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后村三年逆袭成明星村 阳信县牛腾雨村是怎么做到的
牛付和介绍畜牧合作社的毛驴产业。春节一过,阳信县河流镇牛腾雨村村民刘景林就开始打理果园里的梨树。“现在一亩地梨能卖1万元,去掉3000元成本,还能剩下7000元。”刘景林今年51岁,搁在以往,只能靠几亩粮食和外出打工的收入,远没有这股干劲儿。
说起村民的变化,不得不提村党支部书记牛付和。上任三年来,在他的带领下,牛腾雨村从过去名不见经传的落后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老板回村当支书
牛腾雨村位于河流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南4.5公里处,全村70多户、370口人,耕地560亩,是个典型的农业村庄。“村‘两委’班子年龄结构老化,村干部守摊意识比较重,一直没什么集体收入。”牛付和说。
牛付和不到20岁就去了天津打工,最早卖过水果、贩过蔬菜、烤过羊肉串,脏活累活几乎都干过,后来当起老板,开始经营肉食批发和餐饮生意,买卖越做越大。
当镇上干部找到牛付和,希望他回村带领村庄发展时,他一口就答应了。“我们村以前是贫困村,村里只有一条道,有的地方连辆三轮车都过不去。其实我一直想着,有了钱一定回到家乡,改变下村里的样子。”牛付和说。
2017年,牛付和当上牛腾雨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自掏腰包给村里装了30盏路灯,让一入夜就黑漆漆的牛腾雨村亮了起来。之后他又多方筹措资金,为村里修了三纵三横六条路,通了排水沟,带领村民清理垃圾搞绿化,大大改善了村容村貌。
不过,村里的工作也不是一帆风顺。“你在天津做生意又不差钱,为什么要回村里当村支书?”刚回村时,他经常听到这样的质疑声,但他没有解释什么。
利用土地做文章
基础设施改善了,怎么带领村民致富?牛付和在土地上做起了文章。
牛付和先是把村南荒废多年的鱼塘收回村集体,组织机械、人员对鱼塘进行清淤深挖。利用淤泥将鱼塘四周整平成方,整理出土地10多亩。“经过一年的水源涵养,2019年村集体买来草鱼、鲤鱼、白鲢等鱼苗7000多尾投入塘中,2020年养鱼收入就有18万元。”牛付和说。
刘景林的梨树正是用的鱼塘周围新整出来的地。村里成立了果树种植合作社,按照“集体出土地,村民管理,收益各占50%”的模式运行。
“村集体流转了部分村民的土地,通过整理又多出20多亩。”牛付和说,“原来这都是些没人要的荒地,多出来的这30多亩地,流转出去又有2万多元的收入。去年村集体收入达到了20多万元。”
牛付和还引导村民充分利用房前屋后、闲置宅基地,高标准栽种冬青球、月季、木槿、柿子树、石榴树等2000多株,村内真正实现了“四季常绿,三季有花”,不仅带来经济效益,村居环境还得到进一步提升。
养驴成主打产业
即便地处“中国第一牛县”,即便村名中带有一个“牛”字,牛腾雨村却没有人养牛。
2019年10月,牛腾雨村成立了阳信县泰合畜牧养殖合作社,养殖小毛驴。“比起养牛,养驴投资小,风险也小,三头驴就可以顶一头牛。”牛付和说,合作社通过“集体出土地、村民入股投资”的方式吸引了20户村民入股,共计投资180万元购入“养销一体”的合同驴126头。
“去年10月卖出一批驴,纯收入17万元。”牛付和说,“第一年养,为了保证稳定,签了个合同价,价格相对低了一些。今年自己跑市场,利润应该还会高一些。”
村子的另一边,还有一处“马小户水上乐园”。“这是去年夏天刚建的,名字中去掉‘小’字就是‘驴’,也就是我们村现在的主打产业。”牛付和说,“之前这里是一片垃圾场,每到夏天蚊虫孳生。我就想着在村里弄个水上乐园,既让孩子们有地方玩,还能给村里带来收入。”
在牛付和的计划中,牛腾雨村将立足村南鱼塘、畜牧养殖基地、果树种植基地和水上乐园,打造成一个微型田园综合体,让父老乡亲们共同致富。
农村大众报记者戎宁
通讯员王洪磊刘广新
新闻推荐
整个腊月用掉3000多斤面1000多斤枣 “步步糕”,又到一年旺销时
魏连恒夫妇和他们制作的“步步糕”。1月26日,农历腊月十四,春节将至。一走进阳信县信城街道牛王堂村...
阳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阳信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