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坑变鱼塘, 野生鱼为乡亲供美味
刘俊生眼前的这片水域就是他努力改造的鱼塘
六旬老人再创业废坑变鱼塘
在利辛县巩店镇永昌村东头,有一片水域,河水清澈碧绿,一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废弃的坑塘。69岁老人刘俊生再创业,将坑塘变鱼塘,但与其他鱼塘不同,他养的鱼不卖给商户,只在一年三节期间卖给附近村民,让他们品尝物美价廉的养生鱼。
近日,记者来到刘俊生的鱼塘,宽阔的水域占地一百多亩,阳光照耀下,水面波光粼粼,一群白鸭在水面上嬉戏。刘俊生介绍说,一年前,这片水域没这么大,是一片废弃的坑塘,由于长时间无人打理,如同一个臭水沟,尤其是在夏季,气味难闻。
在干这个鱼塘之前,刘俊生常年在外跑工程,也赚了不少钱,但随着年龄增长,每次返乡都有一种难舍的情结,于是他决定不出去干了,在村里安度晚年。一下子闲下来的刘俊生没事就在村里溜达,每次路过这个坑塘就觉得废弃着可惜了。
“有一天,村里一个年轻人说,俺叔你改造一下那个坑塘干鱼塘算了,不仅改善了村居环境,还可以赚钱。”刘俊生说,村民的这个建议令他醍醐灌顶,并很快付之行动。
“可能是一直在外忙没歇过,回来突然闲着总感觉生活少点什么,所以一说干鱼塘,劲头很大。”刘俊生说,他把废坑租下来,又从周围租了一些地,扩大了鱼塘面积。
一年三节鱼塘开张服务村民
由原来的废坑做基础,鱼塘建设很简单,很快,刘俊生的鱼塘里就引进了清澈的河水,一批鱼苗随之撒进塘里。
与其他鱼塘不同,在开鱼塘之初,刘俊生就想好了,他只养野生鱼,只卖给附近村民,每年一年三节打鱼,其他时间鱼塘不开张。
“一开始村里人还不理解,认为我这种方式完全是赔本生意,到时候鱼再卖不掉,全留塘里,我就坚信不存在卖不出去的问题,因为附近村民都知道我养的鱼不喂饲料,只喂草,纯野生鱼,鱼大鱼好就不愁卖。”刘俊生介绍说。
果然,去年端午节,鱼塘开张,前来买鱼的村民排好几里路。刘俊生说,鱼塘生意火爆,一方面因为自己养的鱼好,另一方面因为他把鱼价定得合理,只为同乡里乡亲一起过个幸福的节日。
就这样,刘俊生鱼塘一年三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打鱼的消息附近村民都有耳闻,到节庆的时候,大家纷纷排队来买鱼。
为贫困户提供岗位助力脱贫
鱼塘共养了草鱼、鲫鱼、鲤鱼等近十个品种的鱼,刘俊生说,寒冬季节,水塘水面上一片平静,下面鱼儿们却是蠢蠢欲动,到了春节的时候,这些鱼将端上附近十里八村的饭桌。
虽然一年只打三次鱼,鱼塘收入也很可观。为了帮助村里贫困户,刘俊生主动雇佣三个贫困户,每个人的活都很轻,刘俊生只是想尽己所能帮助他们脱贫。“鱼塘平时不需要特别打理,鱼苗撒进去后,经常喂些草就行了,活本身就不多。”刘俊生说。
村里的五保户郇世界就是鱼塘的看塘人,住在鱼塘大门旁的一个小屋内,平时也没什么事,主要负责看护鱼塘,一个月500元。“看鱼塘也没有活干,平时在鱼塘里溜溜看看就行了。”郇世界脚有残疾,干不了重活,生活困难,鱼塘的工作很简单,这份工作也让他成为了每月领薪水的上班族。
(记者 丁静 文/图)
新闻推荐
王显勇展示基地里养殖的青蛙蛙声阵阵,叫出生活新希望“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如今,走在利辛县杜竹园村的青蛙养殖基地,可听不到阵阵的蛙叫声,取而代之的是基地工人乐呵呵的笑声,映入眼帘的是...
利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利辛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