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信牛好大胃口,一年吃掉47万亩秸秆 秸秆过腹增值,实现了种养循环

农村大众报 2021-12-22 15:15 大字

农村大众报阳信讯(记者孙成民通讯员魏君钰梅贵姣)作为全国肉牛养殖大县,阳信县规模以上的肉牛养殖场有136个,全县年存栏肉牛达27万多头。这些肉牛胃口巨大,一年吃掉了阳信县47万亩的玉米秸秆。

据了解,阳信县每年的玉米播种面积在55万亩左右。作为“中国第一牛县”,27万多头肉牛让当地的玉米秸秆处理根本不用愁。

山东省阳信万邦牧业有限公司肉牛存栏规模是1000头。这家公司在劳店镇整片流转了3000多亩地,秋季种的全是饲粮两用的玉米,全部采用全株青储的办法,转化成牛饲料。

万邦牧业总经理马宗辉说,全株青储,就是带着玉米棒子一起收获、一起青储。经过青储,玉米粒发酵,更容易被牛吸收。“根据我喂养的经验,在草料中加玉米面,吸收率在50—60%;经过发酵的玉米粒,吸收率可达90%以上。”

马宗辉说:“一亩玉米能全株青储成3吨饲料,一头牛,有两亩玉米就够吃的了。万邦牧业整个养牛场种2000亩玉米就够了。公司种植了3000多亩,留够养牛场自用的,还可以卖掉1000多亩地的全株青储玉米饲料。”

据了解,在阳信县,肉牛养殖规模较大的企业大多会流转土地,自己种玉米,全株青储,自家种的不够,再从农民手中收购。农民很愿意把玉米连秸秆带棒子一起卖给养殖企业,虽然一亩地比自己收了卖玉米粒少收入一二百元钱,可省下了雇收获机的费用和晾晒时间,而且全株青储会提前10多天收获,小麦可提前播下,利于小麦增产。

更多的中小型养殖企业则是采取“黄储”的方式——掰走玉米棒子再青储。这些企业雇用机械,帮农民收玉米,玉米棒子农民拉走,他们拉走玉米秸秆,农民不用交收获费用,他们也不拿收购费用。

阳信县畜牧兽医管理服务中心生产科科员徐凯说,阳信县55万亩玉米田中,全株青储玉米的在15万亩左右。“剩下的40万亩玉米,收了棒子后,80%的秸秆被青储成牛饲料。”他说,“这样算下来,阳信县一年有47万亩玉米秸秆被牛吃掉了,不但实现了过腹增值,还因为循环利用而更环保。”

新闻推荐

“牛贷”助“牛县”成“牛势” 阳信农商银行推出特色信贷产品,今年已为1410户养殖户提供5.6亿元资金支持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樊飞通讯员许彤彤阳信县是全国畜牧百强县,享有“中国第一牛县”美誉,肉牛年加工能力达到一百万头,形成...

阳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阳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