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乡村 情系乡邻

亳州晚报 2019-07-10 08:30 大字

52岁的樊涛依然坚守在乡村教学一线

他扎根农村一线,从教30余年,是学生眼中的好老师;他曾挽救一少一老两个生命,是村民眼中的好心人;他随叫随到,给相邻帮忙,是邻居们口中的“大能人”“好帮手”。他就是利辛县王市镇东城中学教师——樊涛。

扎根农村从教34年

樊涛1986年中师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自己的母校——利辛康楼学校任教。康楼学校是一所村级学校,樊涛的家和学校的距离有五、六里路,他每天要走三十多里路,这一走就是34年。如今他虽已年近花甲,但仍然坚守在教学第一线。

对于樊涛的工作,他的妻子给予了很大支持。妻子在淮北工作,夫妻俩两地生活长达24年,直到妻子退休后才结束分居生活。2012年5月,妻子多年的疝气发作了,疼痛难忍,医生诊断必须立即手术。此时他的毕业班马上就要中考了,在这关键时刻,妻子为了不耽误他的教学,便瞒着他住进了医院,手术时,还是邻居的女儿去医院照顾的。

“感觉挺愧对妻子,愧对孩子的,但是我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对我的学生们负责,无怨无悔。”樊涛说。

曾在村里救下两人

这么多年,樊涛一直住在王市镇常营村老家。在村里,他是大家眼中的好心人。

他曾在村里救过两个人。二十年前一个繁忙的午收季,樊涛邻居家孩子于小强掉进了30多米深的机井。他顺着水泥井管滑到井下,将小孩从水里抓起抱在怀里,两只脚紧紧地磴住水泥管子的缝隙。闻讯赶到的村民将他们拉上了井口。孩子有惊无险,没有受伤。而他的手脚已被水泥井管划出了伤口。

十年前,村民李保荣老人的大儿子患上了股骨头坏死,失去劳动能力。老人错误地认为自己年纪大了,是家庭的负担,如果自己死了,儿子的压力也就减轻了。于是趁着天黑,悄悄地离开家,准备投河轻生。恰巧,习惯晚上散步的樊涛路过这里听到了老人的哭声,经过长时间的劝说和疏导,老人最终放弃了轻生的念头。樊涛搀扶着老人,将老人安全送回家。

“特别感谢他,要不是他,我就得落个不孝之子的骂名了。”老人的大儿子王夫祥说。

情系乡邻随叫随到

在村里,樊涛可以说是一位唯一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对照明电路、家用电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非常熟悉。所以,他便成了邻居们口中的“大能人”,也是邻居们的好帮手。谁家的电灯不亮了,电子表不走了,电视机找不到节目了,手机没有信号了,都去找他,他也都乐意帮忙。时间长了,他就成了村子里的义务维修工。

小到更换电灯泡、维修自行车,大到维修照明电路、电风扇、洗衣机等,只要他有时间,都是随叫随到,从不推辞。

3年前,樊涛的父母先后去世,他便从老家搬到了县城居住。但每年樊涛还会回老家两三次看一看,和村民们聊一聊。“虽然不在老家住了,不方便再随叫随到,但只要大家有需要帮助的,找到我,我都会尽力去帮。”樊涛说。(记者曾莹莹)

利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利辛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