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元旦假期记者通宵体验急诊室工作 一顿饭断断续续吃了个把小时

鲁北晚报 2013-01-04 18:55 大字

>>>吃顿囫囵饭都是很奢侈的事情

晚上11点45分,记者才随救护车从阳信县医院回到急诊室。只见内科诊室里,人头耸动,有发烧的、有腹泻的、有哮喘的,这些病患及家属,将吴立强医生围在中心,时而七嘴八舌,时而又静下来细听吴医生说话。

晚11点55分,从阳信接来的肺心病患者安排好住院后,司机小冯才走进值班室扶着椅子喝了口水,记者问他,怎么不坐下休息时,他回答说,“开车老坐着,站会儿才舒坦。”

小冯开救护车快有两年了,他告诉记者,前一天,也就是元旦前夕他本来不上夜班,但是快半夜了,他还是被临时抽调过来加班。他还说,有一次上夜班,他开车跑了700多公里,休息时间“满打满算”也就1个小时。

零点时刻,急诊内科诊室里的人都走光了,回家的回家,住院的住院,刚才还挤得水泄不通的房间仿佛瞬间变得空荡,主治医师吴立强赶紧趁着这功夫,上了个洗手间。

急诊室安静的光景,持续了不到5分钟,从摔伤手腕的徐女士进来后,就又复“沸腾”起来,仿佛刚才压根就没有安静过。胃疼的、高烧的、皮肤过敏的病患接踵而至。

另一边,120命令指挥系统一直没有动静,救护车司机们就闲下来了,他们打算去吃个饭。

“什么饭?还吃宵夜吗?”

“哪有那个条件呀,是去吃晚饭。”

小冯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后,转头向护士站里的几位医生和护士询问,有没有人让他带饭回来,大家都摇了摇头。

“这么晚了,去哪吃呢?”

“我们去吃路边摊,要是没人摆,就去吃牛肉板面。”

记者跟随小冯等出了急诊室,附近路边黑漆漆的,附近的小吃摊点都已收摊。我们只得赶去小冯提到的那家面馆。

那家面馆位于黄河二路渤海四路,附近的沿街店面都已打烊,唯独它还亮着灯,里面的热气不时地往外冒。同来的一位司机师傅说,这家面馆靠近某企业车间,这个时候工人们正好倒班,因此会有些生意。

就在煮面师傅刚把第一份板面下锅后,小冯的手机响了,而且铃声很大。

“接到了120命令单,黄河三路渤海六路有位孕妇有分娩迹象,速回急诊室开车前往救助。”

小冯赶忙对煮面师傅说,有事不能在这吃了,面条打包带走。

也就六七分钟后,大家就赶回了医院,等妇科大夫准备就绪赶到救护车前时,小冯已经发动了车。

另外的一名司机帮他将面条挂在一间休息室里,自己则打开塑料袋吃了起来,他说,他们几个司机,很难同时一起吃个饭,就算一起买来,也都是谁有时间就赶紧先吃。

记者再次看到小冯回到休息室动筷子吃面时,已经是1点23分。

>>>零时之后最忙碌 忙得都“忘”了困

1点31分,护士站的电话响了,有位市民咨询发烧了能否来院输液的情况。之后,急诊室大厅安静了下来,内科、外科医生也都进来护士站,坐下来拉起了呱,随后,还加入进来一位儿科医师。

2点30分左右,打咨询电话的那位市民来到了急诊室,吴立强诊断后,把病人送到留观室输液。

“怪了,我一上夜班,人就特多,八个床位现在就空着一个,12个座椅也坐了七八个输液的。”一直在留观室忙着的王玉说,登记、打针、换药、检查病情,“一住不住”。

接近凌晨3点,输完液的走了不少,留观室才稍微安静了下来。

凌晨3点半,一位中年男子眼眶受伤进了急诊室,崔守永大夫迎了上去。

凌晨4点多,一位神志不清的女士在家属搀扶下,进了吴立强大夫的内科诊室。

凌晨5点多,急诊室再一次忙碌起来,耳朵疼的小伙子、发烧的幼儿、剧烈咳嗽的村民等病患纷纷来到急诊室,吴立强、崔守永、邢娜、雯雯、王玉等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忙碌着,直到上午8点左右,同事们来换班。

和同事交接完手上的工作后,邢娜还要开会、汇报工作,直到8点50分才换了衣服回家去。

整整十五个小时,甚至超过十五个小时。邢娜说,天天就是这个样子,手忙脚乱的。

护士长商丽听到后,开玩笑说:“我们‘手忙\’可不能‘脚乱\’,在急诊上切忌乱。”

记者离开急诊室时已经上午9点,东边的阳光照了进去,挂在急诊室大厅墙上的“全省集体文明号”的牌子,被映得金光闪闪。

>>>一上班就没有休息的时间

十分钟后,外科主治医师崔守永从清创缝合室里走出来,他刚替一个额头受伤的小伙子处理完伤口。

“夜班从下午5点其实已经开始了。”崔守永大夫边洗手边告诉记者,随后,他又介绍了一下当晚急诊科的排班情况:外科诊室是他值班,而内科诊室是吴立强大夫值班,抢救室、留观室的护理工作分别由邢娜、王玉等负责,前半夜救护车司机5人待命、后半夜其中2人下班留下3人待命。

崔守永,滨医附院急诊室外科主治医师,临床工作十余年;吴立强,也是急诊内科的“老将”了,而邢娜和王玉等则都是未到30岁的年轻人。

大约到了晚8点30分,一辆救护车从无棣县接来一位心脑血管病人,之后,他们又忙着准备去阳信县人民医院接一位肺心病老人转院,医疗箱、担架、仪器、氧气瓶、登记表等都得收拾妥当。

这次去阳信安排的是“冯车”(该急诊科救护车辆按照司机姓氏标注,加以区分),即司机小冯驾驶,随车人员有:神经外科李希圣大夫、护士黄晓龙,记者也被准许随车同行,救护车于9时许出发。

由于沾化大高收费站至阳信河流路段高速路上的积雪未化,大家按照司机小冯的建议,从205国道绕道无棣大济路,到达阳信县医院时已经是晚上10点20分。在阳信县医院工作人员和病人家属的帮助下,十分钟内,大家将患者抬进救护车,并启程回滨医附院。

□本报记者  高超 

这里不曾有过假期,可是,不会缺少习以为常的忙碌和高强度。

这个战场没有硝烟,然而,他们的对手是病魔,甚至会是死神。

元旦假期,记者走进滨医附院急诊科,从晚8点到早8点,12小时通宵体验急诊室医务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

1月2日晚7点45分左右,记者到达滨医附院急诊科。因为先前的接触,科里大部分工作人员都认识记者,他们热情地招呼记者进到护士站,记者将随身带的报纸、杂志分给几个正在待命的救护车司机。

新闻推荐

天黑车速快一头撞上树

□通讯员 陈德泽 封吉伟 本报阳信讯2月16日晚8点多,阳信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事故科民警接到报警,称一辆车撞到树上了。民警立即赶往翟王环乡路现场勘察,原来天太...

阳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阳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