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乡土树种,他想让杜梨花开满村头

农村大众报 2021-03-04 15:23 大字

孙成义和新买的杜梨苗。花开的杜梨。(资料图)3月2日下午3点,在无棣县水湾镇程庄村村西,48岁的孙成义穿着水鞋,走在积雪初融的田间小路上。水鞋上沾满了泥土,可他还是一步步地迎着阳光走着,他要去看他栽满了300亩地的杜梨苗。

孙成义是无棣县西小王镇王管村人。他上职业中专时学的是林果专业,毕业后大多时间是在林业企业工作。从2013年开始,他开始关注当地已经很少的杜梨。

他查资料得知,这是中国原有的一种乡土树种,生长在山东、河南、河北、安徽、陕西、辽宁、湖北等地,耐寒、耐旱、耐涝、耐瘠薄。更重要的是,杜梨树材质致密,花纹好看,有香味,是做农具的上好木材。孙成义向当地的老人们请教,得知这种树40年前基本都被砍掉了。他于是在整个无棣寻找,找到20多棵。他想自己培育这种乡土树种,于是在程庄村西找到1000亩盐碱、低洼荒地。2017年10月,孙成义与程庄村签订了14年的承包合同。2018年春天,他进了5万棵杜梨小苗;2019年春天,他又买来了4.6万棵小苗。

小苗在生长,孙成义发现了这种树的最大缺点:刺多、刺长、刺硬,连拖拉机的轮胎都能扎透。这要是栽在村街上,扎着孩子可了不得。从2018年秋天开始,孙成义根据实生苗容易变异的特性,满地找变异植株。他找的是四种他想要的变异方向:刺长且长得快的;刺短且长得快的;没有刺且长得快的;叶色艳丽(秋天这种树有的叶子会变红)且树形好看的。而他最理想的变异植株,是没有刺又长得快的。找到一棵,孙成义便在树上挂个小牌子,小牌子写着编号。到现在,他已经找到了43棵理想的变异植株。

今年3月下旬,孙成义将从这43棵植株上,每棵剪下40个接穗,嫁接到其他杜梨树苗上。他会在这些接穗成活后,看其变异的稳定性。如果稳定,2022年春天,再从选出来的植株上剪接穗嫁接,看其变异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如果结果让他满意,那就证明他培育出了新品种的杜梨,适合在农村栽植。

“我搞了30年林木,很有信心培育出新品种的杜梨。”孙成义说。他的设想是,再过5年,他培育出来的新品种杜梨,就能栽到农村的街巷。

“用不了多久,在一些村庄,春天闻到飘满全村的花香;秋天可以尝尝杜梨那种酸甜的味道。”孙成义说。

农村大众报记者孙成民

通讯员吴树强高士东

新闻推荐

成立工作专班创新供给模式最大利企便民 无棣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域通办全省通办 滨州日报/滨州网通讯员刘云

2021年以来,无棣县行政审批服务局聚焦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域通办”“全省通办...

无棣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无棣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