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敬老院内的“医养”天年 “医养结合”改革后,利辛县城北镇大管敬老院的24小时
[摘要]——“医养结合”改革后,利辛县城北镇大管敬老院的24小时
医生武卫东和护士丁艳正在为孙修敏检查身体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日前发布“2019中国改革年度案例”入围名单,“安徽省亳州市农村敬老院集成改革”名列其中。
亳州市不断探索失能五保老人集中供养服务的“医养结合”新模式,今年将乡镇敬老院移交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乡镇敬老院成为医护养一体的公益性养老机构,让失能五保老人颐养天年。
“医养结合”改革后,失能五保老人们在敬老院里生活得怎么样呢?12月13日,记者走进利辛县城北镇大管敬老院,记录下这里的24小时。
■12月13日8时:换班
全科医生“住”进敬老院
“大爷,我给您检查一下身体。”12月13日早上8时,利辛县城北镇大管敬老院,医生武卫东、谢殿超走进院民陆迪轩的房间,开始对全院老人进行交接班前的例行查房。
“我右手感觉特别疼,可能给我开点药?”病床上的陆迪轩是利辛县旧城镇陆暗楼村五保户,71岁的他因脑梗塞后遗症引发偏瘫,半年前来到了大管敬老院。
一测量血压、心跳都正常。“疼痛是血流不畅压迫造成的。”武卫东给陆迪轩活动了一下手臂,并告诉老人不要太担心。
早上每次查房时间一般需要一个小时左右。武卫东说,大管敬老院现有五保老人34人,其中像陆迪轩这样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有22人。
今年7月份,在全市乡镇敬老院“医养结合”改革中,城北镇卫生院接管了敬老院,全科医生武卫东的工作地点也从镇卫生院转换到敬老院。
9时许,查房结束,老人们无异常情况,武卫东和同事谢殿超完成交接。谢殿超回去休息,武卫东开始了他的值班工作。
大管敬老院配备有6名医护人员,实行“一医两护”的两班制,武卫东、谢殿超均是全科医生,既能看外科也能看内科。
■12月13日9时:锻炼
抬进来的老人在站着聊天
上午9时,敬老院庭院中已经洒满初冬的阳光。查房结束了,老人们进入锻炼娱乐时间。他们有的打牌看电视,有的则在康复器械前锻炼身体。
67岁的孙修敏和92岁的魏陆氏、67岁的陈洪年等半失能老人在护工的搀扶下,在院子里散步、聊天。
“想不到我还能有站起来的一天。”今年年初,长期患高血压的孙修敏突发脑梗,被担架抬着进了大管敬老院。
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一个月后孙修敏重新站起来了。“都是敬老院照顾得好,不然我这条命估计都没了,哪还能和你们说话!”
其他两位老人也在诉说自己的“小幸运”。“进了敬老院,俺掉进福窝里了。”患有慢性肺病的魏陆氏说,“医生天天来检查,吃的穿的都不用操心,还有人专门伺候,哪能想到能享这样的福?”
“医生和我们住一起,有啥事一分钟不到就来了,我心里感觉很踏实。”陈洪年是一位盲人,血压比较高,经常头晕,今年5月份来到了大管敬老院,“就像重新有了一个家”。
■12月13日10时:“救场”
护士丁艳的“宽严相济”工作法
能动的老人在锻炼,查看了失能老人的情况后,护士开始检查卫生。
“今天外面没有风,阳光也好,窗户可以打开,通通风。”护士丁艳到各个房间提醒护工。护士不仅要配合医生给老人检查、治疗,还是敬老院的“卫生监督员”,提醒护工注意老人们的个人卫生和房间卫生。
“给他按摩也不行,非要吃药,这可咋办?”负责看护陆迪轩的护工跑过来,说老人在闹脾气,让丁艳赶紧去“救场”。
“医生刚才都看过了,这不用吃药。再说,药能乱吃吗!”
“挨批”后,陆迪轩像是个做错事的孩子一样立马不吱声了。
“老人们真的就像是小孩子一样,对待他要‘严’和‘宽’相结合。”丁艳说,在治疗方面,她严格要求患病老人按时吃药、输液,不能讨价还价;而在生活上,她则表现出宽容的一面,有的老人如果不好好吃饭,她就要耐心地进行劝导。
丁艳去年9月份入职,被分配到大管敬老院。和这些老年人相处一年多来,她逐渐掌握了交流的诀窍。
所有房间走一遍,时间也到了11时30分。“感觉没做什么事,一上午时间就过去了。”丁艳笑着说。
■12月13日11时30分:午饭最闲不下来的是护工
11时30分,午饭时间。
墙上挂着的一周菜谱显示,敬老院中午有豆角炒肉、红烧肉、土豆烧肉和排骨汤等,早饭和晚饭相对清淡,但每天都不重样。当天的午饭是黄瓜炒肉和西红柿蛋汤,主食是馒头、米饭。
护工朱峰伟开始给失能老人陆殿选喂饭。偶尔会有汤汁、米粒从嘴角漏出来,朱峰伟轻轻地用毛巾帮他擦干净。这个看起来粗犷的中年汉子,照顾人却很细心。
午饭半小时后,老人开始休息。护工们却闲不下来。他们有的要搀扶着不想睡觉的老人到院子里散步,有的要帮老人翻身,帮老人大小便。
大管敬老院为全护理五保老人按2:1配备护工,半护理老人按6:1配备护工,全自理五保老人按10:1配备护工。护工和医生护士一样,上24小时班,休息一天。
朱峰伟负责看护两位失能老人。“不按时给他们翻身,很容易生褥疮。陆殿选刚来的时候身上好多褥疮,现在都好了。”朱峰伟每3个小时为老人翻一次身,夜里每2个小时要查一次夜,“就是怕他们有啥突发病症”。
■12月13日15时:探望收到侄子的礼物美滋滋
15时许,陆迪轩老人的侄子来了,怕他躺在床上无聊,还带来了一个收音机。
陆迪轩当即找到了爱听的戏曲,把声音开到老大,美滋滋地听了起来。护工则赶紧提醒他,声音太大会影响其他人休息。陆迪轩把声音调小,很快听入了迷。
在老人们午休的这段时间里,记完病历的武卫东,拿起一本心脑血管疾病专业书籍研读了起来。“空闲的时间,多读读专业书,对自己有好处。”
两名护士则又到各个房间查看了一遍,一切正常。“每个房间每天都要去四五次。”丁艳说。
■12月13日19时:查房晚间查房得多花近二十分钟
17时30分许,吃晚饭。晚饭后,护工们给老人擦嘴、洗脸,照顾他们睡下。
19时,武卫东开始了一天中的第二次查房。“主要是看看哪些老人还没有躺下,有没有感觉不舒服的,很多疾病会在晚上表现得比较明显。”武卫东说。
因为检查和询问更加细致,晚上查房的时间会比早上的时间长了将近二十分钟。20时许,各个房间熄灯。
■12月13日23时:异情护工夜里紧急叩开医生门
老人们睡下了,医生和护士还要继续坚守岗位。
23时许,护工急匆匆来到医生值班室,说陆殿选咳嗽得比较厉害,喘气困难。武卫东赶紧叫上护士,来到陆殿选的房间。
“咳嗽伴有低热,应该是肺部出现感染。”武卫东检查完以后,赶紧开了药,让护士拿来给老人服下。没过多久,陆殿选的症状明显开始减轻。
“我们最怕的就是护工夜里来叫门,这说明老人出现了异常情况。”武卫东说,“如果在‘医养结合’改革前,敬老院要把老人送到卫生院去治疗,来回折腾不说,还容易耽误病情。”
14日零时许,武卫东又去看了一下陆殿选,确认其已安稳睡下后,才放心地回到值班室。
■12月14日8时:交接发病老人早饭吃了一个馍
12月14日8时,谢殿超准时来到敬老院,和武卫东一起查房。
他们首先来到了陆殿选的房间。“如果病情还未减轻,就要考虑转到县医院治疗。”武卫东给谢殿超交代道。
“不发热了,喉部还有点痰,问题不大。”检查完后,武卫东他们松了一口气。
“刚才他早饭吃了一个馍。”护工朱峰伟笑着说。
查完房,武卫东下班了,谢殿超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开始守护敬老院的又一个24小时。(本报记者李锦文文/图)
新闻推荐
马大虎正在帮忙卸下村集体购买的温室大棚材料贫困村旧貌变新颜驻村扶贫5年多来,贫困发生率高达14.68%的利辛县永兴镇永兴...
利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利辛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