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行服”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8-09-28 15:44 大字

年近七旬的父亲,自22岁起就在农信社上班。近40年来,父亲把自己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寄放在信用社。父亲叹息着岁月易逝,难以追回。幸运的是,仍有一柜子珍藏的在信用社工作服,可供父亲缅怀。

第一件衣服是纯黑布料的列宁装。“这是我刚进信用社时,你爷爷给买的”,父亲慢慢摩挲着,“这两个胳膊肘打的补丁是你奶奶缝的,为的是不磨坏衣服”。 1971年,从银行中专学校毕业的父亲被分配到利辛县南关信用社,成为一位众人羡慕的“吃公粮”干部。那时的他,天不亮就骑车下乡,走村入户,随身带着的黑色皮革包里装着存贷款凭证,走到哪就在哪里办公,打麦场、田地边,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天黑回到社里,还要伏案记账,整理凭证,崭新的衣服很快就在两肘处磨得发亮,怕衣服磨坏,奶奶就帮父亲打了两个颜色相近的补丁。

在南关信用社工作了9年,父亲奉命筹建彩虹储蓄所。这时的父亲已为人父,和爷爷奶奶也分家了。母亲看到父亲那套列宁装破损的厉害,就张罗着为父亲亲手做了一件衣服。几乎是泡在单位的父亲,没有操心这些,他穿着母亲缝制完又托人打浆过的灰色中山装,选址,建房、装修、买办公家具,招人……整日忙个不停,就连吃饭都是母亲做好送过去。在父亲的努力下,南关信用社下辖的第一个彩虹储蓄所挂牌了。开业那天,父亲穿着那套灰色的中山装,笑容在镜头下定格。

改革春风劲吹,全县的信用社有了自己的大家庭,利辛县联社成立了。父亲也从储蓄所被调到春店信用社担任副主任。看到衣服确实不能穿了,父亲才购置了自己的第三套衣服,是两件的确良衬衫和一件雪花呢黑色毛料大衣。为此,父亲心疼了很久。衣服,父亲穿的格外爱惜,只有在县联社开大会、到市里受表彰的时候,父亲才会把这件衣服穿上。平时上班下乡,父亲的身上依然是过去的旧衣服。随着信用社业务发展得越来越好,接触的私营业主和小微企业老板逐渐增多,父亲的工作重心也转移到贷款发放上。尽管不舍得,但根据联社的规定,父亲也开始注意起自己的着装和仪表来。每次到企业去做贷前调查和贷后检查的时候,父亲就把自己购置的衬衫和大衣穿上,为的是给客户留下专业印象,也体现对客户的尊重。时间长了,那两件的确良衬衫领口都有了裂口,大衣也不再挺括,父亲就让母亲把裂口缝上,又找人重新将大衣浆洗了一下,依然穿了近三年。

之后,信用社与农行脱钩,由人民银行托管,县联社有了更多的优惠政策,管理也走上了正轨。父亲因为工作能力强,被短暂借调到了联社,从事业务拓展工作。他购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件西服。穿着这件大垫肩、双排扣的西服,父亲到企业厂房现场调研过,到偏远农户家中服务过,到特困员工房间里慰问过,也出席过阜阳市农信系统年度表彰大会,戴过大红花,捧过红艳艳的烫金荣誉证书。父亲这辈子在农信系统最辉煌的日子,是这件藏蓝色的西服陪他走过。迄今在家中,父亲视若珍宝的相册里,穿着这件西服拍下的照片最多。

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省联社成立了。在省联社统一指导下,利辛县联社完成了央行专项票据兑付,减轻了沉重的历史包袱;上线了核心业务系统,告别了手工记账的历史;相继开展了流程银行建设、标准行社创建等工程。这时的父亲已经结束了借调,到东关信用社担任主任了。业务日新月异,已届退休的父亲仍在孜孜不倦的钻研联社新推出的产品,只是精力和知识都跟不上了。业务发展的红利首先体现在员工的福利上,联社为在职的员工定制了职业装,包括西服、领带、衬衫和羽绒袄等。四季更替中,每个员工都有着对应的穿衣,父亲自不例外。订做的工装,既合身又美观,父亲很爱穿。社里的老员工越来越少,高学历的年轻员工正在逐渐挑起大梁。一辈子都在农信工作的父亲并没有撂挑子,他仍然用自己的经验带着新入社的员工少走弯路。年老的父亲最喜欢的是联社开大会,他看着穿着整齐划一的新老员工,觉得这是最美的风景。

父亲工作服的变化就是改革四十年的变迁史。改革四十年,农信五十年,生在新中国的父亲,赶上了农信改革的每个时间节点。他们这一代农信人,吃大苦、耐大劳,却唯独没有享过太多的福。但是,他们不抱怨、不放弃,只因为他们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和纯真的信仰,那就是农信人的“草鞋精神”和“背包精神”。值得庆幸的是,像我这样的新一代农金人,都或多或少的感受到父亲这代老农信人的精神,并沿着他们曾走过的路,继续一往无前地走下去,直到永久。 利辛农商银行 李晓刚

新闻推荐

欢歌笑语庆佳节

“这是农业的嘉年华,这是农民的欢乐节、这是丰收的成果,这是文化的大舞台。在这硕果累累的金秋时节,我们迎来了第一届农民丰...

利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利辛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