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十二五”肉牛产业多项指标全国排名靠前 阳信“十三五”誓争中国第一“牛”县

滨州日报 2016-02-16 14:14 大字

县委书记马福祥率团参加第十届中国肉类博览会山东省畜牧业协会牵头举办阳信县肉牛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发布会在1月13日召开的全省畜牧业科技工作会议上,阳信县作为基层县唯一代表受邀作典型发言。这是全省对阳信畜牧业,尤其是肉牛产业多年来依靠科技支撑实现快速发展的高度认可。

肉牛存出栏量全国第六、屠宰能力全国第一,标准化建设全国做示范

“十二五”以来,阳信县畜牧业紧抓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机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资源为基础,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畜牧业为目标,围绕养殖标准化、设施现代化、管理科学化,整合科技资源,提高创新能力,加速成果转化。

2015年全县存栏肉牛27.26万头,生猪36.95万头,肉羊25.6万只,肉禽628.51万只,出栏肉牛25.81万头,肉类总产达13.64万吨。据农业部对全国县级肉牛存、出栏统计,阳信县列第六位;现有规模以上肉牛标准化养殖场130余个,肉牛屠宰加工企业76家,年屠宰能力120万头以上,肉牛屠宰能力列全国县级第一位;年加工牛皮1000万张,生产箱包200余万件。肉牛产业已成为阳信县富民强县的特色支柱产业、保持碧水蓝天的生态产业、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基石产业。

多年来,阳信结合当地实际,大力推进现代畜牧产业示范区建设,连续八年实施肉牛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先后发展了3个肉牛养殖专业化乡镇,培植了36个养牛专业村,建立了38个优质肉牛养殖基地,其中500头以上母牛繁育场4个,100-499头的母牛繁育场9个;发展省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场7个、市级24个、县级52个,2012年阳信县被评为全国农业标准化肉牛示范县。作为全国第一批肉牛信息统计监测县,2015年经农业部畜牧业司考核,阳信县统计监测信息又在全国名列前茅。

畜牧科技体系逐步形成完善,“阳信清真牛肉”整体品牌日渐响亮

持续争创名优特品牌。全县先后培育了1个中国名牌、10个国家A 级绿色食品认证、1个山东名牌、3个山东著名商标、13个无公害畜产品认证、4个全国优秀牛肉产品品牌、金奖产品5个、银奖产品4个,全国性“食安山东”畜牧示范品牌2个、全省性“食安山东”畜牧示范品牌3个。

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积极引导鸿安集团与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合作,在鸿安公司建立了“国家十二五科技计划肉牛低排放饲料配制关键技术研究示范基地”,建立了博士生流动工作站;亿利源公司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以FRID视角面向肉牛识别追溯,建立起了养殖、屠宰、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追溯系统;鑫源公司已成为山东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技术研发试验基地。

抱团参加产品博览会。为提升“阳信清真牛肉”品牌整体影响力,阳信县由县委书记、县长、分管副县长分别带队,先后组织广大肉牛屠宰企业抱团参加了第十届、第十一届中国肉类博览会、中国农产品博览会和山东省第二十九届、三十届畜牧博览会。期间,由各企业展示各自特色和产品的同时,在专区统一悬挂“中国阳信清真牛肉产业基地”标识,播放“中国阳信肉牛宣传片”,全力打造“中国阳信清真牛肉”整体品牌。

保障体系更加健全,肉牛既能“健康”成长又可“智慧”销售

为确保肉牛产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阳信县加强了保障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基层监管体系,切实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阳信县各乡镇(办)以办事处为单位,每个办事处配备1名专职防疫员、1-2名兼职防疫员,按照强制免疫和定期补防相结合的原则,切实搞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及动物饲养档案登记、养殖监管等工作,确保免疫质量和免疫效果达到100%;把饲料、兽药投入品管理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强化生产企业、经营者和使用者的主体责任,确保投入品质量安全;建立了5处乡镇基层服务站和1处刘庙产地检疫报检点,全面开展产地检疫和瘦肉精监测工作,严格执行到场检疫和瘦肉精抽检制度,确保了出栏畜禽质量安全。

强化驻场监管和岗位风险防控,率先建设阳信县动物检疫监督及畜产品质量监管数字联网平台。为全力落实广大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阳信县畜牧兽医局将部门职责主动前移,把动物检疫工作送到服务对象家门口,设立了刘庙产地检疫报检点,对进入屠宰环节的肉牛实施产地检疫和“瘦肉精”检测;建设了覆盖全县规模以上肉牛养殖、屠宰企业生产环节的数字监控联网平台,实现了对全县畜禽养殖、免疫及瘦肉精检测、屠宰、产品出库等环节及检疫监督执法过程实时无缝隙监控,同步保存数字影像档案,为出厂的每一批畜产品保存了合法有效证据;在全省率先建立起了阳信县动物检疫监督及畜产品质量监管风险防控示范点,针对全局16个业务工作岗位,分析排查出50个岗位风险点和120个岗位防控关键点,与县纪委联合出版印发了《阳信县畜牧兽医局岗位风险防控手册》,使全局干部职工在各个岗位上工作目标更清楚、责任更明确,建立了从畜牧项目审批→生产统计→动物防疫条件审查→饲料兽药经营许可→规模养殖场监管→动物检疫监督→兽医行政处罚权力运行→廉洁勤政等岗位风险防控体系。

率先编纂完成了中国阳信肉牛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5年阳信县邀请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等国内顶级专家到阳信实地考察、论证、编写出版了《阳信县肉牛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通过打造中国阳信肉牛养殖重点发展区、肉牛屠宰加工及冷链物流配送区、肉牛皮革精深加工区、生物科技研发区、伊斯兰风情小镇高效生态民族产业区5个功能园区,推进阳信肉牛产业向1000亿级产业集群迈进,唱响“阳信清真牛肉”品牌,创建全国肉牛产业示范区,全力打造中国第一“牛”县,率先实现现代化。

为龙头企业注入风险保证金,破解畜牧相关企业融资瓶颈。由阳信县人民政府存入阳信建设银行500万元风险担保金,由建设银行按照相关政策放大9倍,给予华阳集团4500万元畜牧业贷款,重点扶持其上下游关联企业、养殖大户,满足农户与企业签订供销协议中约定的生产经营活动资金需求,有效解决了龙头企业上下游订单农户融资难瓶颈,进一步助力“信用阳信”、“畜牧强县”建设。

发展“互联网+阳信清真牛肉”新业态。充分利用“互联网+”战略机遇,加快建设阳信“智慧肉牛”项目,依托山东易华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积极打造国内最大的专业牛肉产品电商交易平台,筹建中国牛文化园、阳信清真牛肉文化园,打造中国肉牛协会牛肉文化培训基地,吸纳50-80家肉牛生产加工企业集中展示营销。“线上”,对入驻企业生产过程统一落实数字化影像监管档案、产品统一使用“阳信清真牛肉”品牌、统一线上交割,并同步承接中国证券会郑州交易所牛肉期货交割地项目。“线下”实体企业集中展示经营带动电商平台“线上”营销,“线上”电子交易拉动“线下”实体经营和消费,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并承担餐饮、宾馆及商品展示、文化技能培训等功能,打造国内专业化牛肉产品交易中心,形成国内最大的牛肉产业信息集散地。

“粮改饲”种养结合成效初显,成全国畜牧行业优秀创新模式

2015年12月22日,在中国畜牧业协会三届七次理事会暨2015全国畜牧行业发展高层论坛上,由农业部畜牧业司、畜牧总站发起,中国畜牧业协会组织国内专家在全国评审出8个区域模式为“2015年度中国畜牧行业优秀创新模式”,阳信农区养牛(粮改饲)模式名列其中,并在会上宣传推介。

阳信农区养牛(粮改饲)模式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土地流转种养结合模式。2014年县政府出资租赁土地300亩种植全株青贮玉米,在鸿安牛场将130头牛分成4组,开展了黄贮玉米与全株饲用玉米青贮饲喂肉牛对比试验,试验肉牛在饲料利用率和生长速度方面表现差异显著。2015年,阳信县积极引导企业通过土地流转连片种植专用青贮玉米,使农民变为产业工人,有效促进了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探索出了“农区”养牛发展新模式。作为全国十个“粮改饲”试点项目单位之一,广富公司在洋湖乡流转土地5000亩,种植了丰乐NK718、齐单1号、齐单2号、德玉4号、鑫丰388、登海6701六个青贮玉米品种,在中国农业大学、山东省畜牧总站的精心指导下,进行了全株青贮,农业部“粮改饲”试点项目初显成效。

另一种是订单种植种养结合模式。阳信县积极引导肉牛养殖企业与农户签订青贮专用玉米种植、回收协议,促进农民在不改变土地经营权和种植结构的基础上,自愿对接企业需求,连片种植青贮玉米。由肉牛养殖企业统一提供专用青贮玉米种子和播种机械,耕地由农户管理,企业秋季统一收割回收。2015年以借箭公司为主,与农户签订订单种植协议,连片种植专用青贮玉米5000亩并进行了全株青贮,企业在农户签协议时按每亩600元保底价格预付收购款,在回收青贮时企业按实际产量结算,从而保障了养殖企业饲草供应和种植户利益,走出了农区订单种植养牛新模式。2016年,全县预计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达30000亩。 

新闻推荐

市政协委员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 民生实事顺应民心 工作谋划催人奋进

...

阳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阳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