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董大马峪:“红色小延安”旧貌展新颜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刘志勇田中岳通讯员张伟宋月明
在邹平市西董街道辖区内的上白山中坐落着这样一个小村庄,它位于一道狭长山谷的尽头,三面环山,隐蔽险要,沿着谷底的河道,是唯一一条进出村庄的路。据县志记载,这个名为大马峪的山村是在明朝洪武年间由从直隶逃难而来的马姓村民所立。马姓村民的先祖们不可能想到的是,他们立村所选的独特地形,在几百年后的20世纪、21世纪,因为时代巨变、际会更迭,使小山村演绎出了既波折起伏又轰轰烈烈的故事,让小山村有了不一样的历史,也有了不一样的未来。
闻名渤海老区的“红色小延安”
1937年末,爱国知识分子、长山中学校长马耀南领导组织了抗日武装起义,成立了山东抗日救国军第五军,后与马函三领导的抗日游击队汇合,创立了著名的长白山抗日根据地。在长白山周围、胶济铁路沿线一带,与日寇激烈战斗,打出了赫赫声威。
大马峪村处于长白山抗日根据地的腹地,因为其隐蔽险要的地形,这里驻扎过不少党的重要机关和八路军部队,长山县委办事处、县公安局、兵工厂、野战医院、被服厂、抗日小学等都驻扎于此,在渤海地区被誉为“红色小延安”。同时,大马峪还是连接鲁北渤海与胶东解放区去往鲁南、临沂解放区直到延安的主要交通要道,曾成功护送许世友、徐向前、马千里等军政要员或者机密文件、革命资金等重要物资,因此又有“红色走廊”之称。
大马峪村民不但积极参军走向战场,还相继建立起农救会、妇救会、儿童团,不论男女老少,全力投入到抗战大业之中。抗战期间,大马峪村有40多人参加了八路军,形成了户户参军、家家抗日的局面,涌现出了全家抗战的“一门三英”、夫妻双双参军的“抗战伉俪”、巾帼红嫂马玉珍、李兰英等拥军模范五姐妹等众多英模人物,涌现出了县团级以上的军政干部13人。
堪称“老人村”的典型穷山沟
战争期间的轰轰烈烈,为后来的小山村迎来了安宁与祥和。在这份安宁中,日子慢慢平淡,村庄的声名也慢慢沉寂。
出生于1938年,已经83岁的村民刘昆说:“我这一辈子,经历了抗战以来村里的所有历史。”他表示,解放后,村民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平安日子。1978年,改革开放后,村民的日子也跟着一天天地好了起来。但是,村里地形封闭,耕地少,耕种难,交通不便,外出赶个集都要走30里的山路,所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与山外相比,村里的经济发展渐渐落后了。上世纪80年代,村民人数为400来人,之后越来越少,年轻人纷纷走出山村,在外面打工谋生、安家落户。
今年49岁,做服装生意的村民袁娜说:“山里山外相比,因为发展落后,到后来村里的年轻人找个媳妇都难。”邹平市妇联副主席张伟表示,2018年妇联来考察村里的红色文化筹备建设党性教育基地的时候,村里几乎找不到年轻人,是名副其实的“老人村”。
声名鹊起的巾帼党性教育基地
“2018年以来,我们村可以说迎来了‘第三次’翻天覆地的变化。”刘昆说。为什么说是“第三次”?他表示,战争时期算一次,拼来了平安;改革开放算一次,过上了温饱的日子;这第三次,为村里迎来了富裕,迎来了一个更加长远而美好的未来。
2018年,邹平市县妇联牵头,与山东嘉途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挖掘大马峪村的以拥军五姐妹为代表的红色文化、红色家风、山村特色、地理风光等资源,打造了邹平市巾帼党性教育基地,以此为核心,发展党性教育、红色研学、旅游观光、生态民宿等事业和产业,并结合妇联工作按照“特色民宿+红色旅游+庭院经济”的发展模式建设了“红色小院”,带动妇女居家就业创业。自基地规划设计到建设运营,总计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已经接待党员1万余人,研学游团队5000多人,周末休闲游玩的散客更是不计其数,成为群众学习革命精神,了解革命传统的重要课堂,增强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
嘉途公司经理张尚泽表示,大马峪是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好地方,红色的故事、红色的传统给村里沉淀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大马峪也是旅游休闲的好地方,三面环山一面谷,山林、河谷、瀑布、水潭,山清水秀,而且四季分明、空气清新,各种鸟类、野生动物众多。
如今大马峪,在邹平市妇联的大力支持下,嘉途公司已经建设了不忘初心主题教育园、马营之烈士纪念园、拥军五姐妹主题教育园、军事训练拓展基地、战备洞等红色文化设施,如意居、拾月轩、济云阁、竹里馆、窑洞人家等生态民宿院落,以及将军岭、不老泉、“曲水流觞”竹林茶艺等观光休闲区。目前,嘉途公司正在规划对外招商,引入财力和智力,进一步加快大马峪的发展速度。
“红色小延安”旧貌换了新颜。刘昆老人说:“一直以来,只见村民外出打工,从来不见年轻人回村创业。但是现在变了,目前已经有5名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回了村,或者经营民宿,或者开饭店,吃上了‘旅游饭’。虽然还不算多,却是一个好的开端,好的趋势。”
就连刘昆老人自己,也在家里建了一处房子,准备把自己一辈子积攒下来的饱含历史记忆的老物件,比如抗战时期一些家用品、部分像章、军功章、革命军人家属证等,搞一个小展厅,集中展示出来,供游客参观体验。刘老笑着说:“没想到,80多岁了,还能在新的发展潮流里掺和一下,还能见到那些老物件再次焕发光芒的这一天。”
新闻推荐
魏桥创业院士研究院成立 “智库赋能、织遇未来”纺织技术研讨会同日举行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刘青博报道)12月5日,魏桥创业院士研究院成立仪式暨“智库赋能、织遇未来”纺织技术研讨会在魏桥创业...
邹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邹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