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种粮大户2027个,家庭农场1176个 邹平以镇街改革引领农业升级产业转型

大众日报 2021-02-09 09:50 大字

□记者 李剑桥 通讯员 高雷 报道

本报邹平讯 邹平市积极推进镇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通过科学设置镇街机构,明确职责定位,优化职能运行,引导农业升级产业转型,打造乡村振兴“制高点”。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各镇街坚持融合发展,做好产业引领和服务,充分发挥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职能作用,引导小农户将分散的土地向家庭农场、种粮大户适度集中。全市土地流转面积由16.4万亩增至58.3万亩,亩均增产10%、增收200元以上,累计培育种粮大户2027个、家庭农场1176个,同时,大力发展农机合作社、土地托管等社会化服务,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94%,小麦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9%。

为了从品质上提升水平,邹平市与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开发了智慧农业平台,包括“慧种田”农业服务和“e田科技”农机服务两大平台,从而实现智慧升级,实现农情“天上看、云里算、掌上管”目标。

明集镇依托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创新设立“新型职业农民之家”。近6万亩耕地整建制流转给辖区内298个种粮大户,建成家庭农场135个,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87家、大型农资合作社3家,“新型职业农民之家”成为农民群众接受培训、交流技术、推介产品的阵地。

邹平市合理确定镇街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通过考核引导、职责定位等方式将镇工作重心转到做好发展规划、推进产业升级上来,科学设置经济发展办公室,充分发挥乡村振兴办公室作用,按照“依法下放、权责一致、能放即放”的原则,通过委托方式将镇街急需管用且能有效承接的行政权力列入放权目录,有效激发镇街活力。

坚持向深加工要效益。“一粒玉米”生产出玉米油、淀粉、葡萄糖、果糖、饲料等十几种产品,附加值实现倍增。全市玉米深加工能力达400万吨,居全国第一,打造了2家上市公司、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产品医用葡萄糖占全国市场的80%,玉米精深加工产业基地获批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

坚持以工补农,以工惠农。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04家,辐射带动近20万农民走出农田、进入车间、就业增收。

新闻推荐

西董特色采摘带火乡村旅游

滨州日报/滨州网邹平讯(通讯员宋大伟张明军报道)邹平市西董街道南石村的大棚火龙果,当下正值成熟期,一颗颗硕大的红色果实悬...

邹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邹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