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绿色生态文明实践”系列 环境篇 全域绿化映眼帘提精神 市民生活亲自然享绿色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 孙文杰 通讯员 牛伟志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让市民抬头就见绿、出门有林荫、附近有公园,随时随地能够亲近自然、享受绿色,让广大城乡居民享受普惠的生态福利,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求富、求美、求健康的愿望”这是滨州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最终愿景。以十年林水会战为基础,近年来,滨州已建成了覆盖城市、郊区、村镇,连通道路、水系、农田的森林网络系统,实现了映眼帘、提精神的生态效果。
184万亩新增林地释氧可供滨州人呼吸一年,涵养水源相当于一座3亿立方米巨型水库,年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量高达137.5亿元
2008年滨州实施“林水会战”以来,新增造林面积184万亩,全市林地面积达到299.3万亩,林木覆盖率增长9.2个百分点、达到30.84%,城区绿化覆盖率39.58%,人居环境得到了持续改善和提升。
2018年随着全域绿化工作的推进,滨州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同时,大力推进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和省、市级森林乡镇、森林村居,让森林走进更多的城镇、乡村,让更多的居民生活在森林的怀抱中。截至目前,全市有7个乡镇成功创建为省级森林乡镇,省级森林村居90个,市绿化委员会命名滨城区滨北街道办事处等30个镇(乡、街道)为“滨州市森林乡镇”,命名滨城区滨北街道办事处瓦屋邢村等200个村居为“滨州市森林村居”。同时,命名怀周生态林场等25个生态林场为“滨州市市级生态林场”,命名艺迈乡村林场等10个乡村林场为“滨州市市级乡村林场”。
299.3万亩林地在起到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生态保护作用的同时,就像一个巨大的氧吧持续不断地改善着滨州的空气质量。根据2018年完成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数据测算,仅十年林水会战以来滨州市新增的184万亩造林,每年就可以固碳44.6万吨,吸污降尘152万吨,释氧119.3万吨、可供全市人民呼吸一年,涵养水源3.2亿立方米、相当于修建了一座3亿立方米的巨型水库,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量高达137.5亿元。
森林覆盖率不断提升给滨州带来了另一种景观——鸟的天堂。鸟类作为生态平衡链上的重要一环,其数量和品种的丰富,是一个地方生态环境好坏的直接体现。这些年,在滨州“低头见绿荫,抬头见鸟飞”成为每一个人的切身感受。据统计,我国目前记录鸟类1329种,滨州发现记录的鸟类有254种,其中有白头鹤、丹顶鹤、白尾海雕、大鸨、中华秋沙鸭、白鹳国家一级保护6种,斑嘴鹈鹕、大天鹅、小天鹅等国家二级保护40种,省级42种。长江流域的八哥、棕头鸦雀、震旦鸦雀北迁至滨州成为了居留鸟,在滨州过去不多见的喜鹊、斑鸠等增多,戴胜、黑水鸡等成为常见。
林路、林水、林田、林城、林村相依相拥,滨州四季景色变幻各异美不胜收
滨州以林水会战为抓手,突出绿色通道、水系绿化、“四位一体”农田林网、城市近郊森林公园、村庄绿化、万亩生态林场等建设工程,坚持“点线面”结合,近十年来建设绿色通道2476公里、农田林网219万亩,尤其干线道路、大型河流干渠等绿色通道实现了绿化“全覆盖”,城区街道的树冠覆盖率达到25%,滨州大地林路、林水、林田、林城、林村相依相拥,一年四季景色变幻各异、美不胜收。
林路相依,绿连道通车行畅。滨州以24条干线道路绿化为重点建设沿线景观林带,按照高速公路每侧宽150米、国道每侧宽100米、省道和铁路每侧宽50米的标准,做好长深高速、荣乌高速、济青高速、济滨东高速、滨德高速、205国道、220国道、大济路、广青路等道路绿化提升,实施骨干道路重要节点靓化工程,道路与外市交界处、出入口等重要节点,通过乔灌花草高低错落、常绿树和彩叶树与落叶树种的合理搭配,达到“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绿化效果,并沿县乡级公路每侧建设20-30米宽的绿色生态林带,有效改善了全市路域环境。2019年,滨州又全面启动济青高铁、滨海快道等绿化工程,对205国道31.6公里、长深高速23.5公里、济滨东高速81.4公里进行高标准绿化提升,投资1.2亿元把滨惠大道35公里建设成了贯通滨州城区的园林式景观廊道。
林水相映,绿扩彩染双倍浓。滨州大力实施水系绿化工程,在沿河流干渠两侧适宜绿化地段,按照大型河流、干渠单侧林带宽度不低于100米,一般河流、支渠单侧林带宽度不低于50米,小型河流、斗渠单侧林带宽度不低于30米标准,重点实施沿黄河、小清河、马颊河、德惠新河、秦口河、徒骇河、潮河、西沙河等大中型河流和南水北调引水渠、簸箕李、白龙湾、小开河、韩墩、张肖堂、胡楼、大道王、道旭、打渔张等干渠绿化,逐步构建完善了水系生态安全屏障。同时,对库容500万立方米以上的30座大中型水库,环水库建设宽度为100-200米的大型生态防护林带,造林1.5万亩,有效保护了水源地安全;在沾化、无棣、北海经济开发区境内,沿防潮大堤内侧,建设宽200米的沿海防护林基本林带和沿海防护林,绿化总长度240公里,造林面积10万亩。
林田相偎,绿网铺金粮丰饶。滨州结合小农水、农业开发等工程大力实施标准化方田林网建设,网格控制面积在200-300亩,以乡土树种为主、主副林带搭配,在主林带每侧栽植2-3行乔木,副林带每侧栽植1-2行乔木,四周闭合,林相整齐。林水会战十年以来,滨州新增农田林网面积177万亩,总面积达到219万亩,农田林网既形成了绿色景观带,又极大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促进了乡村振兴。
林城相拥,绿围城润民居宜。滨州按照宜林则林、宜景则景的原则,实施建设环城绿化林带、环乡镇驻地绿化林带、环村庄绿化林带等绿化工程。在主城区沿城区周边环城道路(水系)建设环城森林公园和环城绿化重点片区,打造“种类丰富、配栽合理、造型雅致、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生态和谐”的环城生态游憩系统;在各县(市、区)以环城森林公园建设为目标,沿环城道路、水系先行建设宽度不小于200米的环城林带;在各乡镇环乡镇驻地建设宽度50米以上的绿化林带;结合生态文明村建设,建设20-30米宽的围村林,并充分利用“四旁”和其他空闭地见缝插绿。结合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滨州进一步突出抓好城区增绿增靓工程,重点对城区街道、公园绿地、居住小区、单位庭院、城乡结合部等进行绿化提升,确保到2020年中心城区及各县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以上。
快速推进湿地保护体系建设,保护面积达到264.48万亩,建设国家和省级湿地公园17处
滨州有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等共4类9型,湿地资源总面积17.63万公顷,居全省第4位。近年来,为切实恢复湿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把“湿地添绿”纳入全市“林水会战”重点工程,快速推进湿地保护体系建设,全市湿地保护面积达到264.48万亩,湿地公园总面积12567.51公顷,逐步发挥出湿地维持生态平衡、净化水质、蓄洪防旱、增加碳汇、调节气候等重要作用。
目前,滨州共建有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引黄济青渠首鸟类县级自然保护区1处;黄河岛、麻大湖、小开河、秦皇河国家级湿地公园4处;滨城区三河湖和白鹭湖、惠民县月亮湖和刘黄沟、阳信县白杨河、无棣县饮马湖和秦口河、沾化区思源湖、博兴县打渔张双台、邹平县黛溪河、滨州高新区打渔张新河和龙江、滨州北海13处省级湿地公园。湿地植物达到74科198属301种,湿地鸟类达到16目38科210种,国家I级保护鸟类有东方白鹳、大鸨、丹顶鹤、中华沙秋鸭等7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35种。
滨州正确处理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按照“保护优先、科学修复、稳定面积、适度利用”的方针和“林业牵头、综合协调、分部门实施”的原则,以水系疏浚、生态补水、污染控制、植被恢复、栖息地生境恢复保护为重点,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狠抓湿地规划建设,编制了《滨州市“十三五”湿地保护工程规划》,确保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的整体性、科学性和前瞻性;将湿地保护及湿地公园建设等列入林水会战重点工程,采取每季度定期检查、重点抽查、集中检查等相结合的方式,督导各县(市、区)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建设力度,确保湿地资源或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与恢复;在经济条件不很宽裕的情况下,滨州对湿地建设管理工作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全市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投融资机制。
滨州严格对湿地的利用监管,强化湿地宣传教育,社会公众湿地保护意识不断提高,保护湿地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主要建立了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按照“先补后占、占补平衡”的原则落实湿地面积总量管控,对涉及征占用湿地的所有建设项目依法从严审批,确保湿地面积不减少,湿地资源不退化,全市湿地资源不发生非法占有和流失;在每年“世界湿地日”、“爱鸟周”、“野生动物宣传月”期间,通过多种媒体和丰富的形式,大力宣传湿地的功能效益、湿地保护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相关要求,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湿地建设管理工作,推动湿地的保护与修复向健康发展。▲中海秋色美如画赵利军摄影?生态湿地麻大湖李健生摄影▲湿地秋色张跃摄影▲新立河两岸美如画王健摄影▲山村画卷张俊梅摄影▲秋色袭龙生摄影
新闻推荐
滨州日报/滨州网无棣讯(通讯员张海鹰文学峰报道)10月22日,无棣县对柳堡镇30名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8名省定贫困村...
无棣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无棣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