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他入党23年 写了70本日记

鲁北晚报 2011-07-12 19:55 大字

王立亭在向笔者介绍70本日记的故事 王立亭每天坚持写日记

■为让孩子安心工作不过生日

近几年,王立亭觉得,自己为国家为村里做的事越来越少了。“不让在外地工作的孩子为我们老两口操心,专心上班,这也是变相地为国家做贡献。”正是怀着这样的想法,王立亭决定不让孩子们给他们老两口过生日。两位老人都已72岁,但从60岁后就没过生日。9月2日是王立亭的生日,他在日记中写道:“2010年9月2日,星期四,晴。很多人不理解,为啥不让儿女回家祝寿?其实不是孩子们不孝顺,是孩子们给俺过生日都让俺拒绝了……时下人们的生活都很好,何必在生日那天大张旗鼓地折腾,不光孩子们劳心费力耽误工作,俺老两口也闹腾上一天,好几天都缓不过神来……老伴生日时,俺俩老家伙带上相机坐车去了滨州,过大桥、看黄河、逛蒲园,相互拍照,也潇洒了一把,痛痛快快玩了一天……我们老两口总是想,他们都是三口之家的小家庭了,都和和睦睦兢兢业业的,把精力用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延续老辈人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奉献,比给俺过生日强百倍。”据老人讲,他们老两口连躲了三年,儿女们看到父母是铁了心不过生日,只好随了父母。后来,他们也慢慢理解了父亲的苦心,在工作上更加努力,如今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孩子们知道父亲爱写日记爱读报纸爱写文学稿,就为父亲订阅了各种报刊杂志。

和王立亭交谈,很容易被他的豁达乐观所感染。王立亭入党23年,写日记写了23年,70多本日记摞起来,足有1.4米高,他在写日记中找到了快乐,快乐的日子也在字里行间缓缓流淌。

■70本日记记录了23年来的生活变迁

70本日记,洋洋洒洒,不仅仅还原出老人的生活,同时也是社会生活、生产的历史缩影。

读老人的日记,有一句话让笔者感触颇深,“吃水没水、浇地过路水、下雨漫街水”。原来没通自来水之前,小邵村的喝水问题就全靠邻村果园里的一口深井,村民怕果园主人发现不让用,经常夜里去打水。后来大家伙在村里打了口井,总算不用出村“偷水”吃了。再后来村里通上了自来水,水管直接通到了院子里,村民的吃水问题彻底解决了。王立亭在日记中这样写道:“2005年10月28日,星期五,晴。自来水试水成功了!笼头轻轻一拧,水哗哗流了出来。来水了!来水了!我也能喝上自来水了……前些年,冬天井台子上结的冰溜滑,像镜子面儿,星期天起早去挑水,怕滑进井里,探着身子摆水桶,三摆两摆,桶脱了钩,水没挑着还摔了个仰八叉……现在好了,农村人也吃上自来水了!明天打电话告诉在外的孩子们,再不用惦记家里的吃水问题了。”

“下雨漫街水”说的是一下雨,村里的土路就成为泄洪通道,雨后好多天依然泥泞难行。关于道路交通的变化,王立亭在日记中是这样写的:“2003年9月28日,星期日,晴。小邵村的油漆路竣工了,我和村民们一样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原先那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常常是车子‘骑\’人,机动车经常‘趴窝\’……”

日记中关于生活的变迁远非这些,而每一次变化都会牵动人们的喜怒哀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孙玉麟是小邵村相当“体面”的人物,因为他掌握着一门高科技技术——扶耧。当时种子用多用少,就全看孙玉麟这双手。在村民看来“能人”一般的孙玉麟也颇有派头,不上门请个三四遍,是断然不会出门的。到了村民家中,他需先喝足茶水,然后把斜插在脖梗里的烟袋拿出来,“当当当”敲几下,这才去定耧、扶耧,从而决定多远一颗种子。后来,村里兴起了机械化,播种的问题机器说了算。尽管孙玉麟不再“拿一把”,但他还是迅速清闲下来。

从不吃不喝攒半年买一辆自行车,到今天的私家小轿车,从结婚婆家给100元钱惹得全村姑娘眼馋,到今天万儿八千的是平常事,王立亭的日记仿佛是一首生活变奏曲,里面的每一句话都是社会变化的音符。

■49岁才加入中国共产党 那一天他激动得哭了

王立亭的生活和众多老百姓一样,锅碗瓢盆伴着酸甜苦辣,曾经是忙碌而贫困的。他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改革开放前,每天晚上6点到8点,是全家人的“第二职业”时间,年龄小的负责缠梭子,大的和妈妈一起织网袋。做成成品后,由老大骑自行车带到天津去卖。当时家里只有一个“泡子灯”,妻子做针线、孩子做作业、王立亭批改作业全靠它,无奈之下,王立亭给全家人排出了时间表,先让孩子做作业,之后是做针线,最后才是自己批改作业。但懂事的孩子总是要等到半夜,爸爸批改完作业后,他们再起床做作业。后来,伴随着社会的大发展,王立亭的生活也逐渐好了起来。而经历这一切变化的王立亭心中充满了对国家、对党的感恩之情。

王立亭有一个愿望,就是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多年的心愿终于得以实现,49岁的王立亭捧着党员证,激动得热泪滚滚。成为一名党员,也就预示着要有一个新的开始、新的面貌,王立亭暗下决心,要用日记来记录自己的生活、工作,并以此来督促自己不虚度每一天。从此之后,写日记成为王立亭每天的必修课。如今,王立亭虽早已退休在家,但每天写日记仍然是他雷打不动的习惯。23年来,他整整用掉了70本日记本。

1939年,王立亭出生在无棣县信阳乡小邵村一个贫困农民家庭。依靠自己的勤奋好学,他考取了惠民师范学校,1958年毕业后分配到利津,做了一名语文教师,后来回本村任教。1988年入党后,他每天记录着生活和社会的变化,23年写了70多本日记,把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沉淀在厚厚的日记里。6月29日,在建党90周年之际,笔者来到信阳乡小邵村,与王立亭老人聊起了关于日记的故事。

□通讯员 王青肖吉帅张金英

新闻推荐

猥亵女童 家中被抓获

7月24日中午12时许,一女童家长到无棣县城区派出所报案称,其女儿小花(化名)和小朋友小朵(化名)两人在院内玩耍时,被一30岁男子猥亵。接警后,民警迅速赶往现场,经过调查发现,两名女童院内玩耍时,犯罪...

无棣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无棣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