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化范氏家族:始迁祖是范仲淹第十一世孙

滨州日报 2019-11-14 08:40 大字

侯玉杰

根据沾化范氏族谱的记载,沾化范氏系范仲淹次子范纯仁支系的一个分支。

范仲淹十一世孙范好礼为始迁祖,其妻罗氏“称土”定居钩盘河之阳

元朝末年,社会动荡,流落在河北玉田一带的范仲淹第十一世孙范好礼,与妻子罗氏商定南逃,未及动身,范好礼竟患急病去世。罗氏秉承丈夫的意愿,偕幼子范克恭到沾化县迷马里,今古城镇迷马庄一带。

她认为此处“地滨荒海,鲜罹兵灾”,是落脚的好地方,遂居于钩盘河之阳。罗氏粗通易理,她用布裙子包土称其轻重,发现河北之土轻,河南之土重。她认为:“土重者,地必厚,地厚则泉深,泉深则流长,吾子孙百世之利也,其长食此土矣”,遂迁居河南择地安家,并亲自栽植两株槐树于门之左右,称之“吾槐及抱,而荫可满庭,是吾子孙浸炽时也”。

范好礼虽然没到沾化,但沾化的范氏族人仍然尊其为始迁祖。二世范克恭有3子13孙,子孙枝枝呈秀,日子逐渐富裕。

沾化范氏有2名进士,1名武进士,7名举人

至五世,出现贡生范彪,曾任直隶萧县县丞;六世范孖由贡生任直隶深州训导;七世范思恩由监生任云南府检校;至八世范大儒进士及第,范氏家族步入辉煌时期。

沾化范氏曾经五修家谱,康熙二十三年,时任浙江巡抚、曾任山东巡抚的施维翰应范仲亮的邀请,为范家首次修家谱作序。宣统三年,即1911年辛亥革命的当年,范氏五修家谱。

沾化范氏有2名进士,分别是范大儒、范承逊,另有1名武进士,范于殷。有7名举人,分别是:范赓、范元寀、范榖贻、范承愿、范承俊、范芹润、范象乾,另有1名武举范宏略。

根据沾化范氏族谱的统计,沾化范氏后人主要居住在以沾化县城为中心的沾化区域,少部分迁居到滨州、无棣、惠民、阳信以至于河北、天津一带,合计居住的村庄有77个。

《沾化县志》和《武定府志》记载的范家代表人物如下:

范大儒(1516~1580),字子师。少负神童之誉。嘉靖庚戌(1550年)进士。授湖广均州知州,历升副使,分巡口北,调岢岚。以边关近寇,议修滑石涧、柏杨岭为蔽。尝阅工滑石,忽传寇至,人惊走,大儒席地饮酒不动,卒无惊,众服其卓识。年逾强仕,即引疾归,舆论高之。祀乡贤。

《武定府志》中的范赓(1550~1611)。范赓,字嗣皋,沾化人,大孺子。万历癸酉(1573年)举人。授华州知州。榷采珰使恣横,赓抗礼不屈,珰衔之。适郡桀黄汉卿乘机绐珰,谓“华实有矿”,州人恐,赓坚持之。珰将谋赓,赓曰:“是不过以阻挠中我,我死,尔能独活?”遂置汉卿于法,事竟寝。罗文桥河介州与华阴间,赓询故道,浚淤塞,筑堤防雨,地悉化为膏腴。出冤狱阎崇等,毙蠹役王守库等。上官有疑狱,必以属赓,曰:“是善持法,不避恩怨者。”擢汉中府同知,执法如治华。会大计归里。子元寀己酉(1609年)乡荐第一。范赓是范大儒的儿子,范赓的岳父是无棣知名人士、吏部尚书杨巍。

范元寀(1578~1614)。范元寀,字念修。少英俊,颖异绝伦,总角补诸生,旋食饩。徐石楼督学山左,奇其文,语教官曰:“德州宋宏儒、滨州王家植、沾化范元寀,丁酉科(1597年)解额,不出此三人。”及榜发,宋果占解,王名第五,寀以策触忌,置副车。己酉(1609年),领乡荐第一。以书画名世。另,《沾化县志》还收录了一则范元寀的趣闻轶事:万历丁酉科解元范元寀,上礼部公车,偶宿染铺中,壁悬染帐,灯下取阅之。及自京回,铺门闭,询其故,曰:“某日火,毁其簿,索布者纷集,真伪莫究,苦无以应。”公曰:“吾尚记忆。”呼取纸笔,口道令书之,百无一失。范元寀是范赓的次子,其岳父是沾化李家的万历庚辰(1580年)科进士李芳。

《武定府志》中的范明征(约1621~1700)。范明征,字仲亮,沾化人。岁贡生。事亲至孝,葬祭皆准古礼。九岁通左氏内外传,读书不屑章句,以古文大家为制举之文。博涉经史,自汉唐诸儒传疏,以及濂洛关闽之说,靡不究心,而于史学尤精。会昆山徐学士元文监修史局,乃为书遗学士,大约摘齐黄之失,正张桂之罪,颂居正之功,且谓勿执己成之见,勿专责备之词,勿恂野史之谬。有齮龁阳明,目为异端者,作《朱陆异同或问》,以辨之。卒年八十岁。王阮亭为之传,称其辨学术,论史事,皆不随声附和,以取世资,可谓特立之士。所著有《天文图》《四书合发》《文庙崇祀考》《雪厓诗文集》,藏于家。范明征虽然未考取举人,但是,他的文史研究水平是当时最高者之一。他是武定府的文学大家。

《武定府志》中的范榖贻。范榖贻,号砚斋,沾化人。乾隆甲午(1774年)举人。拣发直隶令。为人刚直,不为势挫。性精察,善击断。初宰定兴,地当孔道,皇华使臣及本省大僚吏,络绎不绝。榖贻以礼接之,民不得扰。旋以言忤当事,引疾屏居。像范榖贻这种生活简朴自奉,性格刚直不阿的官员,虽政绩突出,但难容于官场。《沾化县志》记载他的结局是:“竟以失察亏帑罢弃,士民惋惜。”但是,上天不辜负好人,于是,《沾化县志》评论说:“子承逊、承愿、承俊科第鼎盛,孙曾繁衍,多知名士,佥谓沉冤之报云。”范榖贻回家后,有谢族众诗:“由来成败两相看,定论何须待盖棺。若是原情能恕我,他年史笔亦从宽。”他悉心教子读书,六个儿子皆有功名,演绎出“兄弟三举人”“父子四孝廉”“蟾宫折桂”等佳话。

《武定府志》中的范承逊。范承逊,字伯让,沾化人,榖贻子。道光丙戌(1826年)进士。始谒选得房山令,继由天津擢景州牧,旋调蓟州。其初任房山也,民趋利而悍,多以斗争酿命。承逊抚绥勘断,人心帖然,终任无上控者。又地当孔道,差务丛集,悉心经画,凡桥梁道路、饮食供帐之属,一一周密,民不扰而事举,上官称之曰能。是时,英夷骚动,大宪以其有文武才,因地在回避限内,专折奏调。接篆后,修城郭,完器械,招境内敢死之士,谕以忠义,咸感奋,愿杀敌自效者千人,民恃以安。未几,钦差会同直督驻于天津,所带中外兵逾万,连营郊外,一时,供亿之繁难悉举,又间议军务至夜分。如是者逾年。方堵御孔急,时,有传夷匪将至者,直督命拆附城民房数万间,防贼乘越。承逊闻之,夜叩宪辕曰:“是不可行也。贼未至而先虐吾民,何若俟其来而歼之?且贼必不来,津邑海口平漫,巨船不能入,炮无所施,战必不利,持久则粮绝,当无不败者。今如毁民居,变生不测,将奈何?”诸宪悟事,得已。至今民犹德之。道光元年(1821年),范承逊与弟范承俊同榜中举人,博得“兄弟同榜”的美誉。

范承俊(1796~1832)。范承俊,字友泉,号苏山,榖贻子。少颖悟,读书过目成诵,时有神童之目,未及岁入泮,宗师以玉堂相期,十八岁中副车,旋与兄承逊同膺乡荐。文名藉甚。四方从游者日众。苏敬衡、李佐贤、高贡龄、张鸣晓皆及门士,先后成进士。著有《苏山文稿》《苏山诗草》藏于家。

范芹润。范芹润,字六含。父南华早卒,伯父愚山训之,渐以成立。从韩逢伯先生游,得其指授,学益粹,由选拔膺戊子(1828年)乡荐。研究《十三经注疏》,而挹其精华,手录成帙。凡三代典章礼器,考究详明,人皆服其淹贯。著有《四书口义》《诗韵类求》《史概》,藏于家。

新闻推荐

无棣开展校园周边食品安全大整治

滨州日报/滨州网无棣讯(通讯员张海鹰郭虹报道)针对10月23日晚《问政滨州·回头看》节目曝光的校园周边食品小卖部销售“五...

无棣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无棣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