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芳:生命的最后一天,他还在为村务奔忙
?张文芳(右二)和镇领导一起走访村里的贫困户。(资料片)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管林忠通讯员李东生史洪建王洪磊
张文芳走得很突然。村民们说,他是为村里的事“累倒”的。
当天,妻子上完夜班赶到家已是深夜11点多,发现丈夫不省人事,赶紧呼喊邻居、拨打120。120赶到时,医生说张文芳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是突发心脏病。阳信县河流镇张古风村这个年仅47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019年1月8日。
众村民自发前来吊唁他们的党支部书记。不少在天津务工的村民也放下手头工作赶回来,希望送张文芳书记最后一程。很多人现场抹起了眼泪。
■生命的最后一天,他为村民取暖忙到晚上十点多才回家
村民们清楚地记得张文芳生命最后一天的日程:
上午走访全村贫困户;
下午召集全村党员召开“主题党日”活动,学习党徽的佩戴、制作和管理,缴纳党费;
下午5点,“主题党日”活动结束后,组织村里的党员和群众代表选举“最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
下午6点,与因运送生物质燃料而撞倒村里电线杆的企业进行协商处理;
随后,和办事处书记刘新国到牛腾雨村,与该村干部一起商议生物质取暖工作;
回村后,又到张立明等几户村民家中了解取暖情况;
……
晚上10点多,村民张振斌出来倒垃圾,正碰到张文芳骑着电动车从村西头回来。“他叮嘱我明天一定到村委会,缴纳取暖费。没想到我成了最后一个见到他的人。”
“之前也没听说他患有心脏病。”56岁的村委会主任张书民与张文芳搭班子多年,说起张文芳泣不成声,“他曾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自从当上村党支部书记,为大家舍小家,不辞辛苦,最终积劳成疾。”
■临危受命,他毅然放下从事多年的运输生意
2009年之前,张古风村人心涣散、发展落后。原村党支部书记年事已高,有心无力;好几年选不出村班子,村里很多工作无法开展。
2009年8月,街道在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推荐从事运输生意的张文芳担任党支部书记。张文芳顶住了家人的压力,毅然放下手里的生意,自此连续三届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直至去世。
想致富先修路。张古风村原来仅有两条坑坑洼洼的环乡路,村民出行十分不方便。修路需要钱,但村集体一穷二白。2014年,张文芳号召村民捐款集资。
“他先做自己兄弟朋友的工作,带头捐款。”村民张广新说,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捐款达20余万元。经过一年的努力,村里原来700米的油漆路变为4000多米,道路东西方向7条、南北方向2条,村民出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2015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张文芳带领党员村民清理猪圈20余个、简易牛棚10余个、户外厕所100余个;2016年农村旱厕改造,张文芳第一个推倒自家厕所,为保证旱厕质量,他跑遍阳信找到专业的施工队,统一标准为村民安装,极短时间就100%完成;2018年春节前,他联系爱心企业为村里免费安装上84盏路灯。
■带领全村在全县第一个完成土地流转试点
张古风村有196户738口人,1000多亩耕地。
“我们村年轻人大多在天津做牛羊肉生意,在家的以老人孩子居多。”张书民说,村里耕地多由老年人管理,造成部分土地荒废。村民张洪亮有两个儿子,都在天津从事牛羊肉批发,家中的10亩地平时就靠张洪亮打理,但每年秋收俩儿子就得暂停营业回家帮忙,这样来回一折腾,损失就得1万元左右,结果种地还要赔钱。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成了张文芳的心头病。2017年,张文芳偶然听到土地流转这个方式,他经过多方考察,了解到阳信县润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可以让农户以土地入股,提供从种到收的一条龙保姆式服务,实现土地集中连片经营。随后,他积极联系到公司经理张风霞,并向上级部门汇报。
张文芳在与党员、群众代表以及润丰公司多次商议后,2017年10月7日组织村民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张古风村也成为阳信县完成土地流转试点的第一村。
按照双方合同约定,农户以土地入股,实行每亩地粮食产量一级地小麦、玉米各500斤,二级地各400斤的保底政策,超出部分村民与村委会二八分成,增加村集体收入。
土地流转,实现群众、集体、公司三方受益,更重要的是解放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今,张古风村100多位在外打工的村民,再也不用操心家里的庄稼了。
2018年,张古风村土地流转模式在阳信县推广开来。
■为让群众过上干净的暖冬,有的户他跑了8趟
阳信县作为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辖属县,是山东省惟一尚未实现集中供暖的县。为打赢“蓝天保卫战”,阳信县推行生物质清洁取暖。
2018年,张文芳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成为河流镇两个试点村之一。张古风村推行的是“集中供暖”,村里安装生物质专用锅炉,通过管道将热量送到每家每户。
用生物质取暖暖和吗?贵吗?这些成为推行生物质清洁取暖工作绕不过去的问题。为取得村民认可支持,张文芳发挥农村党组织作用,召集村里的20余名党员统一思想,让每位党员包户,把安装、使用、费用、补贴等情况详细向群众说明。他先从自家二哥张文俊、侄子张俊磊工作做起,一步步推动,把自己家作试点,让群众真正体会到生物质取暖的好处。
“每户的诉求不一样,怎么让群众认可,张书记做了大量工作,上午不行下午,下午不行晚上,有的户他跑了8趟。”党员李红花说。
安装锅炉、建设管道、安装暖气片……从2018年9月底开始施工至当年11月30日通暖,张古风村用了短短两个月就让群众用上了干净省钱的暖气。期间,电焊工人不够,张文芳就到沧州去请;贫困户没钱,就为他们申请生物质专用炉具,给他们买生物质燃料单独开炉。去世前,他正忙着走访群众,收集取暖中遇到的问题,帮大家协调解决。
2014年村路整修、2015年环境整治、2016年旱厕改造、2017年土地流转、2018年生物质取暖……在张文芳的带领下,张古风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里的基础都打好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也提高了,而我们的领头雁却倒下了。”村民张新军说,“前段时间和张书记交流,他还打算春节后修建下水道、搞绿化,购买办公设施,争创文明村。可惜,这一切他看不到了。”
村民的日子过富了,张文芳的日子却过穷了。党员张振坤说,这么多年来,张文芳把全部精力花在村里群众身上,每年能赚十多万元的运输配货生意耽误了,上任前花8万多新买的货车因长时间闲置,几乎成了废铁。家里仅靠他支部书记的工资和家属在餐具厂每月2000元工资过日子,还有尚在上高中的孩子。
“当初他放下好好的生意不做,却去当这个没啥好处的村官,全家人都反对。弟弟去世后,我和弟妹捋了捋家里的账目,还欠着7万多的外债。”大哥张文德说,“现在看到村民们对他的认可,觉得他这一辈子也值了!”
新闻推荐
徐玉峰,阳信县人,2015年鲁迅文学院山东班学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副秘书长、滨州市作...
阳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阳信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