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全市首个一体化移动PCR方舱实验室 3月18日至4月7日,实验室累计完成核酸检测13万余管,对应约200余万人次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葛肇敏通讯员蒋芳芳
3月16日凌晨,全市首个一体化移动PCR方舱实验室主体落户滨医附院综合楼北侧。当日凌晨5点,滨医附院检验科杨田田等第一批医疗人员进驻实验室,进行仪器设施安装及物品准备。在随后不到30个小时的时间里,PCR方舱团队加班加点,从大件的核酸提取仪、PCR扩增仪到小件的垃圾袋,再到电脑程序设置等,团队都事无巨细地逐一准备,确保方舱实验室能够在第一时间投入使用。其间,很多工作人员的休息时间不到3小时。
3月17日建成、3月18日下午试运行……截至4月7日,滨医附院一体化移动PCR方舱实验室累计完成核酸检测13万余管,对应约200余万人次,样本最多的一天检测量达到1万余管,交出了一份足够亮眼的答卷。
疫情期间,滨医附院一体化移动PCR方舱实验室承担着滨城、邹平、博兴和高新区的全员核酸检测及对口支援工作。因为有了全体工作人员的坚守和付出,该方舱实验室启用后,大大提高了滨医附院的核酸检测速度及疫情应急响应能力,对全市疫情防控工作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实验室虽小、空间布局较为紧凑,但“五脏俱全”。和所有标准的PCR实验室一样,这里分为三个区:一区为试剂准备区,用于提取与扩增试剂的准备,配备了超净工作台、试剂冰箱以及物品放置台、振荡器、瞬时离心机等设备;二区为样本制备区,用于病毒核酸的提取,配备有两台生物安全柜、四台核酸提取仪、工作台和冰箱等;三区为基因扩增区,用于病毒核酸目的基因片段的扩增,配有13台扩增仪。各区环境相对独立、空气单向流通。
“与标准的PCR实验室相比,这处移动PCR方舱实验室就是方便灵活、机动性强,能够第一时间投入使用,承担全市的核酸检测任务。”滨医附院一体化移动PCR方舱实验室临时负责人杨田田向记者介绍。该方舱实验室严格按照核酸检测实验室的建设标准生产,在出厂前就已完成了复杂的布局,具有模块化一体成型设计、舱内分区式布局、独立的排风系统、小型污水处理设备、可视化动态压力智能控制系统。“仅需现场对接水电、填充好实验必备的仪器设备就可投入使用,因此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工期短、时效性强。”杨田田说。
在3月18日至4月7日这段时间里,滨医附院一体化移动PCR方舱实验室共有31名工作人员。从方舱筹备工作开始至平稳顺利运行,作为方舱协调人的杨田田每天的休息时间往往只有两三个小时。27名核酸检测人员每九人一队,其中一人进入试剂准备区,七人进入样本制备区,一人进入基因扩增区。每队每次着防护服进入舱内工作8小时,每天三个队三班倒。另外,实验室还配备3名舱外工作协调人员,负责后勤保障工作,分白班和夜班对舱内检测人员提供各项物资配合,以及对检测后的垃圾进行高压灭菌处理。正是因为有了他们默契、及时的配合,才保障了实验室的生物安全,他们是保质保量、及时迅速完成核酸检测工作的幕后英雄。
“这段时间,所有人都克服了长时间穿防护服的生理极限,突破了无法照顾家庭的心理极限,任劳任怨地投入工作,非常让人感动。”杨田田说。队里工作人员王蔚琛、李金玲两人的丈夫都是援青医疗队成员,为了不耽误工作,王蔚琛把上初二需上网课的儿子寄放到朋友家,李金玲把年幼的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看管;安帅、孙阵阵、宋康、任金来的妻子也都是医务工作者,为了做好核酸检测工作,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克服困难、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确保了方舱实验室核酸检测工作的有序进行。
新闻推荐
破解难题保发展 全力助推“生产热” 高新街道15个重大工程项目和规上工业企业均稳步运转
滨州日报/滨州网邹平讯(通讯员李聪报道)疫情期间,邹平市高新街道全力服务企业发展,破解企业运营难题,确保疫情期间也能“生产...
邹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邹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