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阳信肉牛有了“生产记录仪”

大众日报 2014-11-13 03:04 大字

□记者赵洪杰通讯员李雅芹报道

本报阳信讯养牛场里,饲养员正将饲料放入食槽;报检点内,一批肉牛正在接受检疫员检查;加工车间里,工人正将牛肉进行分割……阳信县通过设在动物检疫监督及畜产品质量监管中心内的数字化联网平台,将肉牛从养殖到加工的全部流程尽收眼底。这个今年启动建设的数字化监控联网平台,目前已将全县30%的肉牛纳入监控范围,到明年将实现全县肉牛生产全覆盖。

目前阳信全县肉牛存栏量26万头,年屠宰加工能力120万头,冷链物流配送40万吨,是天津、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牛肉产品主要供应地和辐射全国最大的肉牛养殖、加工集散地。

由于阳信生产的牛肉量大质优,在各地市场上也时常出现被假冒的现象。记者了解到,该县在源头上推进现代畜牧产业化示范区建设,先后发展起3个肉牛养殖专业化乡镇,培植36个养牛专业村,建立了38个优质肉牛养殖、繁育基地。牛犊出生后,即佩戴耳标,建立详细的生长档案,出生时间、饲养过程等都记录在案,确保每头牛都达到国家要求的生产标准,每批次产品都可追溯。肉牛在进入屠宰环节之前,都要经过严格的检疫。今年,阳信县畜牧兽医局将部门职责主动前移,在全县设立了6个报检点,配备专门人员,统一检疫标准,规范执法程序。

“在报检点,对肉牛进行严格检测后,出具农业部统一监制的动物检验检疫合格证。”阳信县畜牧兽医局动物检疫刘庙报检点的报检员马文涛告诉记者,“每个合格证都有唯一编号,由电脑联网打印,农业部随时监控。”

新闻推荐

一家鼓书院救活多项“非遗”

□本报记者赵洪杰本报通讯员林世军“山区平川,红心相映,乡亲们日夜盼望子弟兵……”4月12日,在阳信县梨花园“省农民科技状元”朱万祥塑像前,滨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阳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阳信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