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苦难,因为有爱,她满心阳光: 19岁的徐文超,走在春风里 农村大众报记者孙成民通讯员吴树强高士东

农村大众报 2021-03-11 14:37 大字

3月5日上午,春风和煦,阳光明媚。一群老人走在无棣县老城区,重拾往年记忆;走在新建城区,看无棣县城近些年来发生的新变化。

这群老人身边,走着的是无棣县博爱社工志愿服务队队员,他们搀扶着老人们,带老人们走进干净整洁的老街老巷,介绍着新城区的快速发展。

在这些队员中,有一个姑娘,她话语轻柔,满脸笑意,犹如身边的春风和阳光。她叫徐文超(图中穿白上衣者),今年19岁。“今天天很好,志愿服务队组织留守老人、行动不便的老人看老城,逛新城,我今天正好休班,就来了。”她说。

徐文超性格开朗,清秀的脸上总是挂着笑意。看着眼前的她,谁能想到她曾经遭受过那么多不幸和困苦。

徐文超说,她一出生,妈妈身体就很不好,不好到连生活都慢慢不能自理。爸爸上班,徐文超很小就承担起照顾妈妈和干家务的活儿。“我记不得几岁学会了做饭,也记不得什么时候学会了生煤炉子,但记得8岁就学会了给妈妈打针。”

2012年,徐文超的爸爸也病倒在床上,11岁的徐文超边上学,边支撑着这个家。放了学,她要赶快回家,把煤块搬上5楼,边做饭边照顾父母。父母都是病退职工,两个人一个月有1800元退休金。徐家住的是顶楼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屋顶漏雨,她怕雨水淋着躺在床上的父母,便爬上楼顶,用一块塑料布盖住漏雨的地方。

“在我最难的时候,香妈出现了。”徐文超说。

徐文超所说的香妈,叫郭香,今年50岁,在无棣县有多家实业,无棣县慈善义工协会也是她创办的。

2012年冬天,郭香从民政局一位入户调查了解情况的工作人员口中得知了徐文超一家的情况。她带着志愿者走进徐文超家,进屋看了一圈,就哭了。“徐文超这么小,就顽强地支撑着这个家。我决定帮助这个家,帮助这个孩子。”她说。

此后,郭香经常走进徐文超家,一同到来的,还有米面肉油、衣服和学习用品,当然还有钱。每次看到郭香来了,徐文超总是一口一个地叫着“香姨”。在徐文超眼里,郭香是她的亲人。

2016年春天,徐文超的爸爸病亡。这年秋天,郭香对她说:“你和你妈妈搬到敬老院里吧。这样,你妈妈有人照顾,你专心上学就行。”

郭香在县城接手了一家公建民营的敬老院,徐文超和妈妈搬来后,按收费标准,徐文超和妈妈一个月要交4000元的费用。郭香对徐文超说:你们一分钱也不用交。

“住进敬老院,我觉得可享福了。”徐文超说起住进敬老院时的事儿,脸上全是笑。

她会做饭,可也就是能做熟,甚至做一顿吃两顿;家里有煤炉子,可那点热量,天冷时屋内比外边暖和不了多少;家里有台洗衣机,可多年前就坏了,大小衣服她只能手洗。

“敬老院里,早饭有鸡蛋、馒头、咸菜、稀饭;午饭、晚饭都是一荤一素。”徐文超说,“妈妈有人照顾了,衣服不用我洗了,屋里有暖气,冬天太暖和了。”

搬进敬老院不久,徐文超对郭香就改口了,由“香姨”改叫“香妈”。“我有两个妈妈,一个是生了我的妈妈,一个是这些年扶养着我的妈妈。”她说。

因为要照顾爸爸妈妈,做那么多家务,徐文超没那么多时间学习,学习成绩不太好。初中毕业后,她不再上学了。郭香对她说:你去学点技术,花多少钱我出。徐文超对学个能找份体面工作的技术不感兴趣,她更喜欢敬老院和里面住着的80来位老人。不上学后,她就帮着工作人员照顾老人。

2019年5月,年满18周岁的徐文超可以参加工作了,她选择了在敬老院工作。“我不嫌老人们,他们需要人照顾。”老人们也很喜欢徐文超这个最年轻的工作人员,他们从徐文超的笑脸上,感受着幸福。

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后,徐文超做了两件事儿:一件是跑到超市里,买了郭香喜欢吃的东西;第二件事,是参加了每日一元捐项目,每天捐出一元钱,用来帮助遇到困难的孩子,虽然她一个月的工资只有2000元钱。

徐文超参加了当地的慈善义工组织,休班时,她想尽量走到需要帮助的人身边。“这些年,没有党和政府,没有社会上的爱心,我不知道该怎么才能走到现在。”她说,“因为有了这些,我看到的是阳光,我想把这份阳光传给别人,哪怕我能力很小。”

新闻推荐

发掘乡土树种,他想让杜梨花开满村头

孙成义和新买的杜梨苗。花开的杜梨。(资料图)3月2日下午3点,在无棣县水湾镇程庄村村西,48岁的孙成义穿着水...

无棣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无棣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