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台是黄河三角洲地区颇具传奇色彩的历史文化遗迹,与秦台相关的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黄河三角洲地区与秦始皇相关的土台遗迹众多,多以秦始皇台、秦台、秦始皇望海台等名称

大众日报 2018-03-01 01:33 大字

《无棣县志》录无棣古八景图秦台出土的陶器残片■沧桑齐鲁

□本报记者陈巨慧

本报通讯员杜秀峰韩静

无棣县西小王镇存有一处秦代历史遗迹——秦台,即秦始皇期盼长生不老仙药归来的眺望处。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海丰县志》载:“秦台在县东北九十里,相传秦始皇遣徐福入海求神仙不返,筑此台望之。”如今,秦台遗址早已被岁月侵蚀风化成矮矮的土岭,逶迤在苍茫的原野之上。历史的尘埃剥夺了她的繁荣,岁月的风沙早已掩蔽了她容颜的靓丽,但散落土层荒草间的陶片、瓦砾、箭镞,仍然在诉说着沧海桑田、往事变迁。

岁月沧桑话秦台

西小王镇位于无棣县的东北部,自古就有种植棉花的传统,是鲁北地区最大的棉花生产购销基地,无棣县的枣棉之乡,有“锦棉小镇”之美誉。在县域东北乡这片肆意生长着棉花、玉米、大豆、高粱的广袤原野上,有着厚重的千百年蕴藏积淀,历史人文古迹、典故传说。

1964年,无棣西小王镇王家坟村出土了一件磨制石铲,扁长形,平顶双面刃,刃呈弧形,顶部中间有一圆孔,由青石磨制而成。经考证,石铲属于新石器龙山文化时期。这一珍奇的发现揭示证明:在无棣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就有东夷土著氏族部落在此过着农采渔猎生活,创造着无文字记载的人文史。

秦台的具体位置就离磨制石铲的出土地不远,位于西小王镇政府驻地东北方向25公里处,相传是秦始皇东巡,派徐福入海求仙,登高眺望海上徐福船队的土台,也称秦始皇台,简称秦台。

秦台是黄河三角洲地区颇具传奇色彩的历史文化遗迹,与秦台相关的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黄河三角洲地区与秦始皇相关的土台遗迹众多,多以秦始皇台、秦台、秦始皇望海台等名称出现。而无棣秦台作为无棣古八景之一,在古时便已扬名,吟咏秦台的诗文也见于各种方志文献中。无棣八景图始见于清康熙九年版的《海丰县志》。清道光岁贡生李异据景观写诗,至1925年修志时,又以诗配画的形式,把“八景”搬入了《无棣县志》。“秦台眺望”之诗云:“缥缈三山不可通,茫茫大海望无穷。祖龙已作神仙死,空有荒台宿草中。”《无棣县志》载:“相传秦始皇遣徐福入海求神仙,筑此台以望之。”其台,北临朱龙河,南依小米河,西仰碣石山,东俯渤海。登临极眺,旷莽浩渺,时而沙鸥联翩,悬帆幢幢;时而淡烟薄雾,浪奔涛涌;时而琼楼玉阁,东水马龙;时而仙姿绰约,飞袂杨帆。

实地寻访秦台古迹是在一个秋日的午后,车子在平坦的柏油公路上飞速行驶,映入眼帘的都是墨绿色的棉田,几百亩连成一片,犹如绿色的海洋,盛开着的棉花恰似一朵朵细碎的浪花。湛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毫无瑕疵的白云,在秋阳的怀抱里略显羞涩。远处的枣树上浮动着一层金灿灿的颜色,逆着光线看原野上的羊群也泛着金光,煞是好看。

宋代《太平寰宇记》中说:“无棣有蒲萦台,始皇东游海上,于台萦莆系马。今犹有蒲似水扬而劲,堪为箭。”据此推测,在北宋以前秦台尚高,周匝萦蒲且相当茂盛。

当车子在一大片棉花田的地头停下来时,除了一望无际的棉田和远处疯长的柽柳,哪里还有台子的影子?眼前的秦台是一条逶迤在绿色原野之上的矮矮土岭,水势滔天的秦口河亦退却在五公里之外,全无了清代诗人张廷翰咏诵《秦台》的诗句“高台凌空翠,樵路平如砥。上蒙千尺松,下接万里水。不见徐市还,但闻祖龙死。落日无人行,白鸥接翅起”描写的万千气象。

一位叼着烟袋劳作的老人告诉我们,他小的时候,这里还是很高的一段土岭,上面有酸枣树、柽柳荆条、黄须菜、蓬蒿,都长得一人多高,经常有黄鼬、野兔出没。在附近,他还拾到一些铜钱和陶器的瓦片。

老人指着脚下的土岭说:“这是秦台最高的地方。经过无数次的海潮侵袭,加上人们取土填洼,平整土地,那么大的高岗子说没就没了。好在,这几年镇上重视,不允许再动这里的土,才保存下来。”

伴随着老人的讲述,一幅画卷在脑海中徐徐展开。一览无余的沿海滩涂上云起云落,浩瀚的大海边凌空筑起一个突兀高大的天子望海台。皇帝出行,惊天动地,旌旗猎猎,銮舆生辉,随从车马,绵延数十里。皇帝登高振臂一挥,众臣子匍匐地上,三呼万岁,何等威风。

徐福求仙东渡海

无棣濒临渤海西部海岸线,人们时常看到海市蜃楼自然奇观。古时候,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无法解释这些自然现象,就把这些归结为神仙显灵,于是就有了许多海上神仙显灵的神话传说。

史料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商鞅变法时极力反对的各学派、人才都纷纷来到秦国,各种迷信盛行,其中黄老道家、阴阳家,他们综合儒、法、道诸家的学说,提出所谓“五德终始说”,尤其得到秦始皇的信任。同时儒生方士们又说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岛,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有“不死之药”,服后便可“长生不老”。秦始皇听了都很动心,幻想成为“长生不老”的神仙。始皇二十八年,齐人徐福等上书海上仙境之事,秦始皇于是派他征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秦始皇于二十八年至三十一年(公元前219-公元前215),连续到东方沿海、江淮流域以及北边等地巡游,所到之处,无不刻石颂其功德。由此在燕国、齐国一带近海地区,出现了许多以追求不死成仙为业的神仙方士,后演化为“方仙道”,在秦汉时期活跃一时,系后来道教的前身之一。

无棣古时属燕南、齐北,是神仙方士最活跃的地方之一。燕昭王时期,为了齐人方士邹衍方便求仙,在燕国南部海边筑“碣石宫”。秦始皇曾派燕人卢生、韩众、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

徐福东渡的启航地,在我国有不少地方都有争论,可以说从渤海辽宁沿岸到东海广东沿岸的港口都有。许多学者认为他的启航地分为两条,一条是在北方,一条是在南方。关于徐福东渡的有关祭祀寺观、纪念建筑等,大约有十处。

古代文献及民间传说中称为秦台遗址的,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共有四处:“一是无棣县碣石山(马谷山)东南、秦口河之西的秦台遗址,二是阳信县秦家村的秦台,三是滨州滨城区秦皇台办事处的秦台,四是东营利津城西的秦台。”

无棣文史专家任连巨依据《史记》《汉书》《禹贡碣石考》等史料专著,提出“徐福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并非一去不复返,一下子渡到东瀛繁衍生息去了。始皇二十九年,即徐福入海的第二年,秦始皇第二次东行郡县。始皇复巡游海上,“登之罘,刻石”,“至琅琊,过恒山,道上党入”。秦始皇满怀希望地来取不死之药,可是听到徐福等的报告却是“船交海中,皆以风为解”,曰:“未能至,望之见焉。”秦始皇空手而归。

始皇三十二年,秦始皇第三次东巡,“游碣石,考入海方士”,“刻碣石门,坏城郭,决通堤防”,“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使韩众、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

此时,秦始皇对徐福五年来的求仙活动产生怀疑,认为“其中有诈”。又派“燕人卢生”,是对“齐人徐福”产生了不信任感。

始皇三十五年,燕人卢生求药不得,与侯公相谋逃跑了。史料载:“始皇闻亡,乃大怒曰……今闻韩众去不报,徐福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使御吏案问诸生“坑之咸阳”。有专家对此的解释是:徐福入海求仙,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始皇心里已感到受骗,于是命令御史案问诸生,互相揭发牵连四百六十余人。秦始皇下令把他们都在咸阳活埋,这就是著名的“坑儒”。也有学者认为《史记》记载秦始皇坑杀的乃是术士,并不是儒生。但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坑杀的人“皆诵法孔子”。史料记载,徐福在这次“坑儒”事件中幸免,继续求仙行骗。

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携少子胡亥第四次东游。“并海上,北至琅琊,方士徐福等入海求药,数岁不得,恐谴,乃诈曰: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愿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弩射之”。“至之罘,见巨鱼,射杀一鱼,遂并海而西,至平原津而病”,“崩于沙丘平台。”

徐福恐获罪,这次不“以风为解”,而编造大鲛作梗的谎言。幸而秦始皇在烟台一带见到了大鱼,并射杀一只,才免于追究。

此次出行,秦始皇到平原津得病,到沙丘病死,年仅50岁。

根据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不仅秦始皇到过碣石,在其死后,其子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春,东行郡县,李斯从,到碣石,并海,南(历泰山)至会稽”。秦二世刚即位,便东行郡县,直奔碣石,或因碣石一带仍有“天子之气”,或想把始皇的求仙活动继续下去,或因求仙药不得导致始皇五十而崩,对徐福等大兴问罪之师。秦始皇驾崩,徐福料定大祸临头,带数千童男童女,率庞大的船队在碣石山下起锚,扬帆远航,从此一去不复返。秦二世到碣石时,人去城空船无影踪,徐福求仙活动到此告终。此后,史料中再没有提及徐福。

从始皇二十八年“齐人徐福等上书”,到始皇三十七年方士徐福等“恐谴,乃诈曰”,徐福为始皇搞求仙活动持续了十年之久。

无棣县埕口镇驻地向东北方向约30公里处,有一座完全由贝壳堆积而成的岛屿汪子岛,又名“望子岛”。相传徐福率童男童女渡海求取仙药,即从此处起程。那些童男童女的父母,朝朝盼子归来,遂奔波于此,翘首东望,望眼欲穿,故曰:“望子岛”。后沧桑变迁,望子岛几度兴衰,成为渔民躲避海潮、寄存货物的渔家海堡。又见四周水洼成片,芦苇连天,渐渐叫起“汪子堡”“汪子岛”来。

唇耳之间“活着”的传说

岁月流逝,即使一切化为烟尘和乌有,但是秦台的很多历史还“活着”,活在那一段荒芜的遗址间,活在一代代当地人的口口相传里。

“要想瞧美人,泊头到辛集”,这是流传在鲁北无棣一带的民谣。泊头、辛集原是无棣县的两个乡镇,因姑娘长得漂亮出众而闻名遐迩。辛集现已划归河北省海兴县。

传说当年,秦始皇派方士徐福带千名童男童女去海上求仙,寻不死之药,徐福奉命从全国各地挑选了长得好看、聪明伶俐的童男童女各500名。徐福渡海前把这些童男童女集中在两座新筑的城里,一座是童男居住的“千童城”,另一座是童女居住的“丱兮城”。

丱兮城位于秦台之西北几十公里的地方。据说城门口有士兵把守,平时童男童女只能待在城中接受出海前的严格训练,不得出城半步。

徐福入海求仙历时十年之久,起初几次因海上风大浪高,东渡都未成功,好多船工、水手和童男童女还白白搭上性命,剩下的童男童女非常害怕,渐渐动了逃命的念头。有一回渤海发生大海啸,大水漫进了千童城和丱兮城,一些胆子大点的童男童女趁着混乱,逃到了附近的村庄。待徐福发现为时已晚,派士兵追了一阵子,也没追上。只好又从全国各地挑选了一些孩童。

有一天,徐福率童男女登船又开始了新的航行。当船只沿无棣沟到达无棣碣石山脚下时,碣石山上突然冒起了一团团黑烟,刹那间地动山摇。原来碣石山是一座火山,人们从未见过火山喷发,惊恐失措,皆以为山神发怒,吓得人们四处躲藏,童男童女纷纷从船上跳下,泅水而行慌慌逃命。

那些童男童女,逃到附近无棣泊头、辛集一带的村庄之后,怕官兵追来,就赶紧与当地的姑娘、小伙结了婚。因此无棣的姑娘长得格外漂亮聪明,都与那些童男童女有关。

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丱兮城,在直隶盐山县东北,相传秦始皇遣徐福发童男女千人,入海求仙,筑城侨居童男女,故名。”《盐山县志》云:“高城县东北岭,旧有丱兮城。”高城县于隋开皇十八年更名盐山县。高城县故城在今河北盐山县城南四十里处,距马谷山三四十公里,为汉代渤海郡都尉治所。经河北省有关部门考证,“丱兮城”在今黄骅市的羊二庄南两公里,旧属盐山县。丱在古代即儿童之意,丱兮城之名取自千童侨居之意,所以历史记载中又称其为千童城。丱兮城遗址历经朝代更嬗2200余年,今依稀可辨的遗址面积达12.3万平方米,东西长390米,南北宽315米。现在此处依然可采集到绳纹砖和绳纹方格印大瓦等文物。

关于丱兮城,历史上也曾留下大量的诗文。以《丱兮城》为诗名的有六首,其中以明朝吏部尚书王忠肃公王翱的《丱兮城》最有名,诗云:“秦帝求仙筑丱城,千童意换尔长生。羡安诞诱无消息,万古犹惭二世名。”明朝霍当诗中有“入海徐生竟不还,日本至今风浪恶,教人空恨水潺潺”。明朝杨文卿诗中有“桃源人为离秦乱”。清朝韩以仁诗中有“徐福遗踪渤海湾,千童一去无消息”等诗句。

无棣当地还流传着许多关于秦台的民间故事,尤其秦始皇与徐福的传说最多。从耄耋老人到垂髫孩童,几乎人人都能说上几段。

相传公元前215年秋,秦始皇在文武群臣的护卫下,乘着车辇,浩浩荡荡地从无棣碣石向东北的仙岛前进。伴随着马蹄声,秦始皇不觉陷入对往事的追忆中。他想起自己年少时的老师,虽说对自己严厉了些,但自己能有今日之成就,也得亏老师的一片苦心。他记起老师授课,讲他们家的姓氏,老师依次讲了“亡,口,月,女,凡”,然后再合成一个“嬴”字,且第二天就要检查背写。记得自己和老师有过这样的一段对话:“老师,这字太难写了。”“什么?一个嬴字就难住了?将来国家要你去治理,难事何止万千呀?”说着举起了荆条棍……

猛然间,秦始皇看到马前原野之上长满茂盛的荆条,便走下车辇,撩衣跪拜。大臣李斯急问拜荆缘故?秦始皇深情地说:“众卿,此处所生荆条,正是朕在邯郸时老师所用的荆条,见荆如见恩师,焉能不拜。”

对此传说,无棣县81岁的文史专家于长銮先生考证说:秦皇尊师且不说,但说这故事来源于《吕氏春秋》的史实,还是很可信的。公元前215年,正是秦始皇三十二年,这与《四库全书》载秦始皇东巡的纪年基本相符。无棣盛产荆条世人皆知,滨海滩涂更是荆条丛生,这秦皇拜荆的故事岂不耐人寻味。

(本文摄影李文明)

新闻推荐

日照市委书记刘星泰、昆明理工大学校长彭金辉任海南省副省长

1月21日下午,海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在海口召开。会议决定任命刘星泰同志、彭金辉同志为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星泰同志简历刘星泰,男,1963年1月生,汉族,山东利津人,省委...

无棣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无棣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