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种亩收入两三百元,交给合作社亩收入上千元 算大账,这位农民包地不种地
张国娟在扬场。种了20年的地,样样农活她都很在行。6月16日下午4点,天阴得有些厉害。在无棣县棣丰街道,听着远处机器的轰鸣声,看着已经收完的麦田,49岁的张国娟心里感觉轻松,黝黑的脸上满是笑意。“收完小麦,种玉米就不是我的事儿了。”她对记者说。
两个月前,张国娟脸上却没有笑容。1140亩麦田、果树需要浇水,她心里很不轻松。4月份,在最忙的7天中,她晕倒了3次。
1997年,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才3年的张国娟下岗了。2000年,她承包了540亩荒碱地,开荒种棉。那时她对自己说:工人当不成了,就当个农民。
开荒后的地碱太大,棉花一样被碱死。好处是3年后通上了黄河水,有黄河水浇灌、压碱,地上长出白花花的棉花。2007年前后,棉花价格好,张国娟一年能挣上百万元。下岗前她月工资是900元,种地一年能挣这么多钱,让张国娟对当个农民有了信心。2007年她开始在这些荒碱地上养牛,2012年又开始养猪,有了更高的收入。2017年,张国娟又一次性流转1140亩耕地,成立了无棣绿色庄园家庭农场。
种普通小麦和玉米,一年每亩纯收益只有两三百元钱,这让张国娟很不满意。从2017年开始,她拿出一些地种黑小麦和甜玉米,又栽下100多亩杏树、桃树、苹果树。以前种普通小麦和玉米,收获后找个大户,一次性就可以卖出去。黑小麦和甜玉米要自己找销路,而且都是些不大的客户。为新产品找销路,这让她感觉时间太不够用的了。
这时,张国娟算了一笔账:自己种普通小麦和玉米,一亩地只有二三百元的纯收入。种黑小麦,产量并不比普通小麦低。更重要的是,一斤黑小麦可以卖到3.5元,是普通小麦价格的3倍多。把黑小麦磨成面粉,一斤面粉可以卖到6.5元。而如果自己不种了,让别人按照她的要求来种这些地,一亩可以挣到上千元。
可谁来帮种这上千亩的地呢?张国娟选择了技术力量强、农业机械齐全的合作社。今年5月底,她与当地一家合作社签下一份合同,内容大体如下:1000亩粮田交给合作社,种什么张国娟说了算,怎么种合作社说了算;收获后,张国娟以每斤高于当地市场价0.15元的价格收小麦,以每斤高于当地市场价0.1元的价格收玉米,并且合作社必须把粮食卖给张国娟;合作社每亩每年交给张国娟785元钱。
有了这份合同,意味着张国娟不再种地。
对此,当地人在算着两笔不同的账。一笔账是,张国娟啥也不用干,1000亩地一年可给她带来18.5万元的纯收入。还有一笔账是,张国娟自己种这1000亩地,即使只种普通粮食,一年也有二三十万元的收入,她把地交给合作社种,一年少收入五六万元钱。
张国娟也在算着自己的账。她不再种地,便有了时间和精力去开拓市场,打理那100多亩果园。收获的小麦和玉米交给她以后,经过进一步加工,一亩地一年至少有上千元的纯收入。
张国娟两眼盯着的,不仅仅是她的这1000亩地,她还有一个身份——无棣县本农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这个联合社有106个合作社,耕种着1万多亩粮田。“按我指定的品种种地,土地的收益更高,谁会不跟着我走?”她说。
为了更好地开拓市场,与合作社签下合同后,张国娟在她的家庭农场里办起了“农家乐”。
“我有千亩粮田,百亩果园,园里种着蔬菜,池里养着鱼虾,院里养着鸡鹅,还有绿树浓荫,办‘农家乐’条件太好了。”张国娟说,她办“农家乐”的目的,并不指望能挣多少钱。她的想法是,把城里人引过来,他们在这里玩得开心、吃得高兴的同时,知道了她的产品,让她的产品走上更多人的餐桌。
新闻推荐
无棣县佘家镇东道口村是个只有352口人的小村。这几年,村里路修了,树植了,花栽了。村民收入也高了,搬进了用砖、水泥...
无棣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无棣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