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算盘里有乾坤 ——张君照热衷算盘收藏
□本报记者 希彤 国锋
14年前,他敏锐地洞察到算盘收藏的历史意义和价值,不顾同行耻笑,毅然涉足算盘收藏行业。多年来,他百般淘寻,“以藏养藏”,购得算盘1000多个,并分类典藏。如今,他洞悉市场及藏品价值的眼光得到同行的认可,手持至宝,暗香独蕴。他就是滨州收藏界小有名气的算盘收藏大师张君照。
>>中国算盘历史悠久,收藏意义重大
据张君照介绍,中国是算盘的故乡。在计算机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盘不仅没有被废弃,反而因它的灵便、准确等优点,在许多国家方兴未艾。因此,人们往往把算盘的发明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提并论,珠算盘也是汉族发明创造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
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家药铺柜就画有一架算盘。由于珠算盘运算方便、快速,几千年来一直是汉族普遍使用的计算工具,并且陆续流传到了日本、朝鲜、美国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即使现代最先进的电子计算器也不能完全取代珠算盘的地位。
关于算盘的来历,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据说我国当时就有了“算板”。古人把10个算珠串成一组,一组组排列好,放入框内,然后迅速拨动算珠进行计算。古时候,人们用小木棍进行计算,这些小木棍叫“算筹”,用算筹作为工具进行的计算叫“筹算”。后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用小木棍进行计算受到了限制,于是,人们又发明了更先进的计算工具——算盘。
到了明代,珠算不但能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还能计算土地面积和各种形状东西的大小。算盘外形及做工款式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都有发展,但其框、珠结构的实用性在被普遍认可后没有明显调整。
“收藏算盘,有巨大的历史意义和经济文化效益,我会在算盘收藏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张君照说。
>>以藏养藏,杂项买卖为收藏算盘提供资金保障
经历了14年,张君照现在收藏了款式各异、年代不同的算盘已达1000多个。其中根据材质大体有15%是紫檀木、15%是黄花梨木,最多的是红木算盘,占据了70%。
采访期间,张君照顺手拿起了一个算盘,“这是2008年我在阳信县水落坡市场上花200元购买的。算盘的产地是海南省琼山县,框架是用黄花梨木做的,盘体上也有象牙镶嵌,品相也不错,可以说是一个精品。”
“现在的市场价值多少啊?”记者问。
“算盘价格日趋好转,我当年的判断得到认可。现在这个算盘的价值已经上万了。”张君照说。
同时记者得知,多年来张君照靠经营瓷器、木器等杂项买卖赚钱,用以维持算盘的收藏。“现在算盘还不到挣钱的时候,再说即便是经济价值高了,我也不一定出手。这些年来,我一直靠其它杂项的经营来维持,可以说是典型的‘以藏养藏\’。”
>>洞察市场,顶住压力搞算盘收藏
据张君照介绍,1998年,计算机等新型计算工具强势登场,并逐渐被请进了办公室,甚至走进了家庭。看到计算工具的更新、进步,张君照想到了历时2000多年的珠算工具——算盘。先知先觉的他认定,算盘会在即将到来的计算机时代受到“冷落”,这也就意味算盘很快具有收藏的意义和价值。
涉足伊始,张君照承受了不小的压力。一方面当时算盘的市场价值十分低廉。很多家庭将算盘淘汰后,就将其销毁或者扔掉。虽然算盘对普通家庭来说并不稀奇,但张君照就在当时瞅准时机,进行大量收购。
同时,张君照介绍,当时同行们对算盘这个新生藏种并不看好。“他们依据算盘当时的价值,认定短时间之内无利可图。所以他们对我这个做法都不看好。”张君照说。然而,随着对算盘历史、种类、不同款式的时代背景等项目的深入研究,张君照越发坚定了自己的收藏决心。
“收藏得越多,研究得越深入,我的认识也越广了。对于算盘收藏,没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木质鉴定基础的人还真搞不了。我就是从这个罅隙中得到发展的,这也同时增强了我的信心。”
新闻推荐
□通讯员 德泽 建磊本报阳信讯 8月6日早8点左右,阳信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城区中队民警在阳城四路纠正一违法停车的桑塔纳轿车违法行为时,发现该车牌照固封帽、...
阳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阳信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