自己的专业技术奉献给武汉人民,帮助他们早日打败疫情。

挂念亲人化思念为动力

“衣服已经穿了六七天,来得匆忙,一件替换的衣服都没有拿,网上快递不发货,今天终于出去买了袜子、裤子,目前就这点困难,已经解决。”“我们已经开始‘战斗’,我被分配到ICU病房,早上8点上班,早饭吃了4个鸡蛋,没敢喝一口水”……

打开张飞鹏的微信日记,字里行间流露着一个人在外工作的各种不易。2月1日晚,下班回到宾馆的张飞鹏发了一组照片,照片中的他全身湿透,脸上被防护服压出一道道印痕,不禁令人心酸。

张孝飞、李华、李伟和张飞鹏虽然都在一个医院上班,住在同一个宾馆,却被分在不同的病区,彼此上班时间又都不一样,因此他们很少见面,不过他们有时间就会发微信相互加油鼓劲打气。

李伟在武汉每天都会向家人报平安,丈夫也会嘱咐她在武汉工作期间要好好照顾自己。无论工作多累,她都会告诉家人自己吃得好身体好工作也开心,但一想到家里卧病在床的老父亲,她都忍不住哭起来。

原来,一年前,李伟80岁的父亲突发脑出血,昏迷不醒,她日复一日地喂饭、捶背、擦洗、翻身,悉心照料,擦屎、端尿、洗衣,无微不至护理,父亲虽躺床一年,可是没生一个褥疮。目前正在医院重症监护室观察治疗。医院得知了李伟父亲的情况后,要求一定要举全院之力,为英雄的父亲诊治,让老人尽快康复,要让英雄心无旁骛的在战场上战斗。

“老婆、孩子、热炕头,这才是最大的幸福。”每天回到宾馆,张孝飞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疫情暴发后,自愿到发热门诊值班的张孝飞就开始了“与世隔绝”的日子,算起来他已经有十几天没有见到两个女儿了,非常想念。

张孝飞对家人满怀愧疚,平时工作忙陪伴他们时间少,疫情时期他更忙了,连回家都变得“奢侈”。在亲情与抗击疫情面前,他选择了后者,“读书人有三不避,国家有难不能避,为民请命不能避,临危受命不能避。”

张孝飞现在最大的心愿是,帮助武汉人民早日打败疫情,早日凯旋,早日与家人团聚。为了这个目标,他和李华、李伟、张飞鹏将更加忘我地投身到疫情阻击战中,奉献他们最大的能量。

(记者李鹏于海博文/图)

新闻推荐

让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本报讯1月19日和21日,市委书记汪一光深入谯城区和利辛县,看望慰问退休老干部、老党员、困难群众、选派帮扶干部,给他们送去...

利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利辛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