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生活之美 ◎徐玉峰
徐玉峰,阳信县人,2015年鲁迅文学院山东班学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副秘书长、滨州市作协主席团成员、阳信县政协委员、阳信县作家协会主席、《梨乡文艺》期刊主编。
生活之美,是心灵渴求所带来的感受,对写作者而言,服务于心灵的一定是对文化、文学艺术情感的缱绻,看见,不同于发现,它应当用平视、温厚的目光来交流,而交流的对象,既可以是朋友,也可以是一片云、一只飞翔的鸟儿。就像大地的博大和宽容永远不会舍弃一棵草木一样。
海德格尔说过,一个时代的语汇可以作为看待世界的视角,而且这个视角是不断扩展的,因为语言永远无法完完全全地表达原意。这就给了文学创作构思的选择以无穷的可能性,亦可以理性的看见与你平行又与生活相关的事物。
《因为孤独的缘故》是作者刘慧婷海岛系列散文的其中一篇。我尤其喜欢“孤独”这个词,因为孤独在这篇文章里,只是一种外在的表象,表象下面其实是无处不在的信息源泉。这孤独的背后,站立着军人、军人亲属,他们是一个默默坚守在偏僻岛屿上甘于奉献的群体。故事在一个人久远的记忆里发酵、流动,如雪山融化后的涓涓细流,清凉甘冽地流淌出来。作者眼中那个枯燥乏味的生活环境,每当有丁点儿新意注入,都会给平时单一的生活掀起巨澜。对新邻居到来的浓浓期待,有了伙伴后的兴奋,见面后的慌乱,动作、心理,都在极短的篇幅中充分表达出来。当读者意犹未尽,文字戛然而止。作者在结尾处更具点睛之笔,直通心灵。因为孤独的缘故,明亮又令人深思。
如果我们总是在怀疑自己的书写能力,自然写不出什么好作品。当你把看见的事物,回旋于心,在内心里温热流动,再慢慢呈现出来,不管从哪个角度切入,有真实情感的温度在,就会令人悦读。刘景新的《黄河边,那飘扬的红绸巾》,让我非常喜欢,从语言、体裁上看,这应该属于散文体的小小说,通篇读下来,发现这篇字数不多的文章,层次、背景、整体架构,都精致、清晰。一个“情”字贯穿始终,有起伏、有高潮、有真情,有值得大家深思、关注的社会问题,情感表达恰到好处,妙笔生花,点赞。不足处,语言仍需精炼。
相形之下,很多写作者仍处在努力创造自己沉迷的新思维虚构语言情节,从个人浅薄的理解上,散文的写作尤其是初写者不能一口吃个大胖子,需要去静心观察生活的细节,用心抒写出来。
《黑银的光》,是从书写人物所散发出的人性光亮来叙述的,看得出,作者孙鲁梅在追求作品的思想性,她的散文这几年越来越注重了对真善美,以及对亲情的抒写。她文字里所描述的人物形象,是一点点揭开面纱露出真实面容的。作者不做过度渲染,就是用一双对话的眼睛,把所看见的真实,或诗意的美好或人物性格的色彩,放在自然的顺序中,从作者思想的深处款款走来。
有些优美的文字是不需要过多的创意嫁接的,因为丰富的情感就是充满活力的源泉。《姥姥的雕花木窗》是无棣作者徐海霞的作品,已经出版过三本散文集的她,在散文写作方面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语言风格。文章由树到窗、由窗到人,牵动着情感线条起伏跌宕,让读者在精美的文字里领略亲情的美好。
对于文学艺术的爱,是值得每一个写作者坚守的。
个月犹在须臾间,太多的写作者留给了我太多的感动。季翠萍的勤于创作,秀荣、立新的温情文字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以后的创作中,要特别注重思想性的挖掘,一篇文字留给读者的,应该是快乐的阅读、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有意义的思考。
“看见·生活之美”,是我担任“大平原”特约编辑一个月最想说的一句话。
优秀篇目
22—25(徐玉峰推荐)
《因为孤独的缘故》,作者:刘慧婷《冬天的报告》,作者:时培建《黑银的光》,作者:孙鲁梅《家乡有条幸福河》,作者:季翠萍《靠近你温暖我》,作者:罗立新《悄然远去的吆喝声》,作者:蔡慧《我的继母》,作者:张秀勤《姥姥的雕花木窗》,作者:徐海霞《二姐》,作者:范廷伟《作品十一月十九号》,作者:藏刀《温暖在陌生的手掌流转》,作者:成娜《黄河边,那飘扬的红绸巾》,作者:刘景新《徒骇河上的鸟》,作者:赵雪松《风自故乡来》,作者:王冬良《盼雪》,作者:漠飞
新闻推荐
张志民简介:张志民,号张大石头,1956年2月出生于山东省阳信县,擅长中国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文...
阳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阳信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