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工部尚书李之纯
▲宋代官员朝服
□侯玉杰(滨州)
李之纯,字端伯,无棣县人,生卒年不详。宋朝熙宁三年(1070年)考中进士,担任度支判官、江西转运副使。当时,御史周尹弹劾广西提点刑狱许彦先受贿,朝廷派李之纯前往查究。经过深入调查,李之纯发现原来这一事件是由一个曾在许家当过侍女的一句随意话引起的。他认为妇人的信口之言查无实据,不足为凭,因此不予立案。不久,李之纯被提升为成都路转运使。成都路地少人多,粮食不能自给,每年靠官府减价发售官米6000石供应民食,言官认为这虽给百姓一定好处,却损害了皇家利益。皇帝下诏让群臣议论这件事。李之纯尖锐指出:“成都老百姓靠这些米维持生活已有百年,今天凭什么要剥夺他们的饭碗?”经过一番争议,皇帝最终还是听从了李之纯等人的意见,照旧例行事。任期届满,因为政绩突出又继续留任,他在成都任职九年才调回朝内。面见宋神宗时,皇帝慰问他说:“爱卿,本来几年前就该调你回京,可是,为了地方安定,朕不能频繁地更换像你这样忠于朝廷、有所作为的封疆大吏。你理解朕的良苦用心吗?”回京后,李之纯先担任右司郎中,再转太仆寺卿。
元祐元年(1086年),李之纯加龙图阁直学士衔,出任沧州知州。再回京任户部侍郎,未及上任,改任集贤殿修撰、再出任河北都转运使,再晋升宝文阁待制、出任瀛州知州。元祐六年初,以宝文阁直学士任开封府知府,年底,开封府衙失火,李之纯仅以身免。不久以直学士衔任成都知府,召还,任户部尚书,三迁至御史中丞。
针对封建官僚体制运行的弊端,李之纯上书皇帝:“朝廷有军国大事,应当直接转发给各部的主要负责人,而不应当由胥吏先行处理。若各部大臣无时间过问,则令各司负责人根据其分工,提出意见,当行即行,当止即止,不许延宕。由此,就免除了衙门里的胥吏舞文弄墨,弄权欺骗的弊端。”他说:“众贤和于朝,则万物和于野。燮理阴阳,辅相之职。间者,国论稍亏雍睦,语言播传,动系观望,不可以不谨。”朝廷大臣董敦逸、黄庆基诬陷苏轼诋毁先皇,致使苏轼被罢官,李之纯为苏轼辩解,也被贬官,因为身体欠佳,改任工部尚书。宋哲宗绍圣年间(1094年至1098年),李之纯又被御史刘拯攻击,出任单州知州。不久,因病去世,终年75岁。
李之纯有奏议5卷,文集20卷。他的堂弟李之仪是宋朝文学大家,他本身亦能文。无棣同乡、后唐宰相、先人李愚有《述怀》:“奉职常如履薄冰,屡看斜日下觚棱。盐梅且让当朝桀,粥饭甘为退院僧。虚负紫宸恩宠渥,自伤自发病侵凌。明年便向燕南去,竹坞云庵独枕宏。”李之纯与李愚有同感,他感叹官场人生的世事变化,为自己的真味堂题咏:“问渠真味苦无言,不著盐梅也自全。鼋鼎大夫徒染指,麴车公子漫流涎。胸中已有五千卷,徽外更无三两弦。此老清馋何所嗜,宦途嚼腊已有年。”由“宦途嚼腊已有年”可判断,李之纯对自己的仕途颇不满意。
李之纯为人厚道,《山东通志》《武定府志》都记载了他积善行德的一件奇事,说他每次外出,身边总跟着一位叫徐熙的义仆,只要遇到暴露在荒地的枯骨或者倒毙的路人,就一定进行掩埋,以使逝者入土为安。有一天,金华的一位王姓人死而复苏,复说他在朦胧中听到的阴司的对话,要他宣扬人间行善当有好报,李之纯埋葬枯骨有功,应当加官晋级,官至御史中丞,徐熙劳作有功,他的儿子应当考中进士,后辈富贵等等。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鲁璐通讯员 巩汝燕 本报讯 铬是皮革生产中产生的一类污染物,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2月23日,记...
无棣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无棣县这个家。