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身边凡人善举谱写人间大爱 6月份亳州好人事迹点评

亳州新报 2017-07-21 09:43 大字

孝老爱亲好人王素侠敬业奉献好人张萍见义勇为好人张飞助人为乐好人刘文贵、杨秀荣夫妇孝老爱亲好人朱继侠

近日,经过亳州好人评委会评选,2017年6月份亳州好人名单揭晓,他们分别是:孝老爱亲好人朱继侠、王素侠,助人为乐好人刘文贵、杨秀荣夫妇,见义勇为好人张飞,敬业奉献好人张萍。

用爱撑起一个家

42岁的朱继侠,是蒙城县漆园办事处陈团庄村民。她既要照料因车祸致残的丈夫,还要照顾三个孩子和年迈的婆婆,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了全家人生活的希望。

朱继侠与丈夫陈志文结婚后,丈夫一边在外跑车,一边和妻子在家附近开了一个小商店,一家人的生活过得充裕幸福。

2008年冬天,陈志文遭遇车祸,致双腿骨折、眼睛失明、昏迷不醒。医生说,陈志文有可能会变成“植物人”。面对年迈的婆婆和年幼的孩子,朱继侠暗暗告诉自己,看不见没关系,她就做丈夫的眼,腿断了,她就做老公的腿,无论如何都不能让丈夫变成“植物人”。从此以后,只要是忙好店里和家里,朱继侠就给丈夫按摩,陪丈夫说话。三个月后,丈夫奇迹般地醒过来。随后,朱继侠跟婆婆一起,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让陈志文重新学会了走路。

为了还账,为了养家,朱继侠扛起了家庭的重担。每天凌晨三点,她都会骑着电瓶车去城里进货,回来后还要给丈夫、婆婆、孩子做饭。

可即使有这家小店,但是朱继侠家里的生活却也只能勉强过着。可就是这样已经有两个孩子的朱继侠,两年前又收养了同村一个孤儿,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疼他爱他。

亳州好人评委会委员张超凡点评:

上天给你一副柔弱的肩膀,你却要背负难以承受的生命之重。当爱情成为珍贵和稀缺,你用真情,演绎了一曲感动乡邻的纯情之歌。平凡的你,没有豪言壮语,却每日轮回在儿媳、母亲、妻子的三重角色置换。你成了丈夫的腿,你成了丈夫的眼。生活永远对你展现光明,因为,你点亮了心中那盏不灭的明灯。

助人为乐好人刘文贵、杨秀荣夫妇:

耄耋老党员情系扶贫攻坚

利辛县89岁老党员刘文贵与85岁老党员杨秀荣夫妇来到县委,把5万元捐给政府用于扶贫,又捐5万元作为“特殊党费”。

“这10万元钱算是我俩为扶贫攻坚事业尽一点绵薄之力。”刘文贵对县政办的工作人员说,他们老两口每月有5000多元的退休金,生活还不错,现在国家提出要消灭贫困,所以他们也要拿出一部分来支援扶贫工作。

刘文贵1990年从利辛县商业局退休,老伴杨秀荣1986年从利辛县糖酒公司退休。退休后的几十年里,家境并不富裕的夫妇俩始终不忘党员本色:老年学会慰问贫困家庭活动捐款4000元、老年公寓改造捐款5000元……社区、老年学会组织的活动他们都积极参与,带头行动、乐于奉献,发挥了老党员的模范作用。

“虽然我们也不富裕,但与那些贫困家庭相比生活条件还是不错的。”刘文贵的儿子刘武说,“父母经常教育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是党让我们过上了幸福生活。”

5万元特殊党费已通过组织部门上缴中组部;5万元扶贫款已由县扶贫局统筹安排,并将资金用途第一时间向老人通报。

亳州好人评委会委员张超凡点评:

高山不弃抔土,是以成其高。没有华丽的亮相,没有壮烈的举措,刘文贵、杨秀荣夫妇节衣缩食的十万元,谱写了行将暮年的晚歌,唱出对党、对人民、对家乡、对道德的毕生追求,开发出人间真情的源头活水。人间有烟火,平凡有大爱。

见义勇为好人张飞:

外卖小哥救人工作两不误

河流中,一名女子扑腾挣扎,似乎已经没有多少力气了。

这是6月7日,涡阳县26岁的外卖小哥张飞在县城杨庄桥头看到的一幕。当时他刚从一家餐馆取餐后准备去送餐。

“她在水里,手在动,像在挣扎,但是看起来已经没有多少力气了。”张飞说,情况危急,他把电瓶车往路边一停,就立刻下桥,没脱衣服和鞋子就徒步下水救人。

“水很快到我胸口了,我从边上一点点拽着她的手臂往岸边拉。”张飞说,快将女子拖到岸边时,他实在没力气了,就高喊着让桥上的人下来。很快,在众人的帮助下,大家一起将女子抬上岸。

原来,该女子本身患有疾病,一时冲动想跳河轻生。她被救上岸后,对自己的行为很后悔,所幸身体并无大碍。

救人后,他又穿着潮湿衣服准时将外卖送达。

亳州好人评委会委员许发夫点评:

面对水中奄奄一息的女子,不顾衣湿鞋污,他毅然做出救人之举,因为他深知生命的轻重;义举之后,不管衣湿衣干,他又及时送货上门,因为他知晓“食人之禄”,须“忠人之事”。他,一个普通的送外卖小哥,名字却和三国时一著名大将相同,他虽没有喝断当阳桥的壮举,但其下水救人的义举一点也不逊色。让我们记住他的名字——外卖小哥张飞。

敬业奉献好人张萍:

24年坚守护理工作 宵衣旰食不求回报

张萍,女,1970年10月出生,蒙城二院护理部副主任。

自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张萍先后在儿科、内科、重症医学科工作,并担任病区的护士长、护理部副主任(主持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护理和管理经验。

护理工作永远冲在最前线,2012年,蒙城县高速路段发生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当晚11点,有29名不同程度的伤病员入住我院。接到通知的她迅速赶到医院并启动应急预案,现场安排布置各科工作重点,妥善处理伤员;同时协调血站,为一名大出血病人提供血源;指导ICU对危重伤员进行监护,及时挽救患者生命,受到各界的好评。

工作中,她不仅率先垂范,带领大家积极钻研业务,提高服务质量,而且对一线护士关爱有加,使大家能够团结一致,不断提升护理工作水平。她常说:“做了护理部主任可不是脱离一线去享福的,而是要做同事和病友的贴心人。”

亳州好人评委会委员许发夫点评:

儿科、内科、重症医学科,不管在哪科,她都宵衣旰食,奋战护理一线;不管任病区的护士长还是护理部副主任,她都是护理战线的普通一兵,哪里有需要,就会出现在哪里。24年的坚守,靠的不仅是责任,更多的是爱心。她是令人尊敬的白衣天使,给病人带去健康的福音;她甘当南丁格尔的马提灯,照亮了病人生命的舞台。

孝老爱亲好人王素侠:

聋哑妻子精心照料瘫痪丈夫

在涡阳县丹城镇白果村,聋哑妻子王素侠精心照料瘫痪在床丈夫张守连。他们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

48岁的张守连幼时在玩耍中不慎摔倒,造成大腿骨折,最终落下了终身残疾。50岁的王素侠在其13岁时因为脑炎导致聋哑残疾。

这两个苦命人经媒人说合,于1990年结为连理。婚后双方相濡以沫、互相扶持,先后生育了两女一男三个孩子。随着三个儿女逐渐长大成人,眼看着日子越来越好,可是祸从天降。张守连病情加重并于2007年瘫痪在床。后来,两个女儿相继出嫁,儿子也放弃学业到无锡打工补贴家用。照料丈夫的重担全部落在这个聋哑妻子的肩上。给丈夫端吃端喝,清洁卫生,干家务活,料理家里承包的三亩地,王素侠整天忙得团团转。

2014年的一天中午,王素侠从地里干完活回家后发现。丈夫已爬到屋外,正在拿窗户上的农药想寻短见。她赶紧冲上去夺走农药,用自己的“半语”对丈夫说:“这么多年咱们都熬过来了,你死了孩子就没有爹了,你死了我们娘俩怎么活啊。”

这样一对患难夫妻,白果村的群众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们共同伸出援助之手,有钱给钱,有力出力。有时王素侠在地里干活忙到很晚,邻居们就会把自己家里做好的饭菜给张守连送去,并帮忙照料。

亳州好人评委会委员许发夫点评:

命运似乎对她不公,十三岁时,一场病患让其成了聋哑人;后与同为残疾的爱人走在一起,爱人却又于九年前瘫痪在床。甜蜜不是爱情的标尺,艰难才能映照爱情的珍贵。她虽听不到声音,但对爱人的不离不弃赢得了别人的赞声一片;她虽口不能言,却用行动唱出了感人的爱之歌。大爱无声,真爱有情。命运对她不公,她却用责任和爱告诉世人什么是人间正道。

注:本期点评人张超凡系谯城区作协主席、许发夫系安徽省作协会员

本版图片由市文明办提供

新闻推荐

“微型党课” 注入新活力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7月诞生至今,已有96周年,党员从50余名发展到8800多万名。回顾亳州党组织的光荣历史,同样是艰难曲折、波澜壮阔.....”日前,利辛县新张集乡“微党课”正在举行,县委党校苏超老师讲...

利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利辛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