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柳堡镇长马方恩在博地农场考察西兰花生长情况
□晚报记者 崔吉本 李海静
孙洪师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实现脱贫目标,就必须找到打开脱贫大门的“钥匙”。今年以来,无棣县柳堡镇结合本镇地广人稀的特点,因地制宜、因情施策,确立了“贫困户向相对贫困转变、相对贫困稳步走向富裕”的方针,扎实稳步推进,真正让脱贫工作落到实处。
柳堡镇土质偏碱但是水质不错,经专业检测特别适合西兰花的生长。“西兰花是我镇实施‘旱田种菜\’***战略的‘铁抓手\’之一。”该镇镇长马方恩说。
无棣博地家庭农场就是专门种植西兰花的基地。
博地农场位于柳堡镇政府的东南方向,乘车15分钟左右才见远远的大铁招牌上写着“无棣博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村民郭延赞告诉记者,“西兰花生产周期40多天,一亩地可种植西兰花3500棵左右,产量在4500-5000斤,比起种植棉花、小麦等高出4-5倍的收入”。他说,“打药、施肥全部是机械化,也很轻快儿,比拾掇棉花轻松”,“镇上还专门在寿光给请来了技术顾问,手把手教我们种植技术,我现在也算是技术能手了”。
在聊到这里的时候他把目光聚集到马镇长身上,说“这个老师经常过来,对西兰花种植很了解”,我们都笑着告诉他,那是“你们的镇长”。
郭延赞激动地握起镇长的手:“您就是镇长啊?之前光听说竟然不认识!这次种植西兰花多亏了您和镇上领导啊,马镇长让我们这些贫困户的日子好过了。我目前还领着7、8个贫困户一起种西兰花,平均一个月可以收入2000多呢”。
马方恩镇长笑了笑,又进一步询问合作社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困难。
据统计,今年全镇西兰花种植面积已达500亩,总投资约1500万,有效解决了农田闲置和旱地产能低等问题。更关键的是,收购方与贫困户签订收购合同,采取分批种植、错峰上市等方法,将贫困种植户与市场串联起来,提高其种植效益的同时,让贫困户没有后顾之忧。
告别博地农场,又绕了大半个柳堡镇,我们到了马镇长提起的“滨州守农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1984年出生的朱文涛是这里的经理,特别健谈,说自己初中毕业就开始打工,但多年没攒几个钱,现在回家和村里的朋友办起了合作社,又在镇政府和供销社的帮助下,建立起黎敬“为农服务中心”。整个工厂占地面积185000平方,服务半径3公里,辐射耕地面积达到35000亩,主要向周边的村庄提供农机服务维修、农资直供、粮食烘干及存储、统防统治、农民创新创业培训、测土配方、智能配肥等“七大”便民性综合服务业务。
“合作社免费为贫困户收割粮食,另外以高出市场价0.05元的价格收购贫困户的粮食”,朱文涛说,“生产机器都是24小时运转,带动了贫困户10余人,并且,计划三年之内纳入相对贫困的贫困户300-500户,力求一期帮助22户贫困家庭60人脱贫。另外,计划改变传统的农业经营管理模式,开展养殖鸡鸭等生态养殖业,项目实施后,又能带动一大批的贫困户和相对贫困户的发展”。
小伙子兴致很浓,又告诉我们:“计划实施土地托管机制,托管土地产生的粮食在市场价基础上每斤加1分钱,让贫困户得到更多的实惠”。朱文涛说到这些都非常的自豪,“这些都离不开镇政府对我们的支持和帮助,作为80后驻守农业的领头人,我有义务和责任带领更多的人脱贫、致富。”
聊到这时已经是晚上7点,但我们还意犹未尽。
柳堡镇像这样有特色的扶贫项目还有很多,如付圈王冬暖式蔬菜大棚、康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邢圈、杜柳光伏发电等。
柳堡镇就是这样,不仅引导贫困户扩大种养规模,还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向产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不断拓宽增收渠道,发展特色产业,将脱贫摘帽的梦想早日变为现实。
记者手记
地广人稀的柳堡镇真大,我们自驾半小时都见不到几个人的踪影,行至40分钟的时候看到一群鸭子在田间漫步,好一幅田园美景。
我们的采访一直持续到傍晚7点钟,暮色苍茫,飞鸟归林,黎敬“为农服务中心”玉米烘干生产线依然机声隆隆,集装箱车辆来来往往,人们忙的不亦乐乎。我们采访组一行4人,在渐深的夜色中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是的,***,根在精准。
在***的攻坚战中,柳堡镇正在续写自己的新一篇“柳堡的故事”。
新闻推荐
□晚报记者高壮晚报讯近日,全市巾帼脱贫电商创业推进会在无棣县鲁北电子商务创业园召开,旨在进一步推动巾帼电商创业工作的开展,促进妇女居家创业就业。市服务业发展局、市扶贫办及来自全市各县区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