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出炉 阳信洋湖鼓子秧歌榜上有名
□通讯员 赵文岐 李丽
本报阳信讯 6月2日,在文化部公示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阳信县推荐的民间艺术——洋湖鼓子秧歌项目榜上有名。
鼓子秧歌起源于阳信县洋湖乡张杨村,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最早叫“打鼓子”,亦称“大鼓子秧歌”、“跑秧歌”等。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后,才普遍称之为“鼓子秧歌”。
鼓子秧歌主要角色有“伞”、“鼓”、“棒”、“花”四种,这四种角色是以演员所用的道具命名的。其中“花”为女角,“伞”又分“丑伞”和“花伞”,“丑伞”多扮作老汉形象,“花伞”多扮作青年,“丑伞”中的第一和第二把伞既是演出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又是领舞者;“鼓”是鼓子秧歌表演的主力,人数最多且由男性青壮年扮演;“棒”一般由青少年扮演;“花”又称“拉花”,有“地花”(不踩跷)和“跷花”(踩高跷)之分,多由少女扮演。
目前,洋湖乡不仅将这一民俗文化继承和发展了下来,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程式和艺术风格。全乡99个行政村中,91个村拥有秧歌队和文艺宣传队。
据悉,洋湖乡曾被命名为山东省秧歌之乡、中国秧歌之乡,2009年该乡的鼓子秧歌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闻推荐
阳信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魏书辉阳信县4月10日邀请市政府党组成员、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主任、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办公室主任路军同志做了《落实 〈规划〉抢抓机...
阳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阳信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