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1980年代末滨州地区十家承包制改革明星企业 纪象启

滨州日报 2018-07-12 11:07 大字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笔者进入惠民地区体改委工作。这个时候,全区第一轮企业承包结束,第二轮承包开始。在进行第二轮承包时,为了掌握情况,笔者把第一轮承包中出现的企业改革典型材料进行了整理,下面选取介绍其中10家企业。

邹平机械厂:全县第一个实行招标承包

该厂是1952年建厂的,1988年在全县第一个实行了招标承包。1989年完成产值211.2万元,比承包前的1987年增长了75%;销售收入352.7万元,增长了132%;实现利税39.1万元,增长了121%。该厂的主导产品是“春燕”牌5T—450和5TJ—50B型脱粒机。这个厂的主要做法:深化改革和加强管理,在挖掘企业内部潜力上下功夫。在企业内部,以“厂内银行”为中心,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二级核算制度,变原来单一的定额管理为工时、材料双定额管理,实行了超额累进奖励办法,使职工的贡献大小与物质利益相结合。

惠民地区燃料公司:不管何时都把用户当“上帝”

惠民地区燃料公司当时是担负着全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煤的计划、分配、调拨运转和供应的中型企业。1988年实行承包后,当年实现销售额34.3万元。1989年销售额又上升到40多万元,比承包前的1987年增长1.3倍。这个企业的做法:把经营重点放在努力开拓资源渠道上,把原料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大抓资源、保证供应上来;不管什么时候都把用户当“上帝”,狠抓优质服务,为用户服务不分份内份外;当领导就要舍得吃亏,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后来,这个企业在改革中消失了。

滨州毛巾厂:在培养和挖掘人才上下功夫

滨州市毛巾厂建于1976年,直到1983年还是一个仅有200名职工,年产值不足150万元,利税不足10万元的小厂。1984年,滨州毛巾厂实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改革给企业注入了活力。1989年与承包前的1983年比,职工人数增长了7倍,固定资产增长了20倍,生产能力提高了6倍,年产值达到3000万元,实现利税500万元,出口创汇300万元,经济效益翻了六番,并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这个厂的主要做法:改革劳动制度,在培养和挖掘人才上下功夫;改革分配制度,逐步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克服短期行为,在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上下功夫。如今,这个厂已演化成了亚光集团,成为行业支柱企业。

滨州印染厂:实行承包后主要可比指标均列全省21家大中型企业榜首

滨州印染厂是一家国有中型企业,曾是全省印染行业和工业企业中第一亏损大户。1982年到1987年共亏损达84万元。这个厂实行承包后,1989年实现利润649万元,比上年增长48%,主要可比指标均列全省21家大中型企业榜首。这个厂的做法主要是:让职工在承包中唱主角,普遍实行厂内招标聘任制,使职工参与管理的愿望变成现实;再者是进行内部分配制度改革,让利益杠杆向奉献者倾斜。这个厂承包制的推行,让企业展开了腾飞的双翼。如今,这个厂已实施股份制经营,成为著名的上市公司——华纺股份。

博兴机械厂:以科技开发为龙头,技术改造为重点

博兴机械厂是1958年建厂的县属国有小型企业。1986年,全厂固定资产净值仅有85万元,产值不过百万元,连年亏损,资不抵债,企业濒临倒闭。1987年,工厂实行了承包经营。这个厂的做法:以承包机制为动力,制定了以科技开发为龙头,技术改造为重点,配套管理为保证,统筹兼顾、优化经营为主要内容的发展战略,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到1989年,在原材料、资金、能源紧张、市场疲软情况下,仍保持了速度、效益同步增长的好势头,完成工业总产值750万元,实现利税180万元,跨入全省同行业先进行列。

滨州市第一面粉厂:把劲儿用在提高产品质量上

滨州市第一面粉厂是一个具有30多年历史的中型综合性面粉加工企业。1988年,这个厂新的经营者中标承包后,坚持走“质量—信誉—发展”的路子,把劲儿用在提高产品质量上。1989年成为惠民地区粮食系统惟一产值过1000万元,利润过200万元的企业,并跻身于省级先进企业行列。他们的主要做法:强化质量意识,健全质保体系;提高职工技术素质,强化质量监督作用;依靠技术进步,提高产品档次。

滨州化工厂:把技术进步作为承包的主要内容

滨州化工厂始建于1968年,是一个以石油化工为中心,氯碱、炼油相配套,兼有发电和供气业务的综合性化工企业。主要产品有:烧碱、盐酸、液氯、平平加、破乳剂、汽油、柴油、沥青等30多个品种,其中“幼芽”牌破乳剂API—7041和POI—2420获评省优产品。这个厂的改革做法: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经济责任制,调动起全体职工的积极性;以包促管,以管保包,包管结合,夯实基础;把技术进步作为承包的一项主要内容,不断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开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如今,这个厂已是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上市公司—滨化集团。

鲁北化工总厂:成为滨州第一个在沪上市企业

鲁北化工总厂是一个在盐碱滩上创业的企业典型。在“旱天白茫茫,雨天水汪汪”的环境里,企业发扬“黄席棚”精神,艰苦创业,终于取得了盐石膏、磷石膏、天然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三项试验的成功,填补了国家的空白。1986年,建成了我国第一套万吨磷铵生产装置;1989年完成了配套3万吨磷铵、4万吨硫酸、6万吨水泥的生产装置,这项成果参加了国家10年重大科技成果展览。这个厂1984年产值和利润仅是120万元和14万元,1989年产值和利税分别达到2000万元和400多万元。到1990年,这个厂已是有着13个分厂,职工1400名,固定资产7000万元,生产20多种产品,年产值2000多万元,创利税400多万元的中型企业。1996年,“鲁北化工”成为我区在沪上市第一支股票。

惠民县地毯厂:实现股份经营,风险共担

惠民县地毯厂是1955年建厂的县属集体企业,长期以来,这个厂产品单一,年产量仅达到设计能力的20%。到1987年,累计亏损49.2万元,成为全县“坠脚户”。1988年初,惠民县地毯厂实行承包经营,使这个长期陷入困境的企业焕发了生机,当年实现利税55.3万元,1989年实现利税103万元。这个厂的主要做法是:实现了股份经营,风险共担。他们把企业全部资产划为联社股、企业股和个人股,吸收个人资金达22万元,占股金总额的30%。企业资产有集体的一份,也有职工的一份,从而强化了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把企业的整体命运与职工的个人利益,通过股份经营的形式连成一体。这个股份制形式,在当时还是比较早的。

阳信县机械厂:摸索出一套“控效、变量、认标”责任制

阳信县机械厂是一个小型国有企业,承包前是一个资不抵债的空壳厂。1988年后,这个厂逐步摸索出一套“控效、变量、认标”责任制,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1989年后,这个厂工业产值利税分别比上年增长了61.4%和39.4%;而费用水平和综合耗能率分别比上年降低了5.2%和68%,产品合格率比上年提高了30%以上,走上了良性循环和全面发展的道路。

如今,这10个企业有的存在,有的不在,有的还成为上市公司了。但无论怎么说,我们不能忘了当年的改革功臣,如邹平机械厂的高琦,惠民地区燃料公司的初玉明、滨州毛巾厂的王延平、滨州印染厂的张可信、博兴机械厂的安家禹、滨州市第一面粉厂的丁希安、滨州化工厂的张忠正、惠民地毯厂的郝观美和阳信机械厂的张希明等。他们,不愧为那个年代的改革功臣,是滨州人的骄傲。

(资料来源:1991年改革出版社《中国企业承包实践(山东)》)

新闻推荐

邹平出台信访举报失实澄清保护办法 为实干担当者鼓劲撑腰,营造风清气正发展环境

滨州日报/滨州网邹平讯(通讯员霍伟伟报道)“想不到我夜以继日的辛劳,换来的却是一纸举报!”时隔半年,想起自己曾被诬告的事情,...

邹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邹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