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课后服务,让老师“义务奉献”不是长法 解决“四点半难题”还需多方合力
阳信县第一实验学校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创作剪纸作品。□本报记者李剑桥
本报通讯员宁绍海刘鹏
下午下课后,阳信县实验小学进入了课后服务时间,有自主阅读、古筝、歌唱、体育等活动供学生选择,还开展了一些拓展训练。“我们结合足球进校园、戏曲进校园、围棋进校园等主题,组织了很多的社团及兴趣小组的活动,也会让学生观看合适题材的影片,提供给学生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阳信县实验小学校长李新云介绍。
小学生下午放学早,家长不到下班时间接送难的问题(被称为“四点半难题”),一直受到社会关注。山东省提出,2019年9月底前,全省所有小学(含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段)课后服务全面开展,鼓励有条件的初中参照实施。然而,课后服务如何协调各方利益,切实解决“四点半难题”?记者近日在滨州进行了采访。
放学后学生有了去处
滨州市从2017年9月开展试点,利用学校在管理、人员、资源、场地等方面的优势,在学校内开展课后服务工作。
“我下班时间是6点,孩子5点10分放学。如果我把孩子接到单位会影响工作,而课后服务很好地解决了我们家长的困难。”阳信县实验小学学生家长王新刚,很赞同学校开展课后服务。
目前,滨州全市开展课后服务的中小学校300余所,5000余名教师参与,财政投入资金1100余万元,受益学生达13万人。
滨州市的课后服务主要是两种形式:一种是“弹性离校”,按照“立足需求、家庭自愿、家长委托、学校服务”的原则,对有需求的学生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另外一种则是“延时放学”,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享受到课后服务。课后服务的内容也主要有两种:其一为“30+X”的模式,用30分钟的时间辅导学生做作业,之后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课后服务的内容;另一种方式为,每周选择一到两天集中开展社团活动,其余的时间主要用来做作业。
阳信县第一实验学校通过“弹性离校”这一形式开展课后服务,让学生基本实现了“不带作业回家”。同时,有很大一部分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社团活动,培养了课余爱好,提高了艺术素养。
“义务奉献”不是长法
放学后,老师也有家务,也要回家。开展课后服务,教师工作量加重,让老师“义务奉献”不是长法。
在惠民县辛店镇中心小学,课后服务不仅仅是下午放学后一小时,而是三个时段。“中午放学后学生基本都不回家,老师会留下来照顾学生休息,这是第一个时段;第二个时段就是放学后4:40到5:25的45分钟;另外,所有学生都乘上校车需要三个班次,超过一个小时,也需要老师陪同,这是我们课后服务的第三个时段。”惠民县辛店镇中心小学校长崔长平告诉记者。
“平时我们经常早上6点40分到校,自从开展课后服务,下午要6点多才能离校。12小时无缝隙的工作强度,非常有压力。我们也有家庭,需要照顾孩子和老人。所以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和政府的关注,给予我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惠民县辛店镇中心小学教师殷秀君说。
学校教师、管理人员的额外付出,一定程度上需要政府、社会“埋单”,而不能单纯依靠教师的个人牺牲。“我们有350名学生乘坐校车,配套三辆校车、需要八个车次,平均每辆车接近接送三趟。如果多为我们配套一辆车,就只需要接送两趟,能为老师和学生节省半个小时的时间。”崔长平说。
针对这些问题,滨州市关工委协助教育部门争取将课后服务的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解决了对教师的补助资金问题。“目前,博兴县、阳信县财政支持力度较大,分别落实经费450万元、400万元予以保障。其他县区也正在争取财政资金,为开展此项工作提供经费保障。”市关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多元兴趣需求如何满足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许多学校尤其是乡镇小学,在推行课后服务的过程中,出现了学生“吃不好“的情况。
“尽管积极性很高,但毕竟老师的专业能力有限,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兴趣需要。”惠民县辛店镇胡营学区小学校长王金堂反映。
一些学校通过与社团活动相结合、聘请辅导员等方式,让课后服务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彩。滨州市关工委发动老干部、老战士、老老师、老专家、老模范“五老”志愿者等社会力量,走进学校的课后服务时间。
“原先我们的音乐课只局限于教材,满足不了孩子们更深层次的需求。自从开展了课后服务,我们每周五都会开展各类社团活动,让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对学生们来说也是一种锻炼和提升。”阳信县音乐教师尹红霞说。
“在课后服务的时间里,我们可以写写当天的家庭作业,不会的问题可以直接问老师。我们还可以读一些课外书,参与学校组织的陶笛、合唱等活动。”惠民县辛店镇中心小学学生苏文雅说。
新闻推荐
签订工作责任书发放关爱服务卡填写入户记录表 滨州市“三步走”打通未成年人关爱服务“最后一公里”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葛肇敏通讯员王晓红冯其泉儿童是家庭的希望、国家的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为切实做好儿...
阳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阳信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