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国,做一个追梦的农创客 农村大众报记者郭杰通讯员林世军王海鹏
知了和鸣,绿树青葱。
村南的养鸡场里,陈玉国小心翼翼地将一箱箱鸡蛋放好,才坐下来喘口气。
鸡舍在院子南边,一排排铁笼里养满了蛋鸡。一只胆大的母鸡站在鸡笼里瞪着好奇的眼睛瞅着外面;远处屋顶上的太阳能板,闪着耀眼的光。
陈玉国家住阳信县劳店镇陈家村,49岁的他和妻子马金平一起在家养蛋鸡。
“我这产的可不是普通鸡蛋,是富硒鸡蛋,要比普通鸡蛋价格高。”7月28日,陈玉国笑着对记者说,“我这个养殖大棚目前存栏蛋鸡1.5万只,日产富硒鸡蛋1000多斤,比之前养殖普通蛋鸡每天多收入2000元。”
“富硒鸡蛋比普通鸡蛋每斤贵三四毛钱。不过,饲料也比普通饲料价格高。”陈玉国说。养鸡场里除了他和妻子,还雇了同村的两个人,一个拾蛋,一个出粪。
小时候,他也曾想上学考出去。只是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太好,最后就只能打工了。“那时候,可羡慕考上学的同学了。”
考学进城的梦碎了,年轻的他有股不服输的劲儿,又开启了农业致富的梦。
1993年,他开始养鸡。一开始养的是肉鸡。那时候村里没有养鸡的,养殖技术、防病防疫、市场行情都要一点点地摸索。有一年,他养的一批肉鸡患病,死了一半多,损失惨重。
“一只肉鸡挣个三块两块,不够提心吊胆的。”几番折腾下来,陈玉国一直琢磨着,想换条路走。肉鸡生长周期只有50多天,该出栏时行情一旦不好,一点办法也没有。“做烧鸡的只要2斤重的,再重人家就嫌大不要了,只能到点就卖。”肉食鸡市场风险偏大,不是他这样的小规模养殖户能抵御的,不如改养蛋鸡。
2001年,养了8年肉食鸡的陈玉国转行养蛋鸡。一开始他也不敢多上,只养了1000多只,后来扩大到2000多只,10年后,扩展到1.2万只,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又用了3年。“不是不想多养,没地方了。”在村里的帮助下,陈玉国的养鸡场扩大过一次规模,再扩产,村里也没地批给他了。
提量,条件不够,陈玉国打起了“质”的主意。2018年,他从镇畜牧兽医站站长孟令敏那里听说了富硒鸡蛋的事,就缠上了老孟,后来,孟令敏不但帮他联系了富硒饲料,提供技术支持,还帮他联系了东营的一家超市。“一星期来拉一次,一次1000斤。”陈玉国说,儿子上大学后,他就在县城花80多万元买了一套房,“不管儿子将来回不回来,咱先预备着。”
陈玉国说,儿子替他圆了上学的梦,而他的梦还在进行中。
原来今年上半年,陈家村要进行棚改的消息传进了他的耳朵里,陈玉国就记在了心上,有空就打听,“什么时候棚改?”“怎么还不改?”“棚改后,给我多少亩地建鸡场?”虽然去年他刚投入6万多元,建了化粪池,但他却是陈家村最盼望棚改的人之一。
“新养鸡场的图纸我都画好了。”陈玉国计划棚改后,投资600万元建设一个标准化的大型养鸡场,“鸡场要由现在的5亩多扩大到20亩,生态养殖,规模也将扩大到6万只,出粪、捡蛋都是自动化。”
陈玉国对新鸡场充满了憧憬。
新闻推荐
为深入开展好“举起亮剑正风肃纪”教育活动,提升干警廉洁自律意识。近日,阳信县检察院组织干警赴鲁北监狱开展警示教育活动...
阳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阳信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