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的老同学我们一直在找你

颍州晚报 2018-06-06 11:31 大字

一大早,76岁的汤传顶老人就从颍东杨楼孜出发,赶了38公里路,来到阜城东岳社区,看望79岁的老同学刘学志。

60年前,还是小伙子的他们,考上阜阳县植保学校,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同窗生涯,由此结下了深厚情谊。如今,已是古稀之年的他们,无比想念当年的同学,希望借助本报传达心声:老同学你们还好吗?我们想见见你们!

60年前一群年轻人相聚植保学校

汤传顶瘦高,比实际年龄显得年轻,思维清晰。刘学志略显老态,行动有些迟缓。对于往事,两位老人印象都很深。

“1958年,我们这些来自各区、乡的年轻人,考上了阜阳县植保学校。”汤传顶说,班里50多人,大部分是男生,分别来自口孜区、伍明区等地方。

教他们的有张经天、卢明道等四位老师。教学内容与普通中学无异,增加了农业知识,包括病虫害防治等。为此,老师常带他们去田间。

两位老人回忆,当时的生活条件艰苦,每顿只有一个馒头、一碗稀饭,几个人打一盆青菜围坐着吃,“都是十七八岁的小伙子,根本吃不饱。”

刘学志住得近还好,其他同学都是来自偏远的乡村,来回只能步行。汤传顶说,他早晨从家里出发,要走八九个小时才能到学校。有一次周末,他一路跑回家,用了4个半小时,“到家后就累孬了,从那以后再也没跑过。”

刘大个、张延成……

难忘他们的故事

“班里有个姓刘的同学个子最高,将近一米八,我们都喊他‘刘大个\’。”汤传顶回忆,来自正午的张延成,字写得最好。另外还有个来自老庙的陈庆和,从学校参军,退伍后分到鱼苗厂。

入校的第二年春天,学校安排他们下去开展农业调查。汤传顶等十多人承包了伍明等四个区。他们背着书包、带着农业资料,了解小麦病虫害、喷药等情况,吃住在区里或生产队,持续了两个多月。

当时学校禁止学生谈恋爱,但正值青春的他们还是悄悄萌生了情愫。刘学志介绍,毕业后,同学中至少有两对结成了夫妻。

其中,孙慎德和一名王姓女生结了婚,同学牛永德去给他们帮忙。“那时候连自行车也没有,都是拉架子车或抬轿。”汤传顶说,牛永德拉着架子车接亲,路上为了防止闹婚,让新娘拉着他来到了新郎家,此事在同学中成为笑谈。

为了见见老同学

他们已寻找多年

三年后,同学们毕业,各奔东西。因为交通和通讯不方便,很多人就渐渐失去了联系。

汤传顶回到杨楼孜后,在生产队干了两年,又做了20多年医生。刘学志回到东岳生产队,一直干到1998年退休。汤传顶和刘学志一直保持联系,但其他同学杳无音信。“我们一直有个想法,找老同学叙叙旧。”刘学志说,7年前,他让儿子开车带着自己,分别到利辛王人、颍东插花等地打探老同学的消息,遗憾的是,打听到的几个已去世了。

即将进入耄耋之年,两位老人对老同学的思念之情更为强烈,希望借助本报,能找到老同学的信息。市民如有这方面的消息,请和本报0558-2256110联系。

颍州晚报记者 刘培军

新闻推荐

利辛县科协科普宣传助力秸秆禁烧

本报讯连日来,利辛县科协组织人员深入到程家集镇郭湖村、程集村等地,在帮助做好三夏和秸秆禁烧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科普宣传...

利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利辛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