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年纪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差,孝顺可不能等 五年前,他停下工作专心陪伴九旬老母亲
日前,滨州市滨城区三河湖镇金星庙村王兴宾95岁的老母亲去世。王兴宾在老母亲生前的孝顺陪伴,是十里八乡的美谈。
母亲去世前五年专心陪伴
“老娘生前,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住的没受半点委屈,没有半点遗憾地走了,作为儿子,我感到很欣慰。”王兴宾说。
“五年前,年近90岁的老母亲身体大不如从前,精神也有些恍惚,我就做了个决定,停下来啥也不干了,专门陪伴侍奉老母亲,陪她老人家安度晚年!”王兴宾说,“我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扎上遮阳棚,带上吃的喝的穿的铺的盖的,和老娘一块出去看风景。”阳信县的古玩城、梨花节,沾化区的大高飞机场、徒骇河古道,惠民县的书会,无棣县的老县衙……凡是老母亲想去玩的、看的地方,他都想办法去了。五年,他更换了两辆电动三轮车,而他孝子的美名也是走到哪里就传到了哪里。
五年来,他抱着母亲上车下车,推着、背着母亲走走转转看看,周边各地的各种小吃名吃,甚至哄孩子的棉花糖、泥娃娃、玻璃鼓荡子都让老母亲一饱眼福、口福。“老人就是小孩子,我把老娘当小孩儿一样哄着。”王兴宾说,“不过小孩儿好哄,老孩子不好哄,一不顺心就骂你,甚至打你。烧火做饭、上个厕所都不行,看不见我,就喊就骂。晚上睡觉最让人揪心,又喊又骂,我就想办法逗老娘开心,哄着逗着才睡,瞅着老娘睡熟了,我才能睡。”
“大姐怕我累,就把老娘接到她家里,但一宿没待,我就连夜把老娘接回了家。”王兴宾说,“老娘吃饭得一口一口喂,硬了软了、凉了热了、咸了淡了都不行,伺候老娘非我莫属!”五年来,尽管其他子女也想尽孝心,但王兴宾的老娘谁也不待见。
为了照顾兄弟姐妹他终生未娶
王兴宾,三河湖镇金星庙村人,今年61岁,兄弟姊妹7人,排行老四,上边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下面有一个弟弟和妹妹。兄弟三人都没有成家,哥哥多年前因脑溢血去世,弟弟勉强生活自理,多年来,他为了照顾母亲、哥哥、弟弟和妹妹,为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一直未婚。
满头银发,一脸的皱纹,61岁的王兴宾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不少。“这些年来,家里从来就没有断过病人。父亲先是骨结核、淋巴结核,再后来是肺结核,不到60岁就走了;一个妹妹是骨髓炎,卧病在床十多年,不到二十岁也因为肺结核死了;20世纪70年代哥哥孤身一人到河北一带讨饭,多年没有音信,90年代讨饭回来,不长时间又因为脑溢血而去世;弟弟身高不足一米五,先天体弱多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家里外头都得我照顾。”王兴宾说,“那些年真是穷死了,姊妹七人只有哥哥和我进过校门,一支铅笔一分钱、一个本子三分钱都买不起,吃的都没有,哪能上得起学!”
因为穷,1978年初中毕业的王兴宾虽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高中,却最终也没能把书念下去。回家后,他给生产队干过2年保卫。土地包产到户后,他一边忙活地里,一边炸油条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后来因为他的手艺好,县城的大饭店、机关食堂聘请他去炸油条,每月有60多块钱的收入,他也因此建起了家里的第一座大瓦房。20世纪80年代末,脑子活络能干的他开始做起小买卖,赶集串乡贩卖花生、笤帚、铁锨等老百姓日常生活用品,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挣到一百多块钱,于是90年代初他又建起家里的第二座大瓦房。劳务工兴起的时候,他带人干起了劳务工,拆屋建房、割麦子、收割玉米、耕耩耙捞、装装卸卸,他啥都能干。因为心灵手巧,干活实在,不偷懒,他手底下总有忙不完的活,他也因此挣得锅满瓢满,再次翻新了家里旧房。
“王兴宾是个天生热心肠,邻里庄乡盖屋打墙,红白大事都离不开他!”已经退休的村党支部书记王兴邦这样评价王兴宾,“无论再多的钱,只要村里老庄乡有事,他也不去挣,为的就是给老庄乡帮忙。”五年前,因为帮老庄乡拆屋,他还受了伤,断了肩胛骨和肋骨,可他从来没抱怨过。
“那都是过去的事了,就不要提了,都是庄里庄乡,帮忙是应该的。”王兴宾说,“五年前,我决定停下来侍奉老娘,一点也不后悔。孝不能等啊!过去穷怕了,现在赶上了国家的政策好,下一步我还得猛劲干!”
农村大众报通讯员胡德民
新闻推荐
□记者卢鹏通讯员王洪磊报道4月7日,阳信县万亩梨园风景区内梨花盛开,阳光映照下,纯白晶莹,淡雅清香,沁人心脾,美若诗意桃花...
阳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阳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